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P85-86,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解答求百分率(或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经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地把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进行互化。

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

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

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方法与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加深了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为此,教材首先说明,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沟通了百分数和分数问题的联系。

例1(1)包括两个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第(1)题是求达标率的问题,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达标率的含义,使学生明白:求达标率就是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2)题是求发芽率的问题,与第(1)题相比编排更为开放。

教材在用统计表给出了三种种子的种子数和发芽数后,
让学生求发芽率“想一想,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算一算,自己填空上面的表。

”然后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发芽率的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掌握知识。

接着用一段文字说明了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1之后列举了其他的一些常用的百分率,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率的例子,组织学生通过“做一做”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又加深了对百分数的认识。

设计理念与特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所以,本课教学拟组织学生身边的学习材料,以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愿意探究,并充分体现数学的现实性。

本课选择热点数据作为课堂教学材料,注意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选择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才是生动的最具创造性的素材。

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力求凸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解决某个问题,也就是专家们常讲的,为了应考,要掌握“母题”。

起到举一反三或反十的作用。

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实践看“外壳”教学,关注“解决问题”这前四个字,仅仅停留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层面上,而忽略了关注“策略”这一核心,忽视对教学本质的深层挖掘。

本节课体现了生活应用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的特征,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有机的组合,体现了渗透性。

导入部分的抽样调查,渗透了统计思想,中奖率中渗透了概率。

整堂课比较顺畅,教师要及时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如在课的最后可结合本节课中学生的练习情况,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知道什么率(正确率、错误率等)同时也可反馈学生本课的学习情况。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后我思考,最大的成功点,就是“抓住‘策略’这一核心”,进行了数学“内壳”的教学。

其一,转化的思想方法有一定渗透。

学生能用解分数应用题方法来解百分数应用题。

其二,分类的思想方法得到了一定的运用。

学生能概括归纳,归纳出了三类“母题”,那么变化题就不难解决了。

其三,使学生知道了应用“策略”解决问题学习起来更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