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梧桐叶大,易受风。

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

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

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

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

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

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

这是“俺们的秋天”。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俺们的秋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B.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D.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
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梧桐叶柄末端有一个如小马蹄一样的凸起。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4分)
21.下面是一名学生写的《我家乡的人物》中的一段话,其中有六处表达上的错误,请予以修改。

(6分)
武训先生行乞而兴义学,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他因家贫无学可上,生活中吃了不识字、没文化的亏。

①他认为穷人受压迫的原因,就是由于不识字。

于是下定决心,②即使用讨口要饭的办法,都要“修个义学为贫寒”。

武训21岁开始行乞集资,他手持铜勺,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③他的足迹走遍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他将讨到的较好衣食卖掉换钱,自己只吃粗劣、发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

以这样的方式,他一生兴办了三所义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武训精神可以用三个“无”四个“有”来概括。

武训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

他能兴办三所义学,在于他有四个“有”:有合于大众需要的宏愿,有合于自己能力的办法,有公私分明的廉洁,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④武训的全部心血付诸教育,无一丝己利。

他不怕困苦,坚持不懈,⑤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努力,最终得以实现。

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效尤。

19.C(文中“俺们的秋天”的引号表强调;C.引号作用也是强调突出;A.引号表特定称谓;B.引号表引用;D.反语,表讽刺和否定。


20.①“如一小马蹄”单独成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画面感强;
②“如一小马蹄”放在后面单独成句与下文“这个小马蹄”衔接更加紧密。

21.①删去“的原因”或“由于”;②将“都”改为“也”;③删去“的足迹”或“足迹遍及”;④在“无一丝己利”前加“他”,或将“的”改为“将”;⑤在“最终”前加“梦想”;⑥将“效尤”改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