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分3分)
一、积累•运用(36分)
1.默写。
(16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4),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7)鸡声茅店月,。
(温庭钧《商山早行》)。
(8),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10),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2),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13)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诸葛亮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的诗句是,。
(诸葛亮《出师表》)
(14),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15) ,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2.
分)
3. 补全下列成语。
(4分)
(1)表里如一()(2)啄木鸟()
(2)上下难分()(4)挥手告别()
5. 将备选的三个句子分别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使表达准确连贯。
(只填序号)(3分)
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6.观察下面漫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其
含义。
(4分)
7.材料探究(3分)
材料一:央广网银川4月22日消息(记者许新霞实习生徐升)“年年三月里,随处自悠扬”。
每年进入4月下旬,宁夏银川的街头上“漫天飞絮”,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暗藏着健康和火灾隐患。
据了解,银川街头的飞絮主要为柳絮和杨絮。
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杨絮又称杨花,杨柳飞絮一般发生于4月至5月上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为绿化城市环境,我国北方各地栽种了大量杨树和柳树。
银川街头的绿化树木中,杨树和柳树就占了三分之一。
随着它们逐步生长成熟,春季城市漫天飞絮的现象也愈发严重。
材料二:柳絮杨絮一点用处都没有吗?
杨絮和柳絮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这些纤维具有中空结构,所以对油脂有良好的吸附性。
在将来,有可能用杨柳絮制成吸油毡,用来处理海洋石油泄漏事故。
另一方面,杨絮和柳絮还可以通过炭化制成碳纳米管,这些纯碳结构的小管子,不仅有着良好的导电性,而且还有大的出奇的表面积(每克炭化杨絮的表面积有128平方米),所以可以做成电子设备中的电容。
探究结果: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
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9、用“/”划出下列句子标点停顿。
(2分)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4)无案牍之劳.形()
11、翻译(6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描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2分)
1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写作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奇”字,请说说它奇在何处?(2分)
14.《岳阳楼记》一文中迁客骚人的面对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色,产生了“悲”与“喜”的感情。
结合课文说说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阅读(11分)
对“屌丝”上网不必大惊小怪
①“屌丝”“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甚为流行。
正在召开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张怀琼呼吁借鉴其他国家对本国语言文字保护或纯洁性维护的举措,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
②我认为,对此种现象,“提醒一下”是可以的,但,有必要以“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来加以禁止么?
③网络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中国大妈、老虎、苍蝇、躲猫猫”或“蛮拼的、萌哒哒”这一类的“阳春白雪”,也有“屌丝”“逼格”这一类的“下里巴人”,有“粗俗”才显得有“高雅”,相辅相成,互为对照。
④应该承认,“屌丝”“逼格”这一类的网络语言多少是有些“下流”,但坊间,此类的“屌和逼”多着呢,你能“减少”得了吗?只不过,谁脱口而出这些“屌和逼”便显得自己“低俗”罢了,稍微有点文化的,决不会将这些“下流”带进“大雅之堂”的;至于说许多主持人在节目中竟然也使用“屌丝”等粗俗用语,甚至将国外的电视剧译为屌丝男士、屌丝女士,那“粗俗终究是粗俗”。
⑤其实,有些纯正的语言上网之后产生“变异”,往往是一种“调侃”,往往是一种“放松”,甚至于是一种“自嘲”,譬如说“系(是)偶(我)、灰常(非常)、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造吗(知道吗),这些就有些“呀呀学语”的味道,是大人在学幼儿说话;特别是在“房价贵、看病贵、上学贵”的当下,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累,说说笑话,逗个乐,大可“一笑了之”。
⑥汉语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说其“古老”,那是因为“历史悠久”,说其“年轻”,则其有着很强的“自净能力”而“大浪淘沙”,对自己的民族语言,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
殊不知,“人民公社”、“布票”这些词语早已走进了历史博物馆,而“新农合”、“电脑”、“手机”也走近人们的视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进步,语言词汇中的“此消彼长”应该是一种常态,而只要是“粗俗的、下流的”,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反观之,对“屌丝”“逼格”等词语来个“行政删除”,你删得了“初一”,删得了“十五”么?
⑦当今时代,多元社会,“春兰秋菊,皆一时之秀”,即便其间夹生一些难看的“杂草”,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15、对“屌丝”“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甚为流行的现象,作者持怎样的观点态度?(2分)
16、作者如何评价网络语言?(2分)
17、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8、为什么对“屌丝”上网不必大惊小怪?(2分)
19、请分析本文论证思路。
(3分)
(三)阅读(12分)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
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③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④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
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
⑥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⑦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
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
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
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
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
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⑩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
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20.文章为何不以“我与母亲”为题,而以“合欢树”为题?(2分)
2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2分)22、第7段中当人们说“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我心里一阵抖”中“抖”字用的很传神,请简要品析(2分)
2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
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2分)
24.根据文章内容或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第10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2分)
25.文章结尾写了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2分)
三、作文(40分)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 ,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选自马云《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锦瑟年华,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同学少年的你该怎样选择?
请你以“我要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