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射驺虞赋第一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郭璞《图赞》:“怪兽五彩,尾参于身。矫足千里,修忽若神。是谓驺虞,诗叹其仁。”经文中说,驺 吾“大若虎”,只言大小似虎,未说形貌,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山海经图的驺吾出现了如马、如虎二 形。
• 《驺虞》在当时是天子举行射礼的专用音乐节奏。《尚书全解》说武王克殷之后,“散军而郊射,左射 《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此则偃武修文之事也”。《礼记·乐礼》亦曰:“散军而郊射, 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解散军队的时候,举行郊射礼要演奏《驺虞》来配 合射箭的动作,表示从此偃武修文。
THANK YOU!
• 建櫜:将所有武器收藏起来。建,通“键”,锁闭;櫜,收藏衣甲兵器的袋子。以上数句,介绍武王西归 以后,采取“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将帅解甲”等一系列偃武措施,后世把武王的这些措施简称为“建 櫜”。 散军而郊射:解散军队,让原来的将士到郊学中练习射礼以教贵族子弟。 左射《狸首》:在东郊 射宫习射时,演奏《狸首》。 右射《驺虞》:在西郊射宫习射时,演奏《驺虞》。 贯革之射:穿透铠甲 的射击,指用于打仗的射击。息:停止不用了。郊射是一种培养礼节的体育活动,不同于打仗的射击。
国学 骈体文
右射驺虞赋 第一段
北宋 刘 敞
作品赏析
• 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驺虞》:王肃注:“左东学,右西学。《狸首》、《驺虞》所为节也。” 《狸首》、《驺虞》,皆为乐章之名。
• 《礼记·射义》曰:“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 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 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 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即举行大射礼,在天子射箭时,奏《驺虞》以为节拍,通过射礼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辅助天子治理是一种虎状神兽、祥瑞之兽。驺吾被奉为圣兽、仁德忠义之兽。传说林氏国的珍兽驺吾, 其大如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日行千里;又说驺虞即白虎,黑文,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 食自死之肉,君王有德则见(见《毛诗传》、《埤雅》)。
• 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十二月神图上有驺吾图。胡文焕《山海经图》:“林氏国在海外。有仁兽,如 虎五采,尾长于身,不食生物,名日驺虞。乘之,日行千里。
• 《说文·虍部》:“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也。食自死之肉,从虍,吴声。”《毛诗注疏》 对“于嗟乎驺虞”注释为:“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至。”《诗集传》:“驺虞, 仁兽,言仁如驺虞也,此所以为鹊巢之应矣。”《毛诗名物解》卷十八:“驺虞,仁者也。”《毛诗序》 说:“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也,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 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易义古象通》曰:“王者有至信之德,则驺虞应之而 至。”《春秋集义》:“《召南》,鹊巢之德,先公之教,而《驺虞》,鹊巢之应也。”
• 《周礼·夏官司马》亦云:“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九节,五 正。”④同样提出《驺虞》为王“以射法治射仪”时的音乐节奏。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刘敞(1019—1068年)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 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 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 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 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 “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 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 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射于右学,歌以驺虞。示君仪之至重,识文教之诞敷。 王在西郊,爰举尚功之曲。
……………………………………………………… ………………………………………………………
驺虞作为仁义的象征,其外猛而威内的品格,被历代学者文人所赞颂。汉司马相如《封禅颂》说: “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嘉。”后汉蔡邕有《五灵颂》,吴薛综有《驺虞颂》, 明胡俨有《驺虞赋》等等。白居易的《驺虞画赞》,其序曰:“驺虞,仁瑞之兽也。其所感所食, 暨形状质,文孙氏《瑞应图》具载其事。元和九年夏,有以驺虞图赠予者,予爱其外猛而威内, 仁而信,又嗟其旷代不觌,引笔赞之。”
• 《史记·乐书第二》:车甲则衅之而藏诸府库以示弗复用。倒载干戈而包之以虎皮,将率之士使为诸侯, 命之曰鞬橐,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驺虞》,而贯 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贲之士脱剑;郊祀后稷,而民知尊父焉;配明堂,而民知孝焉;朝觐,然 后诸侯知所以臣;耕籍,然后民知所以敬亲。六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牲, 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如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夫《武》之迟久, 不亦宜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