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测试题:必修3 第1章 第1、2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解析:选A。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血浆的成分;免疫调节能识别内环境中的自己成分,排除内环境中的非己成分,从而维持了内环境各部分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存在有HCO-3 /H2CO3、HPO2-4/H2PO-4等缓冲对来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淋巴细胞可以在淋巴管内,也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因此其内环境包括淋巴、血浆等。
2.(2011年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解析:选B。
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3.(2010年高考上海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解析:选A。
内环境中的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转化,组织液与淋
巴之间是单向转化,即组织液只能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由于寄生虫寄生使淋巴管堵塞,组织液无法继续渗透进入淋巴管,所以组织间隙中会积聚液体,导致组织水肿。
4.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与调节,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组织液中的物质不断更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或c受阻会影响组织液回流出现组织水肿。
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
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6.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解析:选D。
①为淋巴管(盲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内环境只由①②③构成。
血红蛋白不在血浆中,而是在红细胞中。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内环境中,不进入细胞内液。
7.(2011年江苏高三调查)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特征是() 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
B.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男性每100 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约为12~15 g
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低于37 ℃
解析:选A。
正常人体内血浆的渗透压等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才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能成为内环境的特征;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为容易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渗透压与血糖含量变化只是稳态被破坏的两种表现;酶促反应加快表明各方面条件适宜,故稳态没有遭到破坏。
9.(2011年西安高三分科检测)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解析:选D。
人体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加。
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
量会增加,但是多余水分不会滞留,会通过形成较多的尿液把多余的水分排出。
10.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选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需呼吸、循环、运动、排泄、内分泌系统等的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有关,如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会导致体温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稳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参与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代谢产物对内环境性质的影响及调节。
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12.(2011年温州八校联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选C。
根据稳态的含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
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从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中暑是外界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的,从而引起代谢紊乱,而不是由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佝偻病是由于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13.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的[]________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2)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
(3)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糖类代谢的调节。
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④为血浆,⑥为组织液。
当血浆中蛋白质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图中⑤为红细胞,当发生基因突变后会出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携带、运输氧的能力下降,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属于内环境的化学组成。
答案:(1)⑥组织液(2)⑤红细胞基因突变三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4.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
(1)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________(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了使体温上升,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
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
(2)线粒体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相应抗体提供能量
(3)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B、C对应内环境成分可颠倒)
15.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个体的特异性免疫存在差异,如有的人体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抗体,有的人体内却没有,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
血浆
成熟红细胞内液
组织液
答案:(1)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不同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接受不同抗原的刺激
(4)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