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郑和的远航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
B.海上交通发达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2、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3、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从下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
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明朝时为对外交往做出贡献的是()
A. 郑和
B. 鉴真
C. 玄奘
D.张謇
5、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下列哪些地区 ( )
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电影《苏禄国与中国皇帝》中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
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7、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
铁岭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
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8、东南沿海人民纪念戚继光,在他战斗过的地方刻石立碑。
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扫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9、澳门自1999年回归祖国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日本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0、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纪念馆牌匾“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 )
A.荷兰侵略者
B.沙俄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日本侵略者
11、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
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12、某学习小组以“古代跨越海洋的中外交流”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 )
①论文:《张骞凿空西域对人类的贡献》②地图:《郑和下西洋》③图片:《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④视频:《文成公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4、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1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A. 三国时国派卫温率船队去夷洲
B. 鉴真东渡日本
C. 郑和下西洋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跟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柏杨《中国人史纲》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郑和下西洋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
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1)材料二中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
(2)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 A
5、B
6、D
7、C 8、C 9、C 10、D 11、A 12、D
13、D 14、C 15、C
二、非选择题:
16、①客观原因:当时经济繁荣,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使用指南针,天文、历法知识丰富。
②主观原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③根本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17、(1)原因: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
危害: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2)郑和下西洋是和平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