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新三国之争5——鹬蚌相争宋辽双亡(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国之争5——鹬蚌相争宋辽双亡(35)新三国之争5——鹬蚌相争宋辽双亡(35)
(二)宋金海上结盟
北宋朝廷听闻边关之外金、辽之间打得正欢。
此时的徽宗皇帝心
里那个欢喜,趁着辽的大势已去,抓紧拉拢新崛起的政权金朝,借此
谋划拿回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派武义大夫马政自山东登州乘船渡
海,以买马为幌子,与金谈判攻辽。
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
经过两年的接触,在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以下的内容:
1、宋金各自进军攻辽,其中金军攻金军攻施于辽上京与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
2、宋答应灭辽后,将原来于澶渊之盟输给辽的岁币转输给金。
金
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络全州宋。
双方展开了伐辽大战,没想到结果宋攻辽失败,而金军顺利攻下
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
金方事后指责宋未能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而拒绝还燕云。
金宋双方经交涉后,北宋允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
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景、檀、易、涿、蓟、
顺)及燕京。
但是金军撤出城前还将燕京城内财物和城镇人口一空搜刮一空,
宋转接的只是一座“城市丘墟,狐狸穴处”的空城。
这一段我在《童贯——生前生后皆骂名(25)》有详述,此处不
再赘述;
宋朝得到燕京故地,非但不能把它转化为价格优势战略优势,利
用它获得财赋,反倒被它严重拖累,成为沉重的战略包袱。
(三)靖康之耻
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病死,金太宗即位,下令将辽
朝降臣和燕京居民远徙东北。
结果燕民不愿离乡背井,过平州时暗中鼓动张瑴(jue,四声)叛
金投宋。
张瑴与翰林学士李石计议时,与金公开决裂,派人迎奉天祚
帝之子,企图复辽。
同时,他还派李石向宋朝表示归降之意,徽宗再次心动,以为可
以藉此收回平州。
之前作为宋金谈判使臣多榔赵良嗣认为宋朝不应背
盟失信自找麻烦,建议斩李石以谢天下,徽宗不听。
张瑴便以平、营(今河北昌黎)、滦(今河北滦县)三州降宋。
正当张瑴出城迎接诏书、诰命时,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
来讨,张瑴仓皇逃入燕山郭药师的军中,其母、妻被金军俘去。
张瑴之弟见老母被捕,转而降金,交出了宋徽宗赐给其兄的长活
御笔金花笺手诏。
金朝茹基夫掌握了宋朝招降纳叛的证据,移牒宋朝
索要张瑴。
宋徽宗指示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不要交人,在金人催逼下,王安
中杀了一个貌似张瑴的人顶替,被金人识破,声称要举兵自取。
郭药师
徽宗怕金人兴师问罪,稳不住立场地密诏杀死张瑴及其二子函送
金人,郭药师对于元代出而返尔、薄情寡恩的做法十分寒心,愤愤说:“若金人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交出去吗?”
从此,常胜军人心瓦解,不愿再为宋朝效力卖命了。
尽管如此,宋徽宗对尚未收回的上新、妫、儒、武、云、寰、朔、应、蔚等九州仍心心念念。
就所派了个叫让谭稹的洛河宦官为两河燕
山府宣抚使,前往负责收回。
朔、应、蔚州守听到来势汹汹的宋使,守将向宋纳款请降。
此时金朝因太宗新立,辽天祚帝在逃,未暇顾及山后熊本,十一
月同意割武、朔二州归宋朝。
至此,宋朝实际控制的仅山后四州,因金帅完颜宗翰反对交出山
后诸州,宋朝也不敢再作交涉。
宣和六年三月,金朝缓过气来,对于宋室的毁约之事恨得咬牙切齿,先派人对谭稹索要二十万石军粮,说是上一年送出赵良嗣收下给的,以此事为导火线。
谭稹以为口说无凭,金军恼羞成怒,宋金军事
冲突一触即发。
收复燕云故地,巩固北线边防,是以后周世宗以来有为君主的一
贯追求,徽宗有此打算,虽可以理解,但是周旋手段未必有些周旋虐心。
当时辽朝日衰,女真崛起,不失为攻取燕云的瘤果。
但了北宋的
军事实力较宋初的时候已经掉此时不知多少个点的战斗力,徽宗自认
为联合金朝灭掉辽东,拿回燕云十六州,这算盘挨是非常划算。
宋室却忽略了金主的狼子野心,即使是联金灭辽,金占据辽的原
始地盘再次和宋对峙,相等于辽的土地即刻有了政权,夏州燕云之地
是新独裁政权恢复生息的膏腴之地,怎么可能轻易双手呈呈略上以归还。
加之徽宗急于求取收复,周旋手段如此拙劣,像中流砥柱一样两
边倒,不仅伤人,还折己。
同时唇亡齿寒,辽国灭亡以后,宋代便变相失去辽国果然作为它
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
而此后金宋边境正式接壤,而金兵又果然于辽亡随后南侵宋土。
1126年北宋便在朝政败坏,国力和军力不振的情况下,遭强大的金兵攻克其首都汴京反遭及中原一带的领土,酿成靖康之变,北宋就此灭亡。
宋徽宗、钦宗被金人虏后,徽宗写下《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