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解析5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答案】 B
【解析】【分析】A错误,典故不是出自于“伯乐相马”,而是出自于《塞翁失马》。
C错误,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D错误,稼轩是辛弃疾。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
故答案为:B
【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4.根据下列四句话的内容进行推断,它们依次对应的作品是()。
①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②所谓的画家却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③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A. 《朝花夕拾》《儒林外史》《傅雷家书》《骆驼祥子》
B. 《骆驼祥子》《傅雷家书》《儒林外史》《朝花夕拾》
C. 《傅雷家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D. 《骆驼祥子》《傅雷家书》《朝花夕拾》《儒林外史》
【答案】 B
【解析】【分析】①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原文第15章:同虎妞在一起他所感受到的主要不是幸福。
新婚的晚上,他的惶惑而又疑惧的直觉是这样的:“他不敢正眼看她。
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象女的,又象男的;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细的收拾他。
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力量吸尽。
他没法逃脱。
”
②傅雷对画商画贩以及钻到钱眼里的画家非常轻视,耻与为伍。
他在1961年给傅聪夫妇的信中说:“所谓的现代画家大多数是些骗子狂徒,只会向附庸风雅的愚人榨取钱财而已。
”(《傅雷家书》第209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2版)后来他对儿子也
一再劝告,不要成为经纪人的摇钱树,那些人只是要利用艺术家的走红多赚几文钱,根本不考虑什么真正的艺术。
③《儒林外史.第五回》:“临死前的严监生”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④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根据题干提供的句子内容,揣摩出自的名著,选出合适的选项。
5.名著简答题。
(1)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说书中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说说猪八戒的人情味。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钢铁般的战士,请举一例说说他经历的磨难及怎样面对的。
【答案】(1)示例1: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天禾,表现得很勤快;示例2.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2)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人战斗中受重伤;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奋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解析】【分析】(1)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把猪八戒的优缺点写出即可。
猪八戒,因为他憨厚,具有人的七情六欲,不隐藏自己的喜好和缺点等。
如: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
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
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2)要求学生结合原著内容,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写出保尔是一个钢铁般的战士即可。
如: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
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
故答案为:⑴示例1: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天禾,表现得很勤快;示例2.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⑵示例1:保尔在与波兰人战斗中受重伤;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重返战斗。
示例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
示例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经过思想斗争,发奋读书,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点评】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要熟悉它们的性格和相关故事。
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要了解他相关的生活经历。
6.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1)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件文物中选取一件,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100字左右)示例: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
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
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
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
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
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二】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背景资料:戴安澜将军是抗战革命烈士,作战英勇,指挥卓越。
毛泽东曾为其赋诗“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赞其虽英年早逝,但实现了抗日的伟大志向。
台儿庄战役期间,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
选自其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安陵小国使臣唐雎勇谋兼备,面对秦王据理抗争的故事。
B. 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破解杨志的谨慎小心,“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来自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C.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但他却恃
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D. 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巧妙地利用契约上的“一磅肉”反击高利贷者夏洛克,智慧地取得了胜利。
【答案】(1)示例一: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
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
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示例二: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
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2)A
【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一件文物是《清明上河图》局部,一件文物是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弄明白这两件文物的来历,还有文物本身的内涵。
要挑你最了解、最有话说的文物来写内心独白。
要讲清楚文物的“前世故事”及文物的意义。
当然,这也是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积累。
(2)“《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错。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故答案为:(1)示例一: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
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
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示例二: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
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2)A
【点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7.学校开展“清廉一生传千古,纪念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调查学习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提及福安的历史名人,薛令之是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
明《八闽通志》记载: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先生。
长溪廉村(今属福安市溪潭镇)人。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中进士。
史书称:全闽登第自令之始。
薛令之在长安约30年的时间里未拿走一金一银,以清正廉洁著世,晚年两袖清风告老回乡。
作为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在走过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中,让八闽大地首次突破零功名的落后局面。
他的勤奋好学也成为后世学子的学习典范。
而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薛令之,他的清风亮节不仅在当时得到帝王的肯定,还名扬四海、千古流芳。
(1)我国明朝时期,正式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第一名叫________,会试第一名叫________,加上殿试第一名的________,合称三元。
(2)我们都学过于谦的《石灰吟》,古今中外有多少名垂千古的优秀官吏,在一个又一个的朝代中闪耀着光芒,他们真真正正做到了“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么除
了薛令之,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个古代优秀官吏的例子,并述说与其有关的一个小故事。
【答案】(1)解元;会元;状元
(2)古代著名官吏例子不少,例如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事例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即可解答。
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
(2)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符合题意的古代著名官吏并要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作答。
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1)解元;会元;状元;(2)古代著名官吏例子不少,例如狄仁杰、包拯、海瑞等等,事例略。
【点评】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了解古代科举考试的相关内容即可解答。
8.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请你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按要求答题。
(1)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
B. 篆书
C. 隶书
D. 草书(2)请用简体楷书将这两幅书法作品正确、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答案】(1)C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解析】【分析】(1)这两幅书法作品的字体明显是隶书。
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②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③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
方笔和圆笔兼用。
(2)首先要要认准文字是什么。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间架结构合理。
不写繁体字。
故答案为:(1)C;(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奖赏能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括大篆、小篆)。
注意各种字体的特点,准确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书写的规范、工整和美观。
同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9.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
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
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现在是信息社会,得到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很多,比如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等。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比如:《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体现鲁迅的奉献精神,“还穿着单裤,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体现鲁迅生活简朴。
故答案为:(1)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点评】(1)本题考查如何搜集资料。
答题时应注意,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1做卡片。
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
2做笔记。
阅读书报杂志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
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根据情节内容,紧扣表现人物身份、语言、性格等词语,联系原著相关内容,写出人物。
(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内容概括。
答题时应注意,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10.小文参加校文学社团举办的诗歌节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品读诗韵之美
①活动现场,小文默写下《泰戈尔诗选》中的句子,但对诗歌中的加点字读音和字词有疑惑,请帮助他完成。
我的生命在年轻时像一朵花——一朵从它的丰富中放出一片或两片花瓣而从不感到损失的花,当和煦________(A.xū B.xù)的春风来到它的门前恳求的时候。
如今当青春老去,我的生命像一个果实,它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只等待着把它自己和它充yíng(________)的甜蜜全部呈献。
——泰戈尔《采果集》②小文准备诵读这首诗,与同是诗歌爱好者的小语交流。
小文:我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因为它表达了________。
小语:是的,比如诵读“它已经没有什么……,只等待着把……全部呈献”这句诗可以从重音、停连、语调等方面入手设计朗读方案:________。
(2)活动二千古文人家国梦
小文: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
“①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借用典故,怀念故友,感慨时光易逝;“汉文有道恩犹薄,②________”,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
小语: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贬谪却“③________,④________”一语道破庙堂江湖为官真谛,与朋友共勉;韩愈虽被降职,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⑤________”报国之心弥坚;李白被赐金放还,仍不减出世之志,唱出充满期望之音“⑥________,⑦________”。
【答案】(1)B;盈;积极温暖;对生命的礼赞;“全部”重读停顿,语气渐强语调上扬,表现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湘水无情吊岂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肯将衰朽惜残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分析】(1)①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盈”不要写成“影”等字。
②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首先把年轻时的生命比作是一朵花,这是一朵无私奉献的花,因为只要被人有所求,它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与别人以帮助。
接着又把老去的生命比作是一个果实,它虽然不像年轻时有无限的力量,但它还是要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别人。
因此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感情基调是积极温暖的。
结合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分析,可知“全部”应该重读,语气渐强语调上扬,表现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
(2)根据平时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赋、沧”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B 盈积极温暖对生命的礼赞“全部”重读停顿,语气渐强语调上扬,表现毫
无保留的奉献精神。
⑵怀旧空吟闻笛赋;湘水无情吊岂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肯将衰朽惜残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书写和注音。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②此题考查对文章感情基调的理解把握能力以及设计朗读脚本的能力。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等。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可知,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情绪激昂,语气坚定,赞美式的感情基调。
设计朗读脚本要从感情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某个片段进行朗读设计。
(2)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11.按要求完成小题。
(1)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B.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下列不属于谦辞的是()
A. 舍弟
B. 小生
C. 鄙人
D. 相公(3)酒杯,用来饮酒的器具。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酒杯的称呼,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蛊、角、壶、酌、钟、爵、杯等。
【答案】(1)A
(2)D
(3)觥;白;斗(樽)
【解析】【分析】(1)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据此可知A不是对偶句,“晨”时间名词,而“客”是人物名词。
BCD属于对偶。
(2) ABC属于谦称,D相公:古代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3)根据平时对文化常识的积累答题,如“觥筹交错”中的“觥”,“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尊”,“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这些都是古代酒杯的称呼。
故答案为:⑴A;⑵D;
⑶觥;白;斗(樽)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对偶修辞手法的能力。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
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
②、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