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
《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
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
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
因此,学子一定要
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
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
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
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
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
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
义的一件事情。
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
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
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
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
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
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的书院传统。
传统书院里所有的老师同学同学习、同探讨、同游乐,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这样做呢? (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传统教育和西方的教育传统完全不一样,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就是开启了一
个误区。
B.朱熹的六条读书方法,从学习到实践都提到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
C.只要一个人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就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
D.已有的教育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新思维都会影响我们对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多个维度审视书院的传统精神,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传统书院的师生关系。
B.文章围绕着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展开,并由此指出了中国当代教育界所存在的问题。
C.文章在叙述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书院教育的精神,彰显了立足中国当代教育的立场。
D.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文章先交代理念和宗旨,接着逐层分析,最后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学子没有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启发也没有用。
因此,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
B.如果当代教育能够践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每个学生的才华就可以保证得到施展。
C.只有同窗、师生之间相互切磋,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才能自由讲学,避免灌输。
D.家国同构是很复杂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后生可畏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
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
考。
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
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
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
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
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
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
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
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6分)
6.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能源依赖、解决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地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年)》的相关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还较为少见。
另外,燃料电池主要的原料为氢气,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氢气的制造成本较为昂贵,使得其在市场化下的竞争力较弱。
(摘编自《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1.23)
材料二:
2016-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对比(单位:万辆)
材料三:
刷脸坐车、无人驾驶……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
去年以来,多地开始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更“智能”,新能源汽车将与人工智能、5G通信紧密结合,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合众新能源汽车创始人方运舟认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将成为如手机一样的智能移动终端。
“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而不再仅仅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
”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汽车主要依赖发动机的性能,而电控、电机和电池“三电技术”则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国产自主品牌插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翅膀,通过技术创新制胜电动车领域,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摘编自《未来智能汽车什么样》,新华社,2018.2.13)
材料四:
虽然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在5个国家中排名第四。
但从分项指标看,只有新能源汽车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项指标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
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8)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想要实现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就必须大力支持和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
B.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无论哪种类型,都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
C.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智能化,无人驾驶和刷脸坐车等看似科幻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转变为现实。
D.智能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环境感知、智能决策、集成控制等智能化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产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如果能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就能实现我国汽车行业的弯道超越。
B.材料二的图表显示,近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差距很小,这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C.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智能移动终端,不再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而是可供人们休闲的移动客厅。
D.从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分项指标的排名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9.根据材料,请你就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
父廷玉徙巢。
元末,盗起汝、颍。
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
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
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
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
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
”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
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
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
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
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
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
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
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
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
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
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
敌连大舰力拒。
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
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
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
友谅兵大败。
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是役也,通海功最多。
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
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
太祖挥涕而出。
翌日卒,年三十八。
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
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
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
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
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
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中,是写琵琶女演奏前的准备,已然看出技艺的非同寻常。
(2) 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进行反驳
(3)《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
如
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
四十年来,()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
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B.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C.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D. 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物质文明提升却依然有很大空间。
B.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的精神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C. 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精神文明水平却依然有提升空间。
D. 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发展有了极大进步,但国人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屡见不鲜大跌眼镜一日千里风行一时
B. 层出不穷大跌眼镜日新月异盛极一时
C. 屡见不鲜叹为观止一日千里风行一时
D. 层出无穷叹为观止日新月异盛极一时
20. 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文体特点,找出每条摘录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5分)
(1)校团委会决定6月24日晚在学校树人广场举办2018届“卢阳春”毕业晚会,欢迎各位同学莅临。
(校团委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梵净山参观红云金顶,我是导游小张,我将鼎力为大家服务。
(解说词)
(3)你寄来的特产我笑纳了,这些家乡特产,让我忆及你对我一贯的关心,不胜感激。
(便条)
(4)某同学于8月8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及饭卡等物,请失主前往学生处找李干事认领。
(招领启事)
(5)昨天下午放学后,我骑车回家,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请假三天,务必批准。
(某学生请假条)
(1)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