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下册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3/2021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 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 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2/13/2021
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20世
D 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2/13/2021
D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
A.邓稼先
B.魏源
C.严复
D.袁隆平
12/13/20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
业
设
计
质朴如农民
荣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 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 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唐﹒帕尔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12/13/2021
(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_______”。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及研制成功的
意义分别是什么 ?
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
问 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预
1.( 1964 )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
习 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检
2.(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 ( 核弹头 )
测 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 实 战 )的导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 )爆
12/13/2021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 (载人 )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 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 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 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年?原子弹爆 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
1964年。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 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具 有重要意义。
12/13/2021
(2)中国人实现迈步太空的梦想的第一 人是谁?
翟志刚。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等核 武器,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 威胁和核讹诈。
(3)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才能打破
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
与世界和平,中国必须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2/13/2021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 ,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 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 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 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 出色作品。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袁隆 平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籼
型杂交 )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 稻增产20%左右。( 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 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 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 吃饭)问 题和保障我国的( 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 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 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的获得者。
12/13/2021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 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 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 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 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炸成功。
12/13/2021
3.早在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 )就发 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 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70 )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 世界上第( 五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国际地位。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简述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史实。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 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 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 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 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 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 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 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 食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 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 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 与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 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其次,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 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 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 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再次,实践出真 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 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 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12/13/2021
3.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 新型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 )领导科研团队,从 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 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 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 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 卫生 )组 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 献,( 屠呦呦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2/13/2021
(3)结合材料二,谈谈他的贡献对我国 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 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 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 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 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 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 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 显。(言之有理即可)
12/13/2021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 性( 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 粮农 )组织将推广杂 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粮食( 短缺 ) 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 到( 印度 )、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 和地区,( 增产 )效果十分明显。袁隆 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 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
1.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
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
自 云腾空升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 D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检 测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13/2021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
12/13/2021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文化事 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 样,体裁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 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 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越来越大。
12/13/20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 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拓 了! 展 材料二 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
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
提 大步。 升
12/13/2021
材料三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 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 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 弹一星”精神。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能有效抵抗疟疾
A 的药物是(
)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千金方
12/13/2021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
D 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 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2/13/2021
导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读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 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
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
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12/13/2021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 领导下,以( 钱学森 )、( 邓稼先 )为代 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 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增强 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 )。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之一。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
合 原子弹?
作 探 究
(1)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之一。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 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 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12/13/2021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新中国 取得的一系列科技与文化成就,认识了一批优 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 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 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 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 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3)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 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2/13/2021
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20世
D 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2/13/2021
D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
A.邓稼先
B.魏源
C.严复
D.袁隆平
12/13/20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
业
设
计
质朴如农民
荣获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 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 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唐﹒帕尔伯格《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12/13/2021
(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_________, 被称为“______________”。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及研制成功的
意义分别是什么 ?
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
问 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7年,我国第 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
第六单元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预
1.( 1964 )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
习 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
检
2.(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 ( 核弹头 )
测 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 实 战 )的导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 )爆
12/13/2021
5.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 (载人 )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 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 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 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 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年?原子弹爆 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
1964年。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 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的和平具 有重要意义。
12/13/2021
(2)中国人实现迈步太空的梦想的第一 人是谁?
翟志刚。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等核 武器,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 威胁和核讹诈。
(3)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才能打破
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
与世界和平,中国必须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2/13/2021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 ,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 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 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 )》、话 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 出色作品。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袁隆 平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籼
型杂交 )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 稻增产20%左右。( 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 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 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 吃饭)问 题和保障我国的( 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 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 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的获得者。
12/13/2021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华人民 共和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 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 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 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 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炸成功。
12/13/2021
3.早在20世纪50年代,( 毛泽东 )就发 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 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1970 )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为 世界上第( 五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国际地位。
12/13/2021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简述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史实。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 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 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 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 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 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 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 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 食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 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 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如何看待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 与现实意义:首先,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 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其次,他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 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的法宝。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 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 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再次,实践出真 知,袁隆平通过自己的长期实践,提出了水稻杂交新 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籼型杂交水稻 培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12/13/2021
3.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 新型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 )领导科研团队,从 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 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 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 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 卫生 )组 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 献,( 屠呦呦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他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2/13/2021
(3)结合材料二,谈谈他的贡献对我国 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 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 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 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 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 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 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 显。(言之有理即可)
12/13/2021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 性( 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 90年代,联合国( 粮农 )组织将推广杂 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粮食( 短缺 ) 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 到( 印度 )、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 和地区,( 增产 )效果十分明显。袁隆 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 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
1.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4年
10月,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
自 云腾空升起。该镜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 D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检 测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2/13/2021
2.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
12/13/2021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文化事 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 样,体裁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 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 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越来越大。
12/13/20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 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拓 了! 展 材料二 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
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
提 大步。 升
12/13/2021
材料三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 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 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 弹一星”精神。
4.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能有效抵抗疟疾
A 的药物是(
)
A.青蒿素
B.青霉素
C.麻沸散
D.千金方
12/13/2021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
D 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 在农村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C. 培育出优质小麦
D.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2/13/2021
导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读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 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
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
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
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12/13/2021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 领导下,以( 钱学森 )、( 邓稼先 )为代 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 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 民的(志气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增强 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国际地位 )。
12/13/2021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之一。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
合 原子弹?
作 探 究
(1)原子弹是世界上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之一。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在日本 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把原子弹投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 崎,几乎把这两个城市毁灭了。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 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
12/13/2021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了新中国 取得的一系列科技与文化成就,认识了一批优 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 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 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 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