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 《晏子使楚》-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
(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晏子使楚》一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都被晏子巧妙回击。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晏子,去感受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二、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较量。

(1)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2)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4)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妙在晏子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晏子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

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该打开城门。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最后楚王以失败告终。

2、研读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较量。

(用学习第一次较量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第二次侮辱,语言的交锋更为精彩,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看看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1)自主学习,相互交流,教师巡视。

(2)演一演。

师生演绎,朗读对话:
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3)指导朗读,说说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4)教师小结
晏子的话妙在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在不动声色中回击了楚王。

3、研读晏子和楚王的第三次较量。

(用学习前两次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

(2)出示晏子说的话。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学生分组讨论,晏子的话妙在何处?
(4)指名汇报。

(5)教师小结
妙在晏子以比喻的方式驳回了楚王,隐含着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三、教师总结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的语言进行回击,不但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更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语言艺术!
四、作业
把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改成课本剧,再次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