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摘要:井喷控制在井下作业施工中非常重要,加强井喷控制不仅能够避免各
种安全问题的发生,还能够有效提升开采效率。
在井下作业施工中,由于施工人
员安全意识匮乏,管理机制不完善,引发井喷现象。
因此,通过结合具体原因,
加强现场施工监控,增强施工人员的井控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井下井喷事故的
发生。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井下作业井控的重要性,分析了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
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对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探究。
关键字:井下作业;井喷;预防;控制
前言
油气资源开采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井下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对开采工
作有着极大的威胁,井控是保障安全开采的重要工作。
在井下作业施工中,良好
的井控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并且有利于开采效率的提升。
但是,在具体的井下作业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井控设备不完善等,再加上地质等因素,极易引发井喷现象。
为了保证井下工作
质量,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井喷,将井下安全事故的
概率降至最低。
1井下作业井控的重要性
井下作业施工是油田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井下作业井控能够有效
规避各种安全事故,避免对油田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井下作业中,由于各种
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井喷失控,这不仅会打乱正常的井下作业程序,增加事
故的复杂性,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井下作业井控,能够有效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井
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提升井下开采效率。
2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原因
2.1地质原因
对于地下地层的含油气情况,尤其是气层的分布情况,缺乏足够了解,在平
衡压力作业中,一旦钻遇气层,便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在油田开发期间,尤
其是开发的后期,因为套管损坏或者强行注采,导致产层气体向上部地层迁移,
从而形成地层压力变化。
2.2直接原因
在井下作业施工中,产生井喷的直接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气侵或者注水使得
井液密度下降;发现井涌之后,没有立即采取措施关井,导致井喷势头过猛,无
法关井;没有在井口处设置防喷器;防喷系统的安装不合格。
2.3安全意识不足
井喷的发生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工作人员存在安全意
识不足。
由于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员工自身缺乏完善的知识储备,安全施工意识
较为淡薄,导致在井下施工中极易引发井喷现象。
部分油田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
问题,员工从思想层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员工进入单位之后,由于缺乏安全培训,导致员工在思想上不重视,在行为上缺乏规范性[1]。
2.4管理机制不完善
井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油气生产中属于基础性工作,只有加强井控
管理,才能够有效控制井喷。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由于油田作业人员数量较多,在管理上可能存在分歧,导致底层工作人员无法顺
利开展工作。
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推卸责任的现象,无法及时解
决井喷问题,导致井控效率较低,从而增加井下作业安全隐患。
3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1注重灌压井液
每起出3至5个立根钻杆,或者每起出一根钻铤的时候,检查一次灌压井液量,在灌压井液之前,保证井内液面的下降幅度不超出100米。
在灌压井液时,
应通过其管线进行灌入。
对于灌压井液的管线,应保证其在防溢管上的位置与井
口防溢管位置不处于相同的高度,若两者高度相同,经过灌压井液管线灌入的压
井液,则会从出口管直接溜出去,导致错误认为井筒灌满。
保证环形空间的间隙
合理,对于压井液的黏度以及精切力,应将其处于最低水平,使用压井液补偿罐
以及流量计等,对过大的抽吸进行监控[2]。
3.2合理设计压井液密度
首先,合理设计井身,估算出地层压力。
对临近井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井喷、套管漏失、注入作业等。
其次,全面监控井下的作业参数,以及电测
相关资料,以对地层压力取得合理的估计值。
同时,对断层、已变地层进行全面
监控,了解其底层变化情况。
最后,安装适当地面装置,清除井下作业液中的气体,避免将气侵的压井液再次循环至井内。
使压井液处于较好的状态,确保均匀
加重。
3.3加强溢流监测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井喷预防控制有着积极作用,在油气开采行业中,需
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强化其安全意识,使其了解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并具有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效应对井下作业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
油田单位
应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开展安全演习,使工作人员从意识上提高对井控的重视程度。
在实际井下作业中,工作人员应做好溢流监测工作,了解溢流的各种原因,
环形空间压井液静液压力比地层压力小,则可能出现溢流;使用合适的设备,借
助合适的技术,对意外液柱压力减值以及可能出现的地层压力增值进行检测,有
效识别静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不平衡的各种显示,一旦发生溢流现象,应及
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4加强现场监管
针对井喷问题,应加强现场监督,完善井下作业制度,保障井下安全生产。
油田单位应成立井控领导机构,通过选调人手,加强井控监督,并组织安全事故
演习,对于不同地层的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专项治理。
针对井下
作业的井控设备试压工作,应由专门检测中心负责,对防喷器、液压管路的压力
等,进行专业监测,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3]。
同时,针对井控设备试压数据,
做好相应的收集工作,并记录井下防喷实验结果,将试压数据和防喷实验结果交
给管理部门,做好备份工作,便于后期进行数据核实。
井控监督人员还应不定期
进行监督,加强对设备的巡查,并针对重点部位进行监督。
此外,将井控管理人
员的考核与井下安全状况挂钩,有效落实井控的责任,以保证井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3.5失控后的处理
井下作业施工中的井喷存在突发性特点,所以,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好的应急
处理能力,能够根据各种突发性情况,冷静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尽可能将
损失降至最低。
发生险情之后,立马组建应急管理队伍,负责抢险救助。
井喷失
控之后,根据其风向、喷势,先划定警戒区,通常将井口作为中心,将危险距离
作为半径,划定警戒区,并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快速疏散人群[4]。
井口作为井
喷控制的关键,应保护好井口,若部分井口损坏,应将剩余完好的部分保护起来。
井喷失控之后,一旦着火,就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后果,增加处理难度,所以,应防止着火。
在井下作业实施前,需要做好应急预案,若发生突发性事故,
则能够按照预案流程有序解决问题。
结语:井下作业施工是油田开采的重要环节,井喷事故在井下作业中较为常见,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为了确
保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预防和控制井喷的发生,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概率,就需要注重灌压井液,合理设计压井液密度,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溢流监测,完善现场监管机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做好失控后的处理,
以保障井下作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谢金刚.井下作业施工时井喷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探析[J].化工管
理,2018(01):211.
[2]李杨.井下作业井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
备,2020(05):88+92.
[3]汪洋,苏青锋,刘泽国.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08):23-24.
[4]王庆国.井下作业井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1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