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条件下板材轧制压力分布的计算

合集下载

第五章-轧制压力及力矩的计算

第五章-轧制压力及力矩的计算
① 冷轧变形抗力的确定 示例
② 冷轧过程中主要考虑变形程度的影响, 通常采用平均变形程 度来确定变形抗力的大小。可查加工硬化曲线或者用数学模型 进行计算。
0.40 0.61
0 -本道次轧前的预变形量
1 -本道次的轧后总变形量 H0 -冷轧前轧件厚度
0 ( H0 H ) / H0
H -本道次轧前轧件厚度
冷轧时: 加工硬化现象明显,变形程度增加,变形抗力增加 热轧时: 小变形(20~30%以下)时,随变形程度增机,变 形抗力增加迅速,中等变形(>30%)以后,增加速度变缓,当 变形程度很大时,则变形抗力又下降。
5 轧制压及力矩的计算
5.1 轧制压力的工程计算
5.1.3 金属变形抗力的确定方法
变形抗力: 轧制过程中金属抵抗变形的力
2.553
2.57
2.586
2.603
2.62
5 轧制压力及力矩的计算
5.1 轧制压力的工程计算
5.1.2 平均单位压力公式
(3).计算平均单位压力的R·B·西姆斯公式
西姆斯假设接触表面摩擦规律为全粘着(
tx
K )的条件确定外摩擦影响系数 2
Hale Waihona Puke n' ,得出如下的平均单位压力公式
p
n' K
(
2
1 arctan
将的表达式 p带入其中得:
fl ' h
2
fl h
2
2CR
e fl' h 1
f K' h
即:
fl' 2
h
2CR
e fl' h 1
f h
K'
fl h
2

材料成型工程第五讲轧制压力及力矩计算1

材料成型工程第五讲轧制压力及力矩计算1
4轧制压力及力矩计算
• 学习本章目的: 制定合理工艺制度 进行设备强度校核 设计轧机的依据 选择电机容量,确定 电机功率。
4.1轧制压力的概念
• 4.1.1 轧制压力
用测压仪在压下螺丝下实测的总压力,即轧件给轧辊的总 压力的垂直分量。
压下螺丝
压下螺丝
简单轧制情况下,轧件对轧辊的合力方向才是垂直的 非简单轧制合力的方向不垂直,有一个水平分量,此时 轧件作用于轧辊的合力方向是偏向于出口侧 如有张力的轧制等,此时在压下螺丝下用测压仪实测的 力仅为合力的垂直分量Y。
•所以,为了确定轧件给轧辊的总压力,必须正确地确定平 均单位压力和接触面积。
4.1.4基础之上,用计算公式确定单位压力。 通常,首先确定变形区内单位压力分布形式及大小,然 后再确定平均单位压力。 (2)实测法 在轧钢机上放置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记 录下来,获得实测的轧制压力资料。 由实测的轧制总压力除以接触面积求出平均单位压力。 (3)经验公式和图表方法 根据大量的实测统计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抓住一 些主要影响因素,以建立起经验公式或图表。 下面重点介绍最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 —— T. Karman 方程及 其解
C——积分常数,取决于边界条件
2)积分常数确定
• 以弦代弧,如图
设通过轧件入口、出口 处直线AB的方程式为 y=a x+b 有下面直线方 程为
此式即为和轧制接触区对应的弦的方程式。该式微分 后有下面关系 将dx 代入方程 解有下式
将及代入左边式 子得积分常数如 下:
3)单位压力分 布结果
4.2.3影响单位压力分布的因素
存在张力 设变形抗力沿接触面为常数,如以qh q H分别代表前、后 张力,应力界条件 当 x=0 时,σx=-qh , ph=K- qh 当 x=l 时, σx =-qH,pH=K-qH 张力和变形抗力均有变化 出: 在x=0 时, ph=Kh- qh 进:在 x=l 时, pH=KH-Qh 显然,不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接触弧方程不同的摩擦规 律代入微分方程,将会得出不同的解 下面先介绍其中的一种,即A .и. 采利柯夫解。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分析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分析

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分析卢秉林 郑光文(华东冶金学院冶金系,安徽 马鞍山 243002)摘 要:分析了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随交叉角的增大而减小,并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对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非对称交叉轧制;交叉角;轧制力中图分类号:T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996(2000)03-0023-02Analysis of non-pair cross rolling forceLU Bing-lin,ZHEN G Guang-wen(Metallurgy Dept.,East China University&Metallurgy,Maanshan243002,China)Abstract:Non-pair cross rolling force reduces with increment of cross angle.It is analyzed by the way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K ey w ords:non-pair cross rolling;cross angle;rolling force 收稿日期:1999-10-25作者简介:卢秉林(1941~),男(汉族),江苏常熟人,副教授。

1 前言轧辊非对称交叉轧制具有与对称交叉轧制的PC轧机相同的等效辊型凸度公式,并可降低轧制力和能耗〔1~2〕。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轧辊非对称交叉轧制轧制力进行了分析研究。

2 理论分析金属作用在轧辊上的总压力和作用点的位置取决于单位压力值及其分布特征,而单位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同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有关。

211 摩擦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轧辊的速度和变形区内金属质点的塑性流动速度有关。

非对称交叉轧制时,由于轧辊轴线的交叉,轧辊沿轧制方向(纵向)和板宽方向(横向)上各点的速度与常规轧制(交叉角θ=0°)时不同,即产生纵、横向分速度v x、v y,见图1。

轧机轧制过程轧制压力的确定及应力应变分析

轧机轧制过程轧制压力的确定及应力应变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55期 115轧机轧制过程轧制压力的确定及应力应变分析付志刚 王 蕊 卢焱飞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江西 新余 338000摘要:轧机是轧钢生产的主要设备,在轧机轧制过程中,轧制压力的设定对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准确计算轧制压力以及因为轧辊弹性变形而导致的产品的尺寸精度受到影响是轧机轧钢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

在薄板轧制过程中,凸轮试验变形抗力模型对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较为稳定; 热模拟试验变形抗力模型对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波动较大,但在中间轧制道次,热模拟试验变形抗力模型对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高于凸轮试验变形抗力模型。

本文就针对轧机轧制过程轧制压力的确定及应力应变进行分析。

关键词:轧机;轧制过程;轧制压力;确定;应力应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5-0115-011 引言轧制压力是轧机三大参数中的最重要的一个,轧制压力是的情况不仅关系到机械零件的受力情况,而且还会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轧机主要是由机架和轧辊组成,因此在轧制过程汇总产品的质量容易受到机架及轧辊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在薄板轧制过程中,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直接影响轧制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轧制压力预报模型中,金属塑性变形抗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其计算结果直接影响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为了保障轧制产品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轧机轧制压力进行准确的计算。

以此确定科学的而应变力。

2 轧制压力的确定轧制压力主要受到轧件与轧辊间的接触面面积和平均单位压力的影响,基于轧机轧制工艺,影响轧制压力的因素很多:一是轧制金属本身性能的因素。

金属本身的成分对变形抗力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合金钢的变形阻力要大于低碳钢,而且同一化学成分的金属,由于其组织不同,其变形阻力的大小也不同。

另外温度是影响金属变形阻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增高,金属内的原子振幅会变大,进而导致金属的强度下降,而得金属的抗变形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低;二是影响应力状态条件的因素。

《2024年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范文

《2024年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范文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六辊平整机作为金属板材加工的重要设备,其非对称轧制过程对板形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就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二、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六辊平整机采用非对称轧制技术,通过调整上下辊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实现对金属板材的轧制。

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由于上下辊的不对称运动,使得板材在轧制过程中受到的力、温度、变形等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板形的形成。

三、板形预报技术板形预报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力、温度、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计算,预报出板材的板形。

板形预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数学模型:建立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的数学模型,通过输入轧制参数,计算出板材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而预报板形。

2. 传感器技术: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轧制过程中的力、温度、变形等参数,为板形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3. 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建立板形预报的智能模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板形控制技术板形控制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关键技术。

通过调整轧制参数和设备参数,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板形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调整轧制参数:通过调整轧制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控制板材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

2. 优化设备参数:通过优化六辊平整机的设备参数,如辊的形状、间距、倾斜角度等,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3. 实时监控与反馈控制:利用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板形的变化,并根据预报结果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对板形的精确控制。

五、技术应用与展望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在金属板材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优化数学模型、提高传感器精度、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板形预报与控制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六章 不对称轧制理论

第六章 不对称轧制理论
(2)当变形区主要由搓轧区和后滑区两者组成时
1 2b ai bi 1 i 1 K1 q1 p ln i a 1 0 i 1 0 a i
i 2b i 1 a 2b i K 0 q0 0 1 1 0 1 i

6.1异步轧制
异步轧制的轧制精度
H H C h h
h t H y H t
h y
(a)拉直式;(b)恒延伸式
6.2 异径轧制
异径轧与压下率的关系
6.2 异径轧制
不同异径比值的应力状态系数
6.2 异径轧制
后滑区微分体上的受力示意图
6.2 异径轧制
x d x h dh x h p R 1 sin 1d1 p
1 2
sin 2 R 2 d 2
p 1 R 1f cos 1d1 p 2 R 2 f cos 2 d 2 0
6.1异步轧制
异步轧制的形式
6.1异步轧制
搓轧区受力示意图
6.1异步轧制
变形区状态图
6.1异步轧制
全异步轧制时水平速度与辊速的关系
不完全异步轧制时水平速度与辊速的关系
6.1异步轧制
(1)当变形区主要由搓轧区组成时,平均单位压力为
K 0 K 1 q 0 q1 a 1 p 1 ln 0 a 2 2 2
2R 1 R 1 1 x 2 arctan 1 1 x h 2h
' 1
H
总轧制压力P
P R B p2 d1 p1d1 0 1

4轧制压力

4轧制压力

p K
=2lf/h
n 的关系曲线图

'
其他计算
斯通公式
n
'
公式:
——全滑动摩擦理论
西姆斯公式
陈家民公式
——全黏着理论
——混合摩擦理论
(2)外端影响系数
n
''
的确定
薄轧件轧制
L 实验研究可知 =1.5 n 1.04 h L =5 n 1.005 h
可忽略不计
2)平均单位压力的计算
p n
' s
归结为三个影响系数 n nT nu
其中 s' 轧件的实际变形抗力 轧件应力状态系数 n

则平均单位压力为:
p n n n nT nu s
' s
s′为金属轧制时的变 形抗力
s 为金属的屈服极限
4.4.2金属实际变形抗力σs′的确定
——用于热轧轧制力计算
4.3.3 M.D斯通单位压力微分方程及单位压力公式
• 1)斯通单位压力微分方 程 • (1)假设 轧制为平板间的镦粗 接触表面为全滑动摩擦 x=fPx 为平面变形,忽略宽展 Px-σx=K 三个方向均为主变形方向 ,忽略切应力 存在前后张力,不存在加 工硬化。
3. 轧制压力的确定方法: 计算法或直接测量法。
二、力的作用方向和计算公式
1.轧制力方向: 按照简单轧制条件绘出图(11-1) 根据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 定律,轧件 作用在上下 辊上的力P1 和P2如右图 图11-2 简单轧制时 (17-2)即 图 11-1 简单轧制时 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 轧件对轧辊的作用力 为轧制力。
一般情况下接触面积不是轧件 与轧辊实际接触面积,而是其的水 平投影。 一、在平辊上轧制矩形断面轧件时的接触面积 1.简单轧制条件下接触面积的计算 公式为: F Bl 式中 B ——平均宽度,B B b)2 。 ( l ——变形区长度,l Rh 。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范文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范文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中,六辊平整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金属板材的加工和成型。

其中,非对称轧制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对板形的预报和控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六辊平整机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的预报与控制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概述六辊平整机采用六个轧辊进行金属板材的轧制,其非对称轧制过程指的是在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以及轧制力等参数存在非对称性。

这种非对称性使得轧制过程更加复杂,对板形的预报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对称轧制具有提高板材性能、优化材料利用率等优点,因此在金属板材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技术是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数学建模,预测出轧制后板材的板形。

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板形预报的关键。

通常,这些模型会考虑到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轧制力等非对称性因素,以及板材的材质、厚度、宽度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板形的预报。

2. 实时监测与反馈除了数学模型外,实时监测与反馈也是板形预报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轧制过程中实时监测轧辊的线速度、压力分布等参数,结合板材的形状变化,可以实时调整轧制参数,以实现对板形的控制。

此外,通过反馈机制,可以将预报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不断优化数学模型,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通过精确控制轧制力,可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在轧制过程中,根据数学模型的预报结果和实时监测的数据,调整轧制力的大小和分布,以实现对板形的控制。

2. 轧辊调整技术轧辊的线速度和压力分布对板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采用先进的轧辊调整技术,可以实现对轧辊线速度和压力分布的精确控制。

例如,采用液压压下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等,实现对轧辊的精确调整,从而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板带轧制力与力矩的计算

板带轧制力与力矩的计算

5 轧制力能参数计算与强度效核5.1 计算各道次轧制压力、力矩、功率5.1.1 各道次的压力单位压力:爱克隆德公式p=(1+m)(K+ηu )(Mpa) (5-1)式中m----表示外摩擦对单位压力影响的系数;f----轧件与轧辊间的摩擦系数;对于钢轧辊,f=1.05-0.0005t;R----轧辊工作半径(mm),四辊轧机取450mm;----压下量,= - (mm);, ----轧制前后的轧件高度(mm);t----轧制温度(℃);K----静压力下单位变形抗力;K=9.8(14-0.01t)(1.4+C%+Mn%)Mpa,C%取0.2%,Mn%取1.4%。

η----被轧钢材的粘度系数η=9.8×0.01(14-0.01t)C Mpa•sC----关于轧制速度系数,V(m/s)<6时,C取1 ;v=6~10m/s时,C=0.8v----线速度,=3.14×0.9×60/60=2.826m/s,所以C=1。

u----变形速率为(s-1)轧制时金属对轧辊产生的总压力为:P=plB (5-2)式中p----平均单位压力(Mpa)B----轧件宽度,----变形区长度,例如,第一道次,f=1.05-0.0005t=1.05-0.0005×1150=0.475= =0.095K=9.8(14-0.01t)(1.4+C%+Mn%)=9.8×(14-0.01×1150)(1.4+0.2+1.4)=73.5η=9.8×0.01(14-0.01t)C=0.098×(14-0.01×1150)=0.245=3.14×900×29.28/60=1379.088mm/s= =1.0028= =67.08则平均单位压力p=(1+m)(K+ηu )=(1+0.095)(73.5+0.245×1.0028)=80.75Mpa轧制时金属对轧辊产生的总压力:P=plB=80.75×67.08×2320=12566767.2kg=12.57MN其他道次的计算结果列于表5-1。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六辊平整机作为金属板材加工的重要设备,其轧制过程对于板形的形成和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六辊平整机中,非对称轧制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方式,然而由于工艺参数的复杂性,其板形预报和控制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非对称轧制过程分析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由于轧制力的不均匀分布、轧辊的弹性变形以及板材的塑性流动等因素,使得板形控制变得复杂。

非对称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分布、轧辊的转速、轧制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板形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非对称轧制过程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板形预报技术板形预报技术是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控制板形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温度等参数进行预测,进而预测出板材的板形。

板形预报技术包括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两种。

理论模型基于弹性塑性力学、热力学等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板形进行预测。

经验模型则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输入参数与输出板形之间的经验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两种模型相结合,以提高板形预报的准确性。

四、板形控制技术板形控制技术是在非对称轧制过程中,通过调整轧制参数,使板材达到预期的板形。

板形控制技术包括轧制力控制、轧辊转速控制、温度控制等。

其中,轧制力控制是关键,通过调整轧制力的大小和分布,可以有效地控制板材的塑性流动和变形,从而控制板形。

此外,通过优化轧辊转速和温度控制,可以提高板材的轧制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技术应用与展望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精确的板形预报和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板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通过建立智能化的预测模型,实现板形的实时预测和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轧制参数,提高板材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单机架轧机生产冷轧薄板中的轧制力分布分析与优化

单机架轧机生产冷轧薄板中的轧制力分布分析与优化

单机架轧机生产冷轧薄板中的轧制力分布分析与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冷轧薄板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冷轧薄板通过单机架轧机加工而成,其中轧制力的分布与优化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和优化单机架轧机中的轧制力分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单机架轧机冷轧薄板生产过程中轧制力分布的基本情况。

轧制力是指轧机机架施加在工作辊上的力,包括垂直轧制力、水平轧制力和辊缝压力等。

轧制力的分布与工作辊的几何形状、辊缝设定、材料特性以及工艺参数等密切相关。

在分析轧制力分布的同时,我们需要探究单机架轧机冷轧薄板生产中的力平衡问题。

轧机机架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平衡来自工作辊的力矩,并将其传递到基座上。

合理的力平衡不仅可以保证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降低轧制设备的磨损和能耗。

在分析轧制力与力平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单机架轧机生产冷轧薄板的轧制力分布。

首先,通过调整轧机辊缝的设计参数,例如辊缝间隙和辊缝的型沟形状,可以实现轧制力的均匀分布。

其次,通过合理选择辊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轧制力的分布。

另外,优化轧制工艺参数,例如轧制速度、压下力和辊缝压力等,也能改变轧制力的分布情况。

此外,借助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单机架轧机的轧制力模型,并结合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与优化。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物理现象,提供准确的轧制力分布情况。

通过反复优化模型,可以找到最佳的轧制力分布方案。

然而,在进行轧制力分布分析与优化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轧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涉及多种物理和工艺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次,轧机生产具有一定的试验性质,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和修正。

此外,由于工作辊和辊缝等部件的磨损,轧制力分布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起来,单机架轧机生产冷轧薄板中的轧制力分布分析与优化是一项关键任务,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轧制压力的计算2

轧制压力的计算2
P71
(1)采里柯夫公式-全滑动条件下的轧制力公式
• (2)西姆斯公式
2
• 采用查图法求解轧制力的步骤: 1、根据轧制温度、速度、程度查图(如图5- 14)求变形抗力σs 2、计算δ、ε或计算R/h和ε 3、根据计算的值查相应图求nσ 4、计算平均单位压力 = 1.15σs nσ 5、计算总压力P=Bl
(3)查表确定 σ=1.9 )查表确定n (4)计算平均压力 ) = 1.15σs nσ=187.91 =2323KN (5)计算总压力 =BL )计算总压力P=
不锈钢热带轧制时,工作辊直径为 不锈钢热带轧制时,工作辊直径为420mm,轧前厚度为 ,轧前厚度为6mm, , 轧件宽度为900mm,压下量为 轧件宽度为 ,压下量为1.8mm,变形温度为 ,变形温度为1000℃, ℃ 变形速度为0.1S-1,试用查图法按西姆斯公式求该道次轧制力。 试用查图法按西姆斯公式求该道次轧制力 变形速度为
例题: 例题: 某道次轧辊直径为500mm,坯料厚度为5.7mm,宽度为 ,坯料厚度为 某道次轧辊直径为 ,形抗力为86MPa(N/mm2),接触面摩擦系数为 ,试按采利 ,接触面摩擦系数为0.3, 柯夫公式查图求轧制压力。 柯夫公式查图求轧制压力。 (1)确定变形抗力 ) (2)计算 =7.27、ε=30% )计算δ= 、
5.1.1总轧制力的一般表达式 总轧制力的一般表达式
5.1.2金属变形抗力的确定 金属变形抗力的确定
如:变形温度1000℃、变形速度0.1s-1,轧前厚度为6mm,压下量为1.2mm, 通过查表求变形抗力。
如:变形温度1100℃、变形速度2s-1,轧前厚度为6mm,压下量 为1.2mm,通过查表求变形抗力
5.1.3平均单位压力公式
确定平均单位压力的方法,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种: 确定平均单位压力的方法,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种: (1)理论计算法它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用计算公式确定 理论计算法它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 理论计算法它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 单位压力。通常, 单位压力。通常,都要首先确定变形区内单位压力分布形式及大 然后再计算平均单位压力。 小,然后再计算平均单位压力。 (2)实测法是在轧钢机上放置专门设计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信号 实测法是在轧钢机上放置专门设计的压力传感器, 实测法是在轧钢机上放置专门设计的压力传感器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或直接送往测量仪表把它记录下来, 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或直接送往测量仪表把它记录下来,获 得实测的轧制压力资料。用实测的轧制总压力除以接触面积, 得实测的轧制压力资料。用实测的轧制总压力除以接触面积,便 求出平均单位压力。 求出平均单位压力。 (3)经验公式和图表法根据大量的实测统计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 经验公式和图表法根据大量的实测统计资料, 经验公式和图表法根据大量的实测统计资料 处理,抓住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经验公式或图表。 处理,抓住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经验公式或图表。 ฀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

《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的钢铁工业中,板带材料生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六辊平整机作为板带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轧制过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中,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的预报与控制技术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二、非对称轧制过程概述非对称轧制是指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线速度、轧制力等参数在轧制方向上存在差异的轧制方式。

六辊平整机采用非对称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板材的板形,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然而,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由于各辊的工作状态不同,容易导致板形控制难度加大。

因此,对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板形预报技术1. 数学模型建立板形预报技术是通过对轧制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建模、计算,预测出板材的板形变化。

在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考虑辊型、轧制力、轧制速度等参数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板材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从而实现对板形的预报。

2. 智能算法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在板形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训练和学习,建立板材变形与轧制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对板形的精确预报。

四、板形控制技术1. 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是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之一。

通过精确控制各辊的轧制力,可以有效地改善板材的板形。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液压伺服系统对轧制力进行实时调节,以实现对板形的有效控制。

2. 辊型控制辊型是影响板材板形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各辊的线速度、位置等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改善板材的板形。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系统和线速度控制系统,实现对辊型的精确控制。

五、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六辊平整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预报与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非对称板材轧制压力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对称板材轧制压力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对称板材轧制压力分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Title: Research on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symmetric SheetIntroduction:Asymmetric shee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due to its unique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strength, light weight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asymmetric sheet, rolling technology plays a critical role.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rolling proces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in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Therefore, studying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symmetric shee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ion.Objective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symmetric sheet during the rolling process, an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Specific objectives are:1. To model the rolling process of asymmetric sheet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2.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rolling parameters, and roll profile on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3. To valid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m with experimental data.Methods:The research will be carried out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1. Literature review: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lling process of asymmetric sheet,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2.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Using commercial software to model the rolling process of asymmetric sheet, and to analyze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3.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o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experiments will b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simulated and actual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Expected Results: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symmetric sheet, and to reveal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ll be useful in optimizing the roll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ion. The study will also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Conclusion: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a key factor in the rolling process of asymmetric sheet, and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products. The proposed study aims toinvestigate the rolling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asymmetric sheet an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rolling processes for asymmetric sheet produc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武汉科 技大 学机械 自动化 学 院 , 湖北 武 汉 4 0 8 ; . 3 0 1 2 中南 大学机 电工 程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 0 8 ) 10 3
摘 要 针 对 轧 件 来 料 横 向 厚度 分布 左 右 不 对 称 时 造 成 轧 制 压 力 横 向 分 布 不 均 匀 的 情 况 , 入 非 对 称 函数 以拟 合 引
中 图分 类 号 :G 3 T31
CALCULATI ON N S O DI TRI BUTI ON F ROLLI o NG PRES URE S UNDER NON . YM M ETRI S CAL CoNDI ON TI
L n ig Jn Xio o g・ iXixn i a h n Ya g Ha Z a g Xi n n o hn l g o
d srb to fi c m ig srp t ik e sfo l f t ih . By ito u i g t e n n—y merc f n to o ft iti u in o n o n ti h c n s r m et o rg t n r d c n h o s m ti u cin t i
轧件 入 口 、 口横 向厚 度 分 布 规 律 , 过 变 分 法 推 导 出非 对 称 条 件 下 板 材 出 口横 向 位 移 模 型 ; 助 条 元 法 和 全 辊 系 出 通 借 弹性 变 形 模 型 , 行 迭 代 计 算 , 到非 对 称 条 件 下 板 材轧 制 压 力 的 分 布 。根 据 某 厂 四辊 铝 带 连 轧 机 实 际轧 制 的 情 进 得
a f u — ih au n m ti a d m i n rf l r i g c n iin. F n l o rh g l mi u srp t n e m l u de u lwo k n o d t l o i al y,t e efc ft esrp t ik h fe t h ti h c - o
第 2期
总 第 16 8 期
4 月
冶 金 丛

Su .1 6 m 8
NO. 2
2 0 0 年 1
M ETAL LURGI CAL COLLECTI ONS
Ap i 2 0 rl l 0
非对 称 条 件 下板 材 轧 制压 力分 布 的计 算
李新 星 金 晓宏 杨 浩 张 熙隆
t e ltr ldsrb to ft ik s fe ty srp a x tsrp L t r ld s lc m e tmo e ft esrp i h ae a iti u i n o h c ne so n r ti nd e i ti . ae a ip a e n d lo h ti n t e e i n e s mme rc st ain wa e u e t ac l s o a ito s Th itiu in o oln h xtu d r a y ti iu to s d d c d wi c lu u f v ra in . h e d srb to f rli g p e s r d rn n- mm erc lc n iin h s b e e u e y m ut・l me tme h d a d t e m o lo r s u e un e o ・y s tia o d to a e n d d c d b l - e n t o n h de f ie wh l o lr eo ma in. Ac o dng t h cu lst ain o oln oerl sd fr t e o c r i o t e a ta iu to f rli g, Ai ig a h i a in o h e m n tt e st t f t r e u o
况 , 对 平 直 件 、 形 件 和楔 形 件 三 种 典 型 的板 材 来 料 情 形 , 过 仿 真 结 果 , 论 了 板 厚 、 凸 度 和 横 向 板 厚 差 对 轧 针 凸 通 讨 板
制 力 横 向分 布 的 影 响 。
关键词
非 条 辊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l一 88 2 1 )2— 0 1 0 17 3 1 ( 0 0 0 00 — 6
A b t a t Ai n tt e e a e a itiu in o oln r s u e c u e y t e a y sr c mi g a h un v n ltr l d srb to f rli g p e s r a s d b h s mm erc ltr l ti a ea
( . o eeo c ie n u mao , h nU i ri f cec n eh o g , hn4 0 8 ,H bi 1 C l g f l Mah r adA t t n Wu a nv syo i ea dT cn l y Wu a 30 u e; n y o i e t S n o 1 2 C l g f c aia adEetcl n ier g et l ot nvr t, h n sa 0 3 Hu a ) . ol eo hncl n lc i g ei ,C nr uhU i sy C agh 1 8 , nn e Me raE n n aS ei 4 0
tp c li c mi g p ae u h a a e e,we g ・h pe e e a d c n e i c y i a n o n lts s c sf tpic i d e s a d pic n o v x p e e,smu ain wa o eo i lto sd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