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华侨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大鹏华侨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开始与外部世界有商品往来B.中国成为英国殖民地
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
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金田起义
B.洪秀全
C.“扶清灭洋”
D.《天朝田亩制度》
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
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5.“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
规模总量跨越式发展,产业基础全面巩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该行业在我国近代开始于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6.19世纪60年代,侵入新疆喀什等地,悍然宣布建国,自立为汗的人是()
A.阿古柏B.瓦德西C.西摩尔D.华尔
7.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左宝贵B.徐邦道C.丁汝昌D.邓世昌
8.“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该现象出现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甲午战争以后,梁启超、严复等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他们还利用报刊(如图)广泛宣传。
这些“新思想”宣扬
A.建立近代政治制度B.创办近代工矿企业
C.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D.消灭私有制,建立天国
10.如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1.“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瑷珲条约》12.1916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声中死去,有人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A.镇压二次革命B.篡夺革命果实
C.出卖了维新派D.出卖国家利益,公然复辟帝制
13.如下图所示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大学毕业材料,该材料显示的年份是()
A.公元1942年B.公元1943年C.公元1944年D.公元1945年14.某校八年级(2)班决定举办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准备的下列资料中不能采用的是
A.《国闻报》的创办B.兴中会的成立
C.广州起义的图片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5.如图油画是《孙中山伦敦蒙难》。
油画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广州起义泄密后B.武昌起义爆发后
C.同盟会成立以后D.辛亥革命失败后
16.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7.为迎接五四爱国运动胜利100周年的到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阳区某中学准备筹建一个宣传长廊,长廊中出现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标语,正确的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等贵贱,均贫富”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打倒孔家店”
18.“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这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A.背景B.过程C.性质D.意义
19.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
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A.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0.下列珍贵的史料反映了中华民国建立、发展到败亡的历程,将它们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1.毛泽东著作中,大大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决心和信心的是()
A.《论十大关系》B.《论持久战》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2.下表是1940年某战役的战绩。
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渡江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3.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顺序是()
A.辽沈--淮海-平津--渡江B.辽沈-平津--淮海--渡江
C.渡江--辽沈--淮海-平津D.辽沈--淮海-渡江--平津
24.抗战时期,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
旗上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乃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这对父子()
①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③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④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5.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B.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D.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6.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友人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完成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
27.某中学计划暑期组织学生游学,计划之一是“重走长征路”,请你为学校选择最合适的游学路线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28.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OOOOO之招”。
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
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9.下列现象共同反映了近代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指的是
A.政治民主化B.经济工业化C.思想自由化D.生活近代化30.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容。
下列人物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是
A.李鸿章B.洪秀全C.张謇D.陈独秀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此次战争的帮凶是哪两个国家?(3)写出近代中国社会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其间创办的两个工业企业。
材料二下图为1898年(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部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的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依据材料概括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的理由。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归纳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民族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民族工业发展引发的经济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
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摘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②③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综上所述,概括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D。
2.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
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国取得约定关税特权,故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国取得约定关税特权,故A不合题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获取中国大量赔款,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
洪秀全称天王,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故B不符合题意。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C符合题意。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革命纲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方法:①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②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4.B
【详解】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所以答案选B。
5.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所以符合题意的是洋务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干材料“船舶业的起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自立为汗,因此A项正确;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没有侵入新疆,排除B项;西摩尔是英国海军司令,曾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没有侵入新疆,排除C项;华尔是天平天国时期洋枪队的首领,没有侵入新疆,排除D项。
故选A。
7.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爆发黄海大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英勇同日寇战斗,最后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D符合题意;左宝贵是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不符合题意;徐邦道指挥的土城子反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B不符合题意;丁汝昌是在威海卫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列强图谋瓜分中国,这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C选项正确;《南京条约》没有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A选项错误;《北京条约》对列强也没有类似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梁启超和严复等人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所以这些新思想宣扬的是建立近代政治制度,故选A项;创办近代工矿企业的是洋务派,排除B项;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消灭私有制,建立天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
故选A项。
10.D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侵略军闯入紫禁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闯入北京城,并闯入紫禁城大肆抢劫,D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没有进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没有进入紫禁城,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注意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1.C
【详解】
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体现“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的侵略企图,C符合题意;ABD项签订在《辛丑条约》之前,在不同程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但不是最能体现“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的政府”的侵略企图的条约的,排除。
故选择C。
12.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和共和制度。
D项正确;1913
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案”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
排除A项;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排除B项;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排除C项。
故选D项。
13.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采用民国纪年法。
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民国1年,是民国纪年法的基点。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即1912+34-1=1945(因为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包括一个1912年,所以1912年计算了两次,减去一次)。
D正确;ABC计算的时间不对,排除;故选D。
14.A
【详解】
根据题干“纪念孙中山”结合所学知识,《国闻报》是维新派人士创办的,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与孙中山无关,A符合题意;兴中会是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不符合题意;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失败,战役牺牲的烈士营葬于黄花岗。
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C不符合题意;中国同盟会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与孙中山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95年,广州起义泄密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逃到英国,在英国遭受清政府秘密围捕,后来获救出来后画的像,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6.D
【详解】
依据题干中“1919年”“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可推断出指的是五四运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青年学生的强烈抗议与不满,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所以题文中的“一个时代”指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项正确;A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9年,排除A项;B项从1978年开始,排除B项;C项从1840—1919年,排除C项。
故选D项。
1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其中“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突出反映了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项正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排除A项;“等贵贱,均贫富”出自宋代钟相、杨么起义,排除B项;“打倒孔家店”出自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
故选C项。
18.D
【详解】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属于“意义”,D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ABC项错误。
故选D项。
19.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解析: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项符合题意,排除A;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
C项不合题意;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D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B。
2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被迫解散;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1945年8-10月,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被迫解散;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1945年8-10月,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据此可知,三者先后顺序为③②①,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顺序错误,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21.B
【详解】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
解析:B
【详解】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科学地论证了抗战的发展规律,阐明了争
取抗战胜利的道路,批判了对抗战的各种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反对本本主义》是毛主席1930年5月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观念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
是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与题干内容不符;因此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22.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
解析:D
【详解】
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战斗次数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摧毁据点近3000个。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因此据战绩表可知其反映的是百团大战,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2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发动了渡江战役,A 符合题意;BCD三项的顺序不符合题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发动了渡江战役,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顺序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D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题干“国难当头,匹夫有分”,说明扶植父子有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通过“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
解析:D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