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只道林间无人至B.门巷深深过客稀C.小院地偏人不到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和鉴赏诗歌意境、语言的能力,也涉及到对文学常识的考查。题干要求选出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考生应仔细阅读给出的诗歌原文,明确诗歌的内容,确定诗歌的体裁,再根据诗歌的内容及体裁特点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本题所给诗歌的标题为“夏日西斋书事”,再结合诗歌中的“榴花”“槐影”“鸟迹”“苍苔”,可知诗歌描绘的是幽静清美的夏日图景,D项“寒气”与诗歌内容不符,排除D项;
尾句“满庭鸟迹印苍苔”意思是庭院里处处苍苔,上面布满飞鸟栖息时指爪留下的痕迹,由此判断第三句也应是写庭院内的事情,排除A项。
从体裁上来看,所给诗歌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故排除B项。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题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说法错误,不是“引用”,而是“化用”诗句。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CE两项分别考查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的内容。
【答案】(1).(1)越陌度阡,(2).枉用相存。(3).(2)尔卜尔筮,(4).体无咎言。(5).(3)舞幽壑之潜蛟,(6).泣孤舟之嫠妇。(7).(4)于人可为讥,(8).在己为有悔。(9).(5)长太息以掩涕兮,(10).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越、陌、阡、枉、筮、咎、舞、壑、蛟、嫠、太、哀。
A项,两个“然”都是助词,前一个“然”做形容词 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后一个“然”做象声词的词尾,可译为“……地”。
B项,前一个“且”,副词,将要;后一个“且”,连词,尚且
C项,前一个“其”,代词,自己;后一个“其”,副词,难道。
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故选D项。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项,“追溯(shuò)”应为“追溯(sù)”;
B项,“瞠目结舌(táng)”应为“瞠目结舌(chēng)”;
C项,“颤动(zhàn)”应为“颤动(chàn)”;
D项没有错误。
故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D.《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指永和九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从近年高考来看,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错误,应为“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故选D项。
8.根据情景描述填写内容。
(1)《短歌行》想象了人才不辞辛劳,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从四面八方来投奔明主的场景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C项,“小院地偏人不到”意思是小院地处偏僻无人来到,与上下文诗意一致,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符合要求。
故选C项。
7.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B.《孔雀东南飞》中的“床”,指古代的坐具。
C.《短歌行》中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敛裾 萧索 万户侯 义愤填膺
B.缔造 颓废 俱乐部 横槊赋诗
C.守拙 倩影 笑咪咪 夙兴夜昧
D.樊笼 枕藉 切磋 杯盘狼藉
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可通过语音辨析、字形辨析、语义辨析、结构辨析、语境辨析等方法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本题要求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仔细审查四个选项,就会发现,C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微合拢的样子;“夙兴夜昧”应为“夙兴夜寐”,意思是很早就起来,很晚才睡下,多形容勤劳。故选C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关于雨的特点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看,如果只看局部,可能会把“凉冷”也当作一个特点;如果从整体来看,雨下得“凉冷”也是说明雨下得大的。而下得及时这个意思要从人物对这场雨的态度中来提取。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对于“雨”的特点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看,本诗是久旱遇雨,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所以“雨”的特点是大,及时。对于表达技巧也要才诗的整体刻画角度去分析,这题主要是对“雨”的描写角度。视觉、触觉相结合、虚实结合。
C项,“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不分的”错误。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姓的偏旁是“女”,可能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那时候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只能通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故选C项。
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
D.商榷(què)舳舻(zhú lú)肄(yì)业 敷衍塞(sè)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9.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霖亭记
韩日缵
甘霖亭者,为前太守荆公纪雨也。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坼,郡之人咸曰:“不有播,其曷有获”一月不雨谓之干,再月不雨谓之亢,一时不雨谓之稿,槁则无岁,无岁是无民也。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实弃守也!”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shuò) 青衿(jīn) 繁芜(wú)酾(shī)酒临江
B.箴(zhēn)言诽(fěi)谤莅(lì)临瞠目结舌(táng)
C.枕藉(jiè)贻误(yí)颤动(zhàn)溘(kè)然长逝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与父苏洵、弟苏辙并列为“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开宋代豪放词风的先河,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C.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不分的。进入阶级社会,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C.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D.适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D.蔡元培(1868-1940),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科学与民主,主张学术自由,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1940年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再把同类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A项,前一个“信”,副词,的确;后一个“信”,名词,媒人。
B项,两个“遗”均为动词,赠送。
C项,前一个“谢”,动词,辞别;后一个“谢”,动词,劝告,告诉。
D项,前一个“适”,副词,刚才;后一个“适”,动词,享有。
故选B项
4.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凌万顷之茫然其声呜呜然
B.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
10.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9. CE 10.大,及时(一点一分)①视觉、触觉相结合:诗人半夜梦醒感到凉冷,这是触觉;看见屋漏床湿,这是视觉,通过多种感官写出了雨大的特点。②虚实结合:骄阳转作霖后,诗人想象雨后情形:“千家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虚实结合,突出了雨下得很及时的特点,流露了久旱喜雨的高兴之情。(两分一大点,每点分两步:术语1分,分析1分。第二点,答成“想象”“虚写”,分析到位,亦可得2分)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苏轼)
(4)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5)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