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7年 4月第 8期
组3 5例 。观察组 中男 1 8 例, 女1 7例 , 年龄2 4— 7 O岁 , 平 均年 龄 ( 4 2 . 8 3 讨论
± 1 0 . 5 ) 岁, 病程 1 —1 2年 , 平均病程 ( 6 . 5± 2 . 5 ) 年; 对 照 组 中男 l 9
例数 X1 0 0 %。
组, 说 明健脾 通络汤 可逆转 患 者病 理 改 变 , 改 善 临床 症 状 、 体征; 观察
总之, 健脾 通络 汤治疗 脾 胃虚弱型 C A G疗 效 显著 , 可 逆转 病 理改
1 . 4统 计学 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学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组 总有 效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进 一步验 证 了健脾 通 络汤 的疗效 。
计量 资 料 以均 数 ±标 准差 ( ±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 以 率
( %) 表示 , 采用 检验 。P< 0 . 0 5 表 示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果
变, 防治 癌前病 变 。 参考文 献
2 . 1两组 病 理组 织积 分比较 : 观察组 患者 治疗 后腺 体 萎缩 、 异 型 增生 、 [ 1 ] 刘伟 锋 , 蒋玉 萍 , 龙凤 艳 , 等. 健 脾 益 胃方 治 疗脾 胃虚 弱 型 慢性 萎 肠 上 皮 化生 、 慢性 炎症及 活动性 病理 变 化 积分 分 别 为 ( 1 。 4± 0 . 6 ) 分、 缩性 胃炎疗效 观察 I J ] . 光明 中医, 2 0 1 5 ( 1 1 ) : 2 3 3 4 — 2 3 3 5 . ( 0 . 6± 0 . 3 ) 分、 ( 1 . 5± 0 . 6 ) 分、 ( 6± 0 . 2 ) 分、 ( O . 2±0 . 1 ) 分; 对 照组 [ 2 ] 王 莎 莎, 李恒 . 益 胃健脾 汤 治疗慢性 萎 缩性 胃炎脾 胃虚 弱 型 临床 患 者 治疗 后腺 体萎 缩 、 异 型增生 、 肠上皮 化生 、 慢性 炎症 及活 动性 病理 研 究 [ J ] . 实用 中医药杂 志 , 2 o 1 4 ( 8 ) : 7 0 2— 7 0 3 . 变 化 积分 分别 为 ( 2 . 4± 0 . 9 ) 分、 ( 1 . 1± 0 . 3 ) 分、 ( 2 . 3±0 . 7 ) 分、 ( 1 . 4 [ 3 ] 马健 , 李勇, 刘春 燕 , 等. 健 脾 益 胃汤 联合 抗 H p疗 法 治疗 脾 胃虚
通络汤, 取 党参 、 干姜、 炒枳壳、 当归 尾 各 1 5 g , 炒 白术 、 茯苓 、 甘松 、 丹 胃虚弱 型 C A C,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参、 炒 白芍各 2 0 g , 法半夏9 g , 黄连、 蜜 甘草各 6 g , 大枣 l o g ; 反酸 者加浙 健脾 通络 汤组方 中党参 为 补气 之 要药 , 可 补气 健 脾 ; 炒 白术可 补 贝母 、 煅 瓦楞 子 ; 嗳气 者 加旋 复花 、 代赭 石 ; 腹 胀者 加 菜菔 子 、 厚朴 ; 纳 气健 脾燥 湿 ; 茯 苓可健 脾利 水渗湿 ; 蜜甘 草具有 补脾 和 中、 调和 诸药 的 差 者加 鸡 内金 、 炒二 芽 。水 煎煮 2次 , 每次 取 汁 2 0 O a r l , 混合 均 匀 后分 作用 ; 法 半夏 、 干 姜辛燥 温 中 , 可散 结 消痞 、 和 胃降逆 ; 黄 连 苦寒 , 与 法 干姜 合用 可起辛 开苦 降 、 寒热 平 调之 功效 , 且能防伤阴, 少 量 黄 早 晚 2次服 用 , 每天 1 剂, 连续治 疗 1 2 周 。观 察 比较 两组 患者 治 疗后 半夏 、 病 理组 织 积分 及临床 疗效 。 连具 有一定 的 清热止 呕作用 ; 大枣 可补气 和 中生 津 ; 丹参、 当归尾 可 活 1 . 3疗 效 判定 标 准 : 治疗 结束 后患 者临 床症 状 、 体 征消 失 或基 本 消失 , 血化瘀 ; 砂仁、 甘松 可醒脾 调 胃络 ; 炒 枳 壳 与炒 白术 合 用可 行 气 消 痞 、 证 候积 分 减 少 9 5 % 以 上为 痊 愈 ; 患 者 临床 症状 、 体 征 明显 改善 , 证候 健脾扶 正 ; 炒 自芍 可助丹 参 、 当 归尾 活血 通 络之 功 。诸 药 合用 可 起 到 积 分减 少 7 0 %一 9 4 %为 显 效 ; 患者 临 床 症状 、 体征有所好转 , 证 候 积 健脾 温 中、 消痞通 络的 功效 。现 代 药理 学 研究 认 为 , 健 脾 通 络 汤具 分 减少 3 0 %一 6 9 % 为有 效 ; 患 者 临床 症 状 、 体 征无 变 化 或 加 重 , 证 候 有保 护 胃黏 膜 、 促进 受损 胃黏膜 修复 、 调节 胃肠 道 运动 、 促 进 胃排 空 等 积 分减 小 小于 3 0 %为无 效 。总有 效率 =( 痊 愈 +显 效 + 有效 ) / 总 作用 , 本 次研 究 中观察 组 患 者治 疗 后 各病 理 组 织 积 分 明 显低 于对 照
1 . 2方法 : 对 照组 患者 口服多潘 立 酮 片 l O m g / 次, 每 天 3次 , 同时 口服 害患者 胃络 , 引起暖气 、 恶心 等 症状 , 久 之会 伤 及 胃黏 膜 , 造 成 溃疡 性 硫 糖铝 咀 嚼 片 0 . 2 5 g / 次, 每 天 4次 , 连续治 疗 1 2 周 。观察组 给予 健脾 胃炎 , 严重 的甚 至发展 为 胃癌 。本 文 中观察组采 用健脾 通 络汤 治疗 脾
C A G在中医 中属 “ 胃痞病 ” 范畴, 临床 表现 以 胃脘 痞 满为 主 , 脾胃
例, 女l 6例 , 年龄 2 6~ 6 8岁 , 平均年龄( 4 1 . 6± 1 1 . 2 ) 岁, 病程 1 ~1 1 虚 弱型 C A C的主要 升 降失 常 , 饮
年, 平 均病 程 ( 6 . 2± 2 . 6 ) 年 。两组 患者 一 般 资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食不消 , 致使 中焦气机 壅滞 不 同而形成 实痞 ; 脾 胃虚 弱 , 水 谷精 微 失 于 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输布, 气 血生化 乏 源 , 胃腑 亏 虚 , 失 于 涵养 而 形 成虚 痞 。C A G会 损
组3 5例 。观察组 中男 1 8 例, 女1 7例 , 年龄2 4— 7 O岁 , 平 均年 龄 ( 4 2 . 8 3 讨论
± 1 0 . 5 ) 岁, 病程 1 —1 2年 , 平均病程 ( 6 . 5± 2 . 5 ) 年; 对 照 组 中男 l 9
例数 X1 0 0 %。
组, 说 明健脾 通络汤 可逆转 患 者病 理 改 变 , 改 善 临床 症 状 、 体征; 观察
总之, 健脾 通络 汤治疗 脾 胃虚弱型 C A G疗 效 显著 , 可 逆转 病 理改
1 . 4统 计学 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8 . 0统 计 学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组 总有 效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进 一步验 证 了健脾 通 络汤 的疗效 。
计量 资 料 以均 数 ±标 准差 ( ± s ) 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 以 率
( %) 表示 , 采用 检验 。P< 0 . 0 5 表 示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果
变, 防治 癌前病 变 。 参考文 献
2 . 1两组 病 理组 织积 分比较 : 观察组 患者 治疗 后腺 体 萎缩 、 异 型 增生 、 [ 1 ] 刘伟 锋 , 蒋玉 萍 , 龙凤 艳 , 等. 健 脾 益 胃方 治 疗脾 胃虚 弱 型 慢性 萎 肠 上 皮 化生 、 慢性 炎症及 活动性 病理 变 化 积分 分 别 为 ( 1 。 4± 0 . 6 ) 分、 缩性 胃炎疗效 观察 I J ] . 光明 中医, 2 0 1 5 ( 1 1 ) : 2 3 3 4 — 2 3 3 5 . ( 0 . 6± 0 . 3 ) 分、 ( 1 . 5± 0 . 6 ) 分、 ( 6± 0 . 2 ) 分、 ( O . 2±0 . 1 ) 分; 对 照组 [ 2 ] 王 莎 莎, 李恒 . 益 胃健脾 汤 治疗慢性 萎 缩性 胃炎脾 胃虚 弱 型 临床 患 者 治疗 后腺 体萎 缩 、 异 型增生 、 肠上皮 化生 、 慢性 炎症 及活 动性 病理 研 究 [ J ] . 实用 中医药杂 志 , 2 o 1 4 ( 8 ) : 7 0 2— 7 0 3 . 变 化 积分 分别 为 ( 2 . 4± 0 . 9 ) 分、 ( 1 . 1± 0 . 3 ) 分、 ( 2 . 3±0 . 7 ) 分、 ( 1 . 4 [ 3 ] 马健 , 李勇, 刘春 燕 , 等. 健 脾 益 胃汤 联合 抗 H p疗 法 治疗 脾 胃虚
通络汤, 取 党参 、 干姜、 炒枳壳、 当归 尾 各 1 5 g , 炒 白术 、 茯苓 、 甘松 、 丹 胃虚弱 型 C A C,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参、 炒 白芍各 2 0 g , 法半夏9 g , 黄连、 蜜 甘草各 6 g , 大枣 l o g ; 反酸 者加浙 健脾 通络 汤组方 中党参 为 补气 之 要药 , 可 补气 健 脾 ; 炒 白术可 补 贝母 、 煅 瓦楞 子 ; 嗳气 者 加旋 复花 、 代赭 石 ; 腹 胀者 加 菜菔 子 、 厚朴 ; 纳 气健 脾燥 湿 ; 茯 苓可健 脾利 水渗湿 ; 蜜甘 草具有 补脾 和 中、 调和 诸药 的 差 者加 鸡 内金 、 炒二 芽 。水 煎煮 2次 , 每次 取 汁 2 0 O a r l , 混合 均 匀 后分 作用 ; 法 半夏 、 干 姜辛燥 温 中 , 可散 结 消痞 、 和 胃降逆 ; 黄 连 苦寒 , 与 法 干姜 合用 可起辛 开苦 降 、 寒热 平 调之 功效 , 且能防伤阴, 少 量 黄 早 晚 2次服 用 , 每天 1 剂, 连续治 疗 1 2 周 。观 察 比较 两组 患者 治 疗后 半夏 、 病 理组 织 积分 及临床 疗效 。 连具 有一定 的 清热止 呕作用 ; 大枣 可补气 和 中生 津 ; 丹参、 当归尾 可 活 1 . 3疗 效 判定 标 准 : 治疗 结束 后患 者临 床症 状 、 体 征消 失 或基 本 消失 , 血化瘀 ; 砂仁、 甘松 可醒脾 调 胃络 ; 炒 枳 壳 与炒 白术 合 用可 行 气 消 痞 、 证 候积 分 减 少 9 5 % 以 上为 痊 愈 ; 患 者 临床 症状 、 体 征 明显 改善 , 证候 健脾扶 正 ; 炒 自芍 可助丹 参 、 当 归尾 活血 通 络之 功 。诸 药 合用 可 起 到 积 分减 少 7 0 %一 9 4 %为 显 效 ; 患者 临 床 症状 、 体征有所好转 , 证 候 积 健脾 温 中、 消痞通 络的 功效 。现 代 药理 学 研究 认 为 , 健 脾 通 络 汤具 分 减少 3 0 %一 6 9 % 为有 效 ; 患 者 临床 症 状 、 体 征无 变 化 或 加 重 , 证 候 有保 护 胃黏 膜 、 促进 受损 胃黏膜 修复 、 调节 胃肠 道 运动 、 促 进 胃排 空 等 积 分减 小 小于 3 0 %为无 效 。总有 效率 =( 痊 愈 +显 效 + 有效 ) / 总 作用 , 本 次研 究 中观察 组 患 者治 疗 后 各病 理 组 织 积 分 明 显低 于对 照
1 . 2方法 : 对 照组 患者 口服多潘 立 酮 片 l O m g / 次, 每 天 3次 , 同时 口服 害患者 胃络 , 引起暖气 、 恶心 等 症状 , 久 之会 伤 及 胃黏 膜 , 造 成 溃疡 性 硫 糖铝 咀 嚼 片 0 . 2 5 g / 次, 每 天 4次 , 连续治 疗 1 2 周 。观察组 给予 健脾 胃炎 , 严重 的甚 至发展 为 胃癌 。本 文 中观察组采 用健脾 通 络汤 治疗 脾
C A G在中医 中属 “ 胃痞病 ” 范畴, 临床 表现 以 胃脘 痞 满为 主 , 脾胃
例, 女l 6例 , 年龄 2 6~ 6 8岁 , 平均年龄( 4 1 . 6± 1 1 . 2 ) 岁, 病程 1 ~1 1 虚 弱型 C A C的主要 升 降失 常 , 饮
年, 平 均病 程 ( 6 . 2± 2 . 6 ) 年 。两组 患者 一 般 资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食不消 , 致使 中焦气机 壅滞 不 同而形成 实痞 ; 脾 胃虚 弱 , 水 谷精 微 失 于 意义 (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输布, 气 血生化 乏 源 , 胃腑 亏 虚 , 失 于 涵养 而 形 成虚 痞 。C A G会 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