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大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大逻辑文/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通识思政人文中心 张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其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培养学生知史爱党、爱国的情怀,继承我党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而党史教育的融入让思政课的理论有了实践的维度,丰富历史资料,使思政课变得有温度、有厚度,更利于学生领会与吸收。
从三个逻辑层面分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对于加强高校思政课中的党史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历史逻辑
历史记载着民族的兴衰,隐藏着民族的智慧。
我党自创立伊始,便把党史融入教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我国大学里最早系统讲授思政课的教师。
他从1920年起,就在北大政治学系和史学系先后讲解唯物史观与史学思想史,把党的理论和历史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去。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多次开设思政课,号召大家学习和研究党史,发挥党史的教育作用。
到1949年10月,华北高校率先开设了三门公共必修课,其中之一便是中国党史课,由此拉开了数十年的党史教育课程。
改革开放后,有“85”“98”“05”三个课程方案,展现了思政课与时俱进的变化,也见证了党史教育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
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和研究党史,将学习党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并形成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看法。
在建党百年之际,回顾和总结党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才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盲从,不自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可见党史教育一直是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
虽然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有起伏、有曲折,但正是这样的考验,让我们认清和分清党史的主线和支流,正确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评价党史人物和党史事件。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历史逻辑。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以狭隘的观点曲解历史。
思政课讲授理论,理论的基础就是党史的发展,讲清楚我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做决策的原因,才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才算是理论联系了实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以全新的模式渗入青年群体,思政课堂这样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受到巨大冲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历史虚无主义的扩散和放任,会消解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会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导致文化没落,民族衰落,苏东剧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能保障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舆论和乱象丛生的网络环境中秉持正确的历史观,明辨是非,坚守信仰。
这是历史逻辑的一脉相承,也是现实状况的迫切要求。
二、理论逻辑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和思考,并一定能够产生理论和思考的时代。
思政课的理论逻辑是从历史中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继承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而产生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新发展起来的。
所以讲党史,就是在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用百年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拓展了中国特色的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人给予了创造性发展的理论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确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
【摘要】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统一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之初,党史教育便是重要组成部
分;而进行党史教育的同时,也在讲授思政课的理论内涵。
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
分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
【关键词】党史;思政课;教育教学
第 83 页
2022/1 (下) 总第379期
平同志继承前人思想,针对中国国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党史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记载:近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了世界两个之“最”,即世界经济总量增长最快和世界各国经济中最快增长,这能更好地为未来提供前进方向与动力信心。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性。
到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理论渊源、主体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探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现阶段人类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