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证禁灸与热证可灸辨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证禁灸与热证可灸辨析
任秀梅;沈雪勇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6
【摘要】热证禁灸说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伤寒论》的误解,张仲景只是针对"火法"
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火逆"、"火劫"的危害,以提醒后人需谨慎用灸,并不代表着
这些病证就在禁灸之列;热证施灸是指针对临床中医辨证病性属热的各科病证用艾
灸治疗的方法,这些病证包括实热证、虚热证等外感、内伤及外科疮疡痈疽等病证。
认为施用灸法只要辨证准确、取穴精确、灸时恰当、灸量适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不必拘泥于"热证禁灸"或"热证可灸"之说。
【总页数】2页(P482-483)
【关键词】灸法;实热证;虚热证
【作者】任秀梅;沈雪勇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0
【相关文献】
1."热证禁灸"的古代文献研究 [J], 郑春爱
2.热证禁灸与热证可灸 [J], 沈书泓;许金森
3.关于“热证可灸”与“热证忌灸”的思考 [J], 郭娜;赵建国
4.基于“热证可灸”研究麦粒灸对胃热证大鼠胃黏膜屏障的影响 [J], 谢宇锋;余云进;杨锦兰;陈赟;冯军;杨宗保
5.论“热证忌灸”与“热证可灸”的文献研究 [J], 赵中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