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论文范文格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论文范文格式
1.论文格式模板——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
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论文格式模板——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
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
负责解答的人。

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

3.论文格式模板——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
短文。

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论文格式模板——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
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4.1论文格式模板——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4.2论文格式模板——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
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
果确为零。

4.3论文格式模板——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
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
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

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
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4.4论文格式模板——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
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
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

参考文献格式
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
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
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 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
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
等类似的连接词。

摘自《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
编写格式”
论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文明
摘要:政治现代化是指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其特征表现在政体、民主化、政治参与等方面;现代政治文明可以说是政治现代化的结果。

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政治文明;政治哲学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2106―0057―02
一、政治现代化的内涵
所谓现代化是指社会不断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是整个社会文明价值体系的创新
与重构,而且是一个永无止歇的运动过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它是一
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内的社会全面转变过程,是一个摆脱落后
社会状态,走向高度文明的社会历史进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使物质文明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要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还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

这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部内容。

政治现代化即是指政治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G・
哥迈尼在《现代化的社会学》一书中指出政治在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
“国家组织的合理化”用韦伯的术语,包括工业社会中执行其多样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程
度不断扩充与增强的国家职能时的高度有效性;第二,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领导和
接纳结构变迁的能力,同时又保持一种最低限度的整合;第三,全部或绝大多数成年人口
某种形式的政治参与。

其他经常提到的组成成分可以看作是所列举的这三种特征的结果或
侧面。

政治的现代化也仍然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现代化需经
历若干特定的阶段。

在现代政治体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问题将逐次在政治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而不同类型的政治组织也将逐次出现。

在现代化的某些阶段,选举权、新政治
共同体的界定及其独立等问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在其他阶段,宗教信仰自由和所谓文化
的世俗化就成为显著的问题。

而到了另一阶段,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便成了显著的问题。

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从“自然状态”到现代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
不断的从传统政治到现代政治的发展过程,更是一个从没有国家、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到
有阶级、国家的社会又到最终无国家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性过程。

本文
中所涉及的政治现代化问题主要是指西方二十世纪的政治现代化。

二、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特征表现在政体方面。

现代政体具有下列传统政体所缺少的特征:
1高度分化和功能专门化的政府组织制度;2政府机构内的高度整合;3理性的、世俗的政治决策程序的广泛存在;4民众对国家历史、疆域、民族实体的广泛认同和亲近感;5政治决
策的数量大、范围广、效能高;6民众对政治体系具有广泛的兴趣与投入,尽管并不一定参与决策过程;7政治角色是按成就标准而不是按先赋性标准配置的;8司法和控制手段是以
世俗的、资本主义的法律为基础的。

[2]从更抽象一些的意义上说,现代政体不同于传统
政体的特征是在于它的理性化的权威、分化的结构、大众参与以及随之而来的实现广泛的
目标的能力。

同样,政治要求的表达和政治活动的表现过程与对政治精英提供资源之间的关系,在
现代政治体制中比以往更加密切,而且政治要求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在各个阶层中既
能利用资源与政治支柱,同时又能明确表达政治要求的精英,对于政治体制的运行则具有
极大的重要性。

同样为统治者表达政治利益及动员政治支持的机关一政党,也就成为制定
重大政策和做出决策的重要结构。

利益集团、社会运动、“舆论”机构,以及政党是特别
重要的。

在某种程度上,前三者可以被视为后者的组成部分,因为政党是最有表达力的现
代政治组织形式。

“现代化的政治框架基本上是根植于权威合法性来源的变迁之中。

”“政治现代化的
特征是,传统精英及统治者的传统合法性的弱化,并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确立可以说明统
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原则。

”简而言之,国家统治者权威的合法性不是来源于超自然的
认可,而是来自于世俗的认可。

权威逐步以人民的意志以及对公民可以说得通的理由为基础。

因此,政治现代化首先涉及的就是权威来源的转换。

宗教的、传统的、种族的权威将
被单一的、世俗的国家政治权威取代。

同时,出现了权威的集中化,这包括政治整合和国
家整合。

由于世俗主义证明了政治事件必须基于人的意志的重要性,也就会更加强调理性、科学和世俗的决策技能。

这就意味着,人民有权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并有权参与政治
系统的决策过程。

因此。

现代国家一定是民主国家。

在这当中,存在一种参与决策过程的
竞争。

“竞争是政治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民只有在他们获得权力之后才有可能参
与决策过程。

因此,这里就存在一种对权力的竞争。

政府不再是孤立于老百姓的权力的代表,相反,它必须以人民的参与、同意为基础。

三、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
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它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多方面内容。

现代政治文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
成的,可以说是政治现代化的结果。

现代政治文明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在现代文明的整
个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目前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中,政治文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治文明为物质
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基本的政治方向。

我国的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保证我国的现代化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其次,政治文明为物质文
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政治环境。

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需
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再次政治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是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尤其是政治制度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随着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巩固而日益发展。

只有在良好的政治体制、健全的法制、正常的社会
秩序下,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现代化,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体制层面上,应该借鉴西方国家政治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
成功经验。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提高国民的素质。

只有国民的素质提高了,他们才会认识到什么是政治、为什
么要关心政治以及如何关心政治,进而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
对国家的政治活动漠不关心,这种国家的政治是不可能说得上是文明的。

因为,政治是否
文明是由全体国民来评判的。

第二,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上,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逐步扩大民
众政治参与和监督的渠道,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并维护其自身的权利,使政
治生活和政治权力的运作始终处于作为权力主体的最大多数人民的参与监督之下。

民众的
参与和监督对政治文明的建设十分重要,只有参与,广大民众才能理解民主、自由和法制
等等现代民主政治意识和理念,进而使这些观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而政治文明发展
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民主、自由和法制等等现代民主意识。

第三,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转变管理方式。

要使政府管理者认识到他们的权力不是
上帝赋予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人民给予的。

因此,政府要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克服官僚主义、行政命令的传统管理方式,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权力政府为责任
政府,最终导向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将政治权力回归于社会回归于民的民主建设向度。

第四,确立和完善一整套基本的政治游戏规则,并努力维护这些制度、规则的公平合
理性,保障所有社会成员――无论个人还是团体、组织――在制度、规则面前的平等。


主要依靠制度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政治文明,
不单纯是一种政治价值和政治文化,更是体现某种价值和文化的政治制度体系。

一个社会
的根本政治制度及各项具体政治制度,是该社会政治文明的“骨架和脉络”,起着根本性
的支撑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文明即是制度文明。

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的发育程度,主要决定于该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状况。

因此,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致力于
制度建设,重在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江泽民同志指出,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说到底,是一个体制创新的问题。

通过政治体制创新,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
完善起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