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教案7篇
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并在此基础上美读题目,使学生在未学文前就先进入诗一般的美丽情境中,为学习课文作孕伏。
然后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__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__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⑵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抓鱼、虾、蟹
⑵丢野花
⑶摘茶叶
⑷赏野花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
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4、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谈观感。
2、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那桥,那河,那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汇报,交流。
3、读__,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4、透过语言文字,你还看到了哪些美景?
(师相机板书)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__哪些地方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怎样读出这种情呢?
2、交流汇报:“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
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
(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注意重读一些词语,语调要上扬。
)
3、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二、研读与赏析
1、作者走进古镇,看到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古镇那奇丽的景色,作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①抒情色彩浓,描绘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
②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首发,语言清新优美,极有感染力。
③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摇曳多姿。
3、分男女生读__中美的句段。
4、从作者对古镇周庄的奇丽的描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论明确:
要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大自然,倾注我们的爱心,
三、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
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板书设计:
5、那桥,那河,那船
写古镇美景夜色雨幕中的那桥
白天的那河
抒赞美之情夜晚的那桥
桥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生动、极富韵味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__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这篇__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和情感熏陶的经典题材,又是一篇学习表达方法的精彩范文。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4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一组、动画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要你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作者谈歌的《桥》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
板书: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自学生字,新词。
(三)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1 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2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师:洪水来得突然,无情地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逃生)
3课文中是怎样写村民们逃生的?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惟一可以求生的桥)
过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的逃生,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板书:老支书)我们来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四)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 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四个句子:
⑴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一个“盯”字,你能懂老汉当时的心吗?“他像一座山。
”你能体会到什么?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去读?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这几个动词,你能体会到老汉内心的感受吗?
⑷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一“吼”一“推”应该怎样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借助课文的叙述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这座让村民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桥?
看完后:你能用一个带有“桥”字的词语说说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是啊,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五)多元朗读,升华情感,表达情感
1 默读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想象一下,老太太可能会面对怎样的生活?说说你心中的滋味。
(预设:他们或为老汉和儿子的牺牲而悲痛,或为老太太的孤苦伶仃而伤心同情,或体验到这位共产党员牺牲的悲壮。
)
2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⑴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师:祭奠的这一天,整个山村都在哭泣,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脆下了一大片。
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3 小练笔出示幻灯片
(假如你是村民中幸存者中的一员,此时此刻,站在这位党支书与儿子的墓前,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要对这位党支部书记说,要对他的儿子说,想对这位老太太说。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
)
请把你写的话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板书设计:
桥
老支书生命桥
镇定无私舍己为人党群桥
桥教案篇4
家乡的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篆、隶、飘逸潇洒、刚劲、雄劲、毛蟹等词语的意思。
2、领略家乡桥的独特结构,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__的写法,赞赞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__描写上的独具匠心。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领略作者对家乡的桥的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课文,学会并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3——5节。
教学过程:
1、长白:白居易和他的《忆江南》。
江南啊!江南啊!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秀水环绕,而这方美丽的土地,养育了这方的人们,而许多在这方土地下长大的人,以自己包涵神情的言语,表达心中对家乡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江南有关的__。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思考: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__的?
3、谈话梳理全文
1、指名学生回答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机板书:造型名称乐园)
2、家乡的桥的确是美丽的,动人的。
老师相信,10几年以后,当我们班的同学成为——建筑师、导游、教师以后,面对如此独特的江南小桥,一定会有许多想要说的话。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来介绍一下家乡的桥。
4、学习课文3-5节(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
(1)、学习第三节
A、指名一学生读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造型的特点(千姿百态)
B、从那些方面写出了千姿百态的特点?
C、如果你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认为哪种桥的造型最独特?
D、课堂设计一种桥,使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桥。
E、指名设计的比较好的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
F、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
(2)学习第四节
A、作为一名导游请你带着我们全班的游客游览家乡的桥。
B、指名读这一节(课件演示篆、隶等字体的特点)
C、如诗如画,家乡的桥真是千奇百怪。
板书:千奇百怪
D、设计导游词,向全班同学介绍家乡的桥。
(3)学习第五节
A、师范读这一节,思考:你感觉到什么?
B、老师真的希望带大家去这个地方,因为这是名副其实的乐园。
板书:千真万确
C、齐读这一节
5、有感情的齐读3——5节
6、小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桥的热爱之情
2、学习__写法赞赞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音乐声起。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3——5节。
感受家乡的桥的美丽和特别。
2、长相忆、最忆家乡桥。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难忘家乡的桥。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
作者忘不了家乡的桥是因为(),(),()………………
3、片段训练,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写自己家乡的话。
4、讲评总结
5、再次齐读课文,读出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桥
造型千姿百态
长相忆名字千奇百怪最忆家乡桥
乐园千真万确
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桥梁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承受力、特点等方面并不相同。
2、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体会到模型的制作在生活生产中的积极意义。
3、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体验造桥的艰辛和快乐;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桥的模型。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桥的图片,每小组准备两个木墩,6张左右硬卡片纸,一次性杯子,若干围棋子。
制作桥的模型时,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激趣
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讲一讲对桥的认识。
然后提示他们说一说家乡周围有哪些桥,这些桥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通过生动丰富的学习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感受到栩栩如生的桥的不同结构和特点,感受到桥梁的美。
在学生讲过所见到桥的情况后,请大家思考:如何给这些桥分类,认识这些桥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最后引到认识桥有着不同的形状与结构上来。
二、研究桥承受力
直接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承受力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猜想各种桥的构造可能有哪些科学道理。
这些预测是否正确?需要组织学生制作桥的模型进行验证。
在各组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后,学生自由实验,验证自己研究的桥。
教师参与学生实验研究。
最后汇报研究情况,实现资源共享。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桥的观察、分析比较、整理,归纳认识不同形状与结构的桥在承受力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已经对桥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各种结构的桥的受力情况及它们的科学性,你能运用你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一座新桥吗?
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是制作桥梁模型。
让学生设计制作桥,是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先组织各小组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让其他组对他们的方案进行质疑和建议。
如果有学生在课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桥的相关知识,也不妨让他们讲一讲。
接着,让各小组按设计的方案制作桥的模型。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行探究科学的精神,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最后留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评价。
不仅是对桥的承受力进行检验,还要兼顾制作的工艺、美观,以及小组间相互合作的情况等。
因此,教师和学生研讨、制定一个怎样的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
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__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
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桥教案篇7
一、导课
1、a、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发达,如高楼大厦,桥梁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现代化的桥梁。
(看现代化的桥梁建筑)
b、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雄伟、美丽建设者非常的聪明、能干)
2、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李春,不但设计还亲自参加建造了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时出示李春的头像)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新授
1、自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2)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
2、检查。
(1)a词语. 赵县隋朝石匠砌成桥墩创举坚固智慧横跨创举
b近意词.
c反义词.
(2)课文。
抽生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着,有没有读错的。
(3)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板书坚固、美观)课文哪部分在写坚固,哪部分在写美观?(第二自然段在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在写美观)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的优点呢?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a、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b、洞顶上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板书)
(3)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a、帮助理解:
这种设计指。
它的好处,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b、(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
c、既又是什么关系呢?(并列)
换成既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又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意思不变。
d、造句。
(4)朗读。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
带着崇敬之情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5)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先抓住重点词创举,然后再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元提示,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
阅读时,找出这些词句,想一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我们下节课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4、做个讲解员向在坐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世界文明的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