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区实验中学2021年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巴南区实验中学2021年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下列现象,可能是太阳活动影响造成的是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气温异常升高
C.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山体发生滑坡
参考答案:
C
2. 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来源:]
参考答案:
A
3. 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④地区昼夜长短状况不同,说明不是二分日,此时①地昼夜等长,说明①地位于赤道上;②地出现极夜现象,说明该地位于极圈内;③、④两地均昼短夜长,位于同半球且两地均为冬半年,④地昼长短于③地,说明该地纬度较③地高。

【方法总结】昼夜长短和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该半球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4. 2008年12月2日出现了百年罕见的“双星伴月”现象,“双星”指的是火星和木星,这两颗星属于
A、恒星
B、行星
C、卫
星 D、流星
参考答案:
B
5. 读右图,回答3~4题。

3.若以中心圆圈代表太阳,甲为某行星,则该天体系统不属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总星系
4.若甲为“嫦娥一号”卫星,现阶段中心圆圈代表( )
A.地球 B.木星 C.太阳 D.月球
参考答案:
A D
6.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构成的空间关系。

回答下面小题。

17. 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 我国的太原、上海
B. 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 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D. 我国的西安、澳大利亚悉尼
18. 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 河流发源地
B. 干支流交汇处
C. 河口
D. 山区冲积扇
19. 下列城市,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相同的是
A. 上海
B. 桂林
C. 黄山
D. 张家界
参考答案:
17. B 18. A 19. A
试题分析:
17.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我国的大庆、攀枝花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故选B。

18. 因为河流的发源地通常都是一些高山高原地区,那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困难,与外界的联系少,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故选A。

19.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

桂林、黄山和张家界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旅游。

故选A。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 耕地资源
B. 草场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水资源
16. 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 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 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 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参考答案:
15. D 16. A
【15题详解】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所以选B。

【16题详解】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
B.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
C.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C错误;
D.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D错误。

8.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图中这种关系的是伦敦。

根据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相关图判断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参考答案:
A
9. 在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A.地球的自转运动B.地球的球体形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参考答案:
D
10. 读图“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6. 沿 EF 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垂直地域分异
C.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分异
37. M 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 受洋流的影响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D.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
36. A 37. B
36. 沿EF线自然带呈南北方向,由热带向亚热带的递变,属于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选A。

37. M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故自然带呈南北狭长,故选B。

11. 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
C
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将增多,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从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12.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
①冬至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②夏至日,南极圈内是极昼;
③12月22日北极圈内是极夜;④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C
13. 读某城市规划图,回答
①、②、③、④点地租高低的比较
A.③<②,④>①B.④>③,③>①
C.①>②>④ D.①>④>②
参考答案:
D
14. 图8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图8
参考答案:
B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暖锋中占主动地位的是暖气团,且锋面坡度较小,以及雨区主要集中在锋前,锋面下方的冷气团一侧形成一个环流圈的特征。

C、D图本身就是错误的。

15. 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2.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
21. C 22. B
试题分析:
21. 据图可知,①、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故A、B项错误;③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受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故C 项正确;④虽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较小,故D项错误。

22. 从甲到乙航行是顺着洋流方向航行,从乙到甲是逆着洋流航行,顺着洋流航行,可以提高速度,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故B 项正确。

16. 下列四条河流中,径流量季节变化最不明显的是
A.塔里木河
B.黄河
C.刚果河
D.圣劳伦斯河
参考答案:

17. 地球上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轨道不是正圆形
C.黄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交角 D.太阳对地球的巨大引力
参考答案:
C
18. 有关太阳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磁场紊乱,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甚至出现短暂中断
C.某些地区产生旱涝灾害
D.使潮汐现象加剧
参考答案:
D
19.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
B.政治变革
C.交通和通信
D.战争
参考答案:
C
20.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5~7题。

5.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6.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7.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
A A B
21.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据此完成3~4题。

4.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5.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B.②⑤⑥C.①③⑤
D.①④⑥
参考答案:
4.A 5.B
第4题,老年人冬季怕冷,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

故选A。

第5题,人口迁入对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另外,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故选B。

22. 下表是两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13题。

1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1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
A D
23.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参考答案:
B
24.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 )
A. 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 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估计人口容量的意义。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故本题选B。

25. 2016年我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很多省份的二孩生育并没有达到预期,部分省份出生率甚至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出生1786万人,比上年多增131万人,而这一年符合二孩政策的夫妇有9000多万对。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够
A. 缓解目前劳动力不足
B. 带动养老产业
C.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
展 D. 提高人口素质
5. 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生育意愿的措施有
①增加妇幼健廉、学前及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②完善税收、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来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
③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
④保障职业妇女的生育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4. C
5. 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主要是增加出生率,影响出生率的主要由国家政策和生育观念。

生育观念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4. 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出生的儿童短期内不能成为劳动力,A错;与养老产业关系不大,B错;保持一定的出生率,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C对;出生率与提高人口素质没有关系,D错。

26.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资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得到不断的更新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参考答案:
A
二、判断题(共10分)
27. (判断题)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于寒暖流交汇而形成
的。

()
参考答案:
错误
秘鲁渔场主要是由单一秘鲁寒流影响形成,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水,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说法错误。

点睛:秘鲁渔场主要是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水,底层海水上泛,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由单一秘鲁寒流影响,形成上升流。

没有寒流、暖流交汇环境。

28. 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

参考答案:
正确
29. (判断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
参考答案:

【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解答】解:“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太阳辐射为地表提供了光和热.
三、综合题(共38分)
30. 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描述P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3)说出A、B两地自然带类型,并分析A、B两地自然带成因的差异。

参考答案:
(1)全年降水少;原因:M(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N(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热带雨林带。

A.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丰富。

B.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详解】(1)M、N两地全年降水少;原因:M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或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N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2)读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可以看出,P地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A、B两地自然带均为热带雨林带。

A地自然带的成因是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丰富。

B地自然带的成因是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31.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 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超过 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 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山东取消二胎间隔:符合条件夫妇可自由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山东省十二届人大
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

修正案取消了原定的“女方再育必须年满 30 岁”的规定。

这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材料三: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曾被誉为“欧洲最拥堵国家之一”的英国又因移民妈妈引发新一波婴儿潮。

据统计,2012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一共有 72.4 万名新生儿,是 1971 年即上一波婴儿潮末期以来最多的一年。

(1)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会带来哪些影响。

(2)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你觉得有哪些可行性措施。

(3)英国出现婴儿潮是否说明其人口增长模式发生了转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导致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基层计生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任答两点满分,可酌情给分)
(2)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任答两点满分,言之有理者给分)
(3)不是。

英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生育观念改变,已经处于“低—低—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英国此次出现婴儿潮主要是由于移民等因素而出现的短暂现象,并不能说明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发生转变。

【详解】(1)根据材料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后,会导致大量家庭二胎生育计划提前,短时间内出生率大幅度提升,人口数量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后,二胎计生工作的压力明显减轻,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2)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从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等方面作答,接纳外国移民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不可行。

(3)根据材料,此次婴儿潮主要是由于移民等因素而出现的短暂现象,并不能说明英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发生转变。

3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气压带)。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4)温和多雨炎热干燥
(1)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

(2)据图可知,C气流来自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D为极地下来的冷空气,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3)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4)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冬季,A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33.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地貌,B为_______地貌。

(2)图示区域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

(3)图中C、D、E岩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_______。

(4)根据该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2) 北风
(3)由先到后依次为:E、D、C。

(4)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B处地貌是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

(2)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小,背风坡坡度大,结合图示沙丘形态可知该地风向为自右向左。

注意方向标。

(3)阅读图示可知,该区域曾经发生过岩层水平挤压,导致E岩层弯曲,并出现断层;断层左侧随后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分布的岩层D。

由于岩浆活动侵入并冷却凝结,在D层内形成侵入岩。

故按新老顺序为E D C。

(4)断层为地壳运动,侵入岩为岩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