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文化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文化作文
《陕北的窑洞,我的独特记忆
我一直觉得陕北是个特别神奇的地方,那里的文化就像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味。
就说陕北的窑洞吧,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去陕北亲戚家的时候,一路颠簸过去,等到了地方,我眼睛就被那些窑洞给抓住了。
窑洞的外观看起来笨笨的,但又特别朴实。
用手一摸那土墙,粗粗的,还有些小颗粒感,那是泥土和岁月的痕迹。
从外面看,窑洞就像趴在半山腰的大蜗牛壳。
洞口不大,上面有着很有特色的门帘,花花绿绿的,可喜庆了。
走进窑洞,嚯,可暖和了。
冬天的冷风被窑洞厚厚的土墙挡在了外面,里面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窝。
亲戚家的窑洞里,家具摆放得满满当当。
中间是一张大炕,占了不少地方。
那炕啊,硬邦邦的,但却很温馨。
我一屁股坐上去,哎,感觉都说不出来。
亲戚家孩子还笑话我傻愣愣的样子。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
我们一家人都挤在炕上,被子虽然不是特别华丽,但厚厚的,裹在身上很舒服。
我一开始睡不着,就听着亲戚唠家常,他们说话的腔调,带着强大的陕北音,像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一种韵味。
墙上有那种简单的年画,花花绿绿的图案,虽然有些模糊,但是看着挺有感觉。
灯光昏昏黄黄的,把整个窑洞都照得暖暖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
腰酸背痛的,毕竟这炕跟我家的床可不一样。
可我却觉得很快乐,这种住在窑洞里的奇特感受,就像一个独特的宝藏被我发现了。
陕北的窑洞,不仅是居住的地方,更像是把陕北的文化和温暖都给藏在里头了。
《陕北美食,舌尖上的陕北》
陕北啊,那美食也是一绝。
别的不说,就那羊肉泡馍就把我的魂儿给勾走了。
那一回我在陕北的集市上,到处都是热腾腾的小吃摊。
闻着味儿就找到了一家羊肉泡馍的小馆子。
一进门,那股羊肉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馆子不大,桌椅看着也有些年头了,不过收拾得挺干净。
我找了个位置坐下,眼睛就盯着厨房看。
师傅在那切羊肉呢,手起刀落,那羊肉片切得厚薄均匀。
每一片羊肉都带着微微的粉色,油花在上面闪烁着。
这时候,馍也端到我面前了。
这馍硬邦邦的,就像一个小盾牌。
我像看到别人怎么做的那样,把馍掰碎。
这馍可真硬,我掰得手指都疼了,那碎馍块大小不一地堆在碗里。
然后师傅把羊肉和馍一起放进锅里煮。
汤是早就熬好的,浓浓的,飘着一层油花,还能看到里面的调料星星点点。
煮的时候,香味就更浓了,我肚子里的馋虫一个劲地叫。
等端上来的时候,热气直冒。
我先用勺子搅了搅,看到馍吸饱了汤汁变得软软的。
咬上一口,那馍混合着羊肉的鲜美,馍自身的麦香,还有汤汁浓郁的味道,在嘴里蔓延开来。
我顾不上烫嘴,稀里哗啦就吃起来。
吃到一半,又加了点辣椒酱,那叫一个爽,嘴里又有
了辣椒的火热刺激,把羊肉泡馍的美味又提升了一层。
吃完整碗,肚子撑得圆滚滚的,感觉这趟陕北真没白来。
这陕北的美食啊,就是温暖人们胃的文化使者。
《陕北的秧歌,舞动的活力》
陕北的秧歌那是相当出名。
我有幸在过新年的时候看到一场热闹非凡的秧歌表演。
那天村子里像炸开了锅一样热闹。
男女老少都涌上街头,我也混在人群当中。
只见那些扭秧歌的人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红的像火,绿的像春天刚发芽的小草。
女的头上戴着各种花朵样式的头饰,花花绿绿的,男的则戴着那种有特色的帽子,看起来特别精神。
还没等我看仔细呢,锣鼓声就响起来了。
那锣鼓敲得震天响,就像打雷一样。
打鼓的人特别起劲儿,双臂用力地挥舞着鼓槌,每一下都敲到鼓的正中心。
锣也不甘示弱,当当当地响着。
随着这锣鼓声,扭秧歌的队伍开始舞动起来。
他们的脚步看似凌乱,其实有着自己的节奏。
身体左扭一下右扭一下,手中拿着的绸子彩带在空中飞舞。
队伍最前面有个像是领班的大妈,那扭的姿势特别有韵味,脸上堆满了笑容。
我眼睛就盯着一个模样憨厚的大叔看,他扭秧歌的时候还带着有点滑稽的动作,摇摇摆摆的,可是又特别认真。
队伍里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欢快的氛围里。
旁边的小孩笑得咯咯直叫,大人也都跟着节奏拍手。
我也不自觉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起来身体。
到了后面,一个个小
小的高跷队伍也加入进来。
踩高跷的人就像巨人一样晃悠着走来,我心里直担心他们会不会摔下来,可是看他们熟练的样子,我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这整个秧歌表演就像是一场大狂欢,大家都在展示着陕北的活力和热情。
陕北的秧歌就像一个纽带,把人们的心都紧紧地系在了欢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