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语文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育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
教学重、难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育语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七色光七的内容,希望大家仔细学习。
自学提示: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练习。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沟通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的了解。
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
互相学习。
看谁一口气背得多。
三、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小说?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
1 / 2
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
你喜欢吗?为什么?读出这段快板的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五、当堂作业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
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得快。
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
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 2
第2篇: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
七》
—— 教学设计
中心河中心学校
李月霞
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
2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进行改正。
3.熟记勉励人的名言,俗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爱好。
4.了解《精卫填海》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找出病句的病因,并能正确进行修改。
2.积累勉励人的词语,名言,俗语等,并懂得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勉励人的词语,名言,俗语,并记录下来。
教学流程:一.导入
师: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
”的确,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
挑山工如此,愚公移山如此,滴水穿石的小水滴亦如此,而《白色金盏花》中的老奶奶用20年的时间培育出白色的金盏花更是如此。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七色光七,再次走进“持之以恒”这个主题。
二.新课(一) 知识窗
师:我国著名教育家谢觉哉曾说:“万事从来贵有恒”,而这句名言在一只小小精卫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指生读,读准,读流利。
(2)默读,思考:你从精卫鸟身上受到了那些启发?(3)拓
展
师:精卫鸟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让我们为之震撼,同学们课下读一读原版的“精卫填海”,感触一定会更深。
(二)日积月累
师: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们都意识到乐“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名言俗语。
(1)指生读名言俗语。
(2)齐读。
(3)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三句名言俗语的理解。
(4)再读(5)练习背诵
(6)沟通课前搜集的名言俗语。
师:还有比名言俗语更简洁的语言形式,同样能免励我们向上。
(1)指生读词语
(2)你读懂了那个词语,跟大家沟通一下(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个句子吗?(4)你还知道那些勉励人的四字词语?
师:同学们能通过搜集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这样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师:丰富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学习语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好语文更重要。
(三)练
完成练1 你能读准这些字音吗?在书上把错误的读音画掉。
(1)生画
(2)开火车读出正确读音(3)齐读完成练2 (1)(出示)学生找病因,修改(2)沟通(3)拓展三.总结
读准每一个字音,把每一个字音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和别人沟通时能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准确的意思,这两项同学们要持之以恒的去做。
根基扎实了,你在语文方面才会有所进展。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万事从来贵有恒,希望同学们用此来勉励自己。
第3篇:《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七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育语感
2.积累关于美德的名言,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3.对社会公德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模范遵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重、难点:
见目标1.
2教具:
课件
教法:
练习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迁移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先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订正校对。
(2)学生根据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设计组题
(3)互相测评。
2.比较每组句子中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1)学生反复品读
(2)结合课文内容,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原句的准确、形象和表达意思完整。
3.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沟通完成这道题目。
三、日积月累: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四、知识窗
侧名言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沟通对名言的理解和体会,最后熟读成诵。
五、窗外事
指导学生实行以下步骤组织,参加这次语文实践活动。
六、小结: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第4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育口语交际能力,并鼓舞学生动脑筋
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育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第1 页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⑴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⑴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⑴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
字的意思。
3、小组沟通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⑴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⑴掉转。
⑴旋转、环绕。
⑴答复、答报。
⑴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⑴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⑴:“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⑴:“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⑴: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
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老师小结:
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
第2 页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沟通: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
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⑴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⑴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guōsháochǎnhútāng
第3 页汤壶灶锅勺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
读成语,互相正音,沟通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沟通:
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的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
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第4 页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舞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⑴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沟通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5 页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⑴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⑴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⑴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
(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⑴小组互猜谜语。
⑴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老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第6 页4、小组相互展示沟通。
第7 页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七上语文试卷评讲教学设计
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七上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