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的特色模式探索——以香格里拉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7
1 香格里拉市的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市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和“三江并
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
全市国土面积11613平方km,平均海拔3459米,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荣的高原县级市。
香格里拉市是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列入国家“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云南藏区三县市之一。
全市有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45个,至2018年有200户59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81%将至0.54%。
2018年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8656元,同比增长9.4%,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为促进香格里拉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我市始终在国家、省级、州市的相关部署下高位推进扶贫工作,坚持脱贫攻坚“第一民生”的政治站位、以“重中之重”定位工作、以挂钩“政治任务”为工作抓手、以“常态常效”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自上而下的组织责任体系,构建“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基本格局,并以此为前提,一方面大力挖掘基层发展潜力,发挥“群策群力”优势,以“五个百日会战”为着力点,特色应用为特征的扶贫运行模式为香格里拉的脱贫摘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构建组织体系,以顶层设计为统领宏观统筹扶贫工作
(1)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力量向一线集结,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由市、乡(镇)、村逐级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扶贫工作;市级行业分管领导牵头抓总,部门组织精干力量组建机构各负其责。
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
(2)高度重视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和工作计划、行业部门行动计划为统领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理清路线图、施工图,明确时间表、任务单,强化政策设计,推进扎实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能力素质提升“六大工程”,统筹部署各项基础工作。
(3)抓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构建责任体系。
从机关下派314名干部驻村一线落实扶贫工作,形成了市委常委包乡镇、39名处级干部包贫困村、135个(省4个、州47个、市84个)单位部门挂包行政村(社区)、2362名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的“市级精准统筹指挥、乡镇精准组织扶贫、村组精准实施脱贫”的责任体系。
3 聚力脱贫成效,以“百日会战”为抓手强力攻坚脱贫摘帽
(1)强抓“两业扶贫”,“六个方法”保障增收不
受穷。
始终坚持以“产业决定脱贫摘帽成败”“就业决定脱贫摘帽质量”的高度抓实产业扶贫工作,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构建扶持产业增收法、企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扶贫法、集体经济撬动扶贫法、务工挣钱扶贫法、生态促农扶贫法、旅游带动扶贫法,“六法”到户增收机制,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有持续稳定保障。
(2)抓基础建设,“六大工程”夯实基础拨穷根。
围绕“6.10.5”指标,实施基础建设“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易地搬迁工程。
完成全市15个集中安置点、3个插花安置点796户323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时因地制宜配套产业扶持政策,确保搬迁户搬得出、能发展、可致富。
二是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完成4198户危房改造。
三是实施公共服务建设工程。
实现全市688个村民小组公共活动场所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学校卫生室网络宽带全覆盖。
四是实施路网通达工程。
实施1608.69公里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新建生命防护工程284.83km,通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民小组进组道路硬化率达98%。
五是实施水网提升工程。
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及巩固提升工程190个,全市自来水到户通达率100%,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实现全市11.2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
六是实施电网改造工程。
实现10千伏动力电网全覆盖。
(3)抓保障扶贫,“六项保障”精准托底不漏人。
一是落实教育保障。
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及助学贷款政策,并自 2017年开始落实十四年免费教育,全面实现一村一幼儿园”的办学目标;采取混龄编办、进入特殊学校学习等形式着力解决适龄儿童入寺院和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确保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二是落实健康保障。
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兜底保障四重保障,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和4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农业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100%。
三是落实兜底保障。
实施“扶贫+低保托底”,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四是落实养老保障。
符合条件贫困家庭人口参保率达100%,非建档立卡户参保率达到99%。
五是落实残疾保障。
对全市残疾人先后多次开展普查筛查,按照类别发放残疾人证,精准实施惠及贫困残疾人特殊政策。
积极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扶持197名残疾人创业,帮扶2644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六是落实直过民族保障。
制定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产业发展、转移就业、行业部门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公益岗位托底、筹措救助资金等方面对直过民族村落、人口进行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中的特色模式探索
——以香格里拉市为例
阿玉华
(中共香格里拉市委党校,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2019.07
有效解决因灾、因病、因学致贫及返贫面临的特殊困难。
4 注重特色实践,以崭新思维为利刃有效破解发展难题
(1)聚焦产业、突出重点,推进“一园十家百户千
人十个万”工程(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有规模、有看点的种植业产业示范园(点)、一个养殖业产业示范园(点)、扶持龙头企业十家以上、培育和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百户以上、培养千名产业发展能人、千名产业发展重点户、千名农民转移就业、千名技术人员服务到村、把特色规模做大做强,年内蔬菜种植面积超万亩、药材种植面积超万亩、油橄榄种植面积超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超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超万亩、生态林种植面积超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超十万亩。
新增藏香猪为主的生猪养殖超万头、以牦牛为主的牛饲养量超万头、以尼西鸡为主的土鸡养殖超十万羽。
)全市产业扶贫按照“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思路,大力推进“一园十家百户千人十个万”工程,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由农向工的转变,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2)聚焦思想脱贫、强化感恩教育,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在提高群众满意度方面,香格里拉市下足功夫,自上而下各级发力,共同构建立体宣传氛围。
一是由市级制定宣传方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负责实施,每月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
即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群众大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同吃同劳动、每星期至少组织一次脱贫攻坚广播宣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州、市脱贫攻坚政策要求,为主要内容制作广播宣传稿,利用村村响设施定期宣传广播,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二是由基层发力,大力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组织全市上下结合“心怀感恩·奋力脱贫”宣讲活动和“脱贫攻坚.赞身边人说身边事.自强诚信感恩”村级宣讲活动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向贫困群众算清享受扶贫政策帐,让群众心知肚明;向贫困人口算清扶贫前后对比两笔帐,让群众认知扶贫成效。
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增强自立更生意识和脱贫主人翁意识。
镇沅县是一个集边、少、山为一体的、传统的农业县。
农业人口占全县70.51%,人均耕地较少,全县国土面积4136.81平方公里,总人口2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6万人。
2014年以来,镇沅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120人,专业技能型98人,专业服务开型4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人,青年农场主12人。
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经营的重要组成,可以为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入全新活力,满足农业的经济化发展需求。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基本职能,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稳步落实,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满足镇沅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需求,为镇沅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地方政府的引导价值
伴随新型农业产业的运行及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中,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地区的运行及发展状况,进行新型农民培育方法的完善,以有效实现农民培育的政治性、社会性发展需求,为农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而且,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政府部门应该强调公益性的内容,通过新型农民基本需求的分析,进行长期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及创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整合,满足现代农业产业的运行及发展需求,实现当前社会发展中农民综合素养的提升的目的[1]。
2 地方政府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面临困境
通过对新型农业产业运行及发展状况的分析,在地方
政府运行及发展中,通常会面临限制问题,具体的困境如
镇沅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究地方政府的角色、困境及出路
陈江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镇沅分校,云南 普洱 666599)
摘 要: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认识到政府职能在农民培育中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现状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问题的分析构建解决策略,以充分展现政府在整个过程中的引导职能,推动当前社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政府职能;
培育 作者简介:陈江(1980- ),男,彝族,云南镇沅人,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镇沅分校,本科,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