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暴.怒(bào) 侍.弄(cì) 憔悴.(cuì) 喜出忘.外(wàng)
B.高洁.(jié) 徘徊.(huí) 捶.打(chuí) 翻来复.去(fù)
C.诀.别(jué) 遮蔽.(bì) 匿.笑(nì) 各得其所.(suǒ)
D.取决.(jué) 分岐.(qí) 一霎.(chà) 波光粼粼.(lí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名词的一项是()(3分)
A.学习路上,无论你在什么样的起点
..,努力都是最好的选择。

B.工作了几年以后,他更多了几分自信
..。

C.你读书就是为自己
..的心灵安一个家。

D.平凡是人生
..不可分割的精神底色。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片黯淡的红霞倾泻在院中。

②院子里,一地昏黄的光晕。

③夕阳西下,暮色亲吻着云沿。

④我拿着椅子,搬到了院子中央,和外婆靠在一起。

⑤黄昏正好,我喊着外婆出来坐会儿。

⑥望着天边最后一道残阳,静静地坐着。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②①④⑤⑥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B.《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他的代表作有散文《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小说《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C.《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咏雪》分别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和《言语》篇,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D.《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五猖会》里的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

B.《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C.《琐记》中鲁迅回忆了在正月初一清晨,长妈妈让他吃福橘的往事。

D.《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赛会上最愿见的是活无常。

6.填空。

(请规范书写)(6分)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

(6)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

(3分)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湘江好烟月③,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悄然:忧伤的样子。

②侵晓:破晓。

③好烟月:指隔年初春的美好风景。

7.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把江面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了出来。

B.《旅宿》首联中“无良伴”“自悄然”,显示出诗人独宿旅馆的孤寂。

C.《次北固山下》颈联于景物描写中蕴含自然理趣;《旅宿》颈联实写乡关遥远,家书难得。

D.两首诗同为羁旅怀乡之作,都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选文,完成8—11题。

(12分)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凝之妻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乃施青绫步鄣①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遭孙恩之.难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道韫遣婢白.献之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C.乃.施青绫步鄣自蔽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
(1)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

(2)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11.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2分)
两文都写了谢道韫,但两文刻画的谢道韫有所不同。

【甲】文侧重写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写谢道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选文,完成12—15题。

(15分)
28张存折
①我正在图书馆里忙着赶论文,母亲打电话说要来北京看我,只是几天后,我没能等来母亲,却等来了父亲的电话。

我归心似箭,心急如焚,下了飞机打的士,但,终究还是晚了。

②母亲躺在客厅中央的水晶棺里,安静地睡着。

父亲正在翻箱倒柜,腰弯得像虾米。

强烈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斑驳的影子,打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沟壑纵横。

③“回来了,回来就好。

”父亲厚厚的唇,一张一翕,声音嘶哑。

④“爸,您在翻找什么?”“照片,你妈的照片。

”我电线杆般地杵着,茫然地看着父亲。

⑤就这张吧,拿去放大——父亲枯枝般的手紧攥着母亲的身份证。

怎么可能?我发疯般地把家翻了个底朝天,母亲的单人照,居然只有她身份证上的那个头像。

⑥揣着母亲的身份证,我像只无头苍蝇,满大街乱撞,眼睁睁看着母亲被平整成一张纸的厚度,定格在12英寸的相框里。

我把母亲紧贴在胸前,她却再也看不到我的泪水。

⑦回到家里,天已近晚,父亲坐在客厅,默默地守候着母亲,惨白的烛光,像极了忧伤的泪珠,扑朔迷离。

⑧“爸,您去睡会儿吧,我想陪陪妈。

”父亲摇摇头,继而又点了点头,缓缓起身,摇摇晃晃地去了卧室。

⑨夜,无风,月光如水。

心,再次回到了那个美丽的童话。

⑩十年前,也是这样的月夜,填报高考志愿,母亲问我,为什么非要飞得那么远?我倚在母亲的肩头,却理直气壮地反问,为什么不能飞那么远?为什么非要被人攥在手心里?……母亲笑了,又哭了。

那夜,母亲彻夜未眠,辗转反侧。

⑪五年后,我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被保送读研。

电话那端,父亲想
跟我说点什么,却被母亲借故挂了电话。

⑫那时的我又怎么知道,家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一场车祸,哥哥成了植物人,父亲丢了一只胳膊。

患了风心病的母亲,却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她说,闺女,好好念,咱家供得起。

硕士毕业考博士,好像我生来就是为了考试拿文凭,从这趟车下来,又马不停蹄地上了另一趟。

⑬“爸,我要给妈准备丰盛的午餐,我曾答应过妈,等毕业了,工作了,请她吃大餐,带她周游世界,让她住北京的大房子。

”“你知道你妈最喜欢吃什么吗?”父亲的话砸下来,如重锤般落在我的心尖。

我如鲠在喉,温热的液体涌了出来,汪在了眼眶里……
⑭今生,于母亲,我注定是欠下了。

⑮午后,乐声中,我给母亲摆上了盛宴,只恨桌子太小。

我端出一盘,喊一声,妈,吃饭了。

再摆一盘,泪如雨下,妈,吃饭了。

直到最后,餐桌上再也摆不下。

妈,您为什么要丢下我?
⑯料理完母亲的后事,父亲把我叫到客厅,拿出一沓存折:“闺女,收下吧,你妈给你存的。

”那些存折,100元、200元不等,总共28张。

存折里还夹着一张出生证明,我目瞪口呆,直直地望着父亲。

⑰28年前,我被她从外面捡回家,她便成了我的母亲。

父亲说:“这28张存折,是每年你的生日时,你妈给你准备的嫁妆,整整28年。

”(有改动) 12.本文讲述了一个有关亲情的故事,选文第⑩到○12段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3.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⑦段画线句。

(3分)
惨白的烛光,像极了忧伤的泪珠,扑朔迷离。

14.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母亲笑了,又哭了。

那夜,母亲彻夜未眠,辗转反侧。

15.选文第⑯⑰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20分)
含泪奔跑的少年
①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

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

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②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母亲天生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③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

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④进了城,他才知道,城市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似乎空气中都充满了幸福富足的味道。

华灯初上,夜晚的霓虹照亮了城市昏暗的天空,但他始终觉得这闪烁的灯光照不进他黯淡的生活。

看着高楼外墙上轰鸣的空调外机,楼内应该是凉爽如春吧,也许某个房间里正有和他一样的孩子在甜美的梦乡里微笑。

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拂过,也闻不到稻花的香甜。

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肢体残疾的人。

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⑤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

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

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⑥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

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

边看着孩子玩,边招呼人刷鞋,他心动了。

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

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

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一着急便不小心将
烧烤摊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城管也并没有为难便离开了。

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⑦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⑧他看着母亲翻了个身,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

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的痛。

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⑨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

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

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

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

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⑩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

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

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⑪“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

”店主催促他。

⑫“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

”他吞吞吐吐。

⑬“那就明天来吧。


⑭“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

”他快急哭了。

⑮“那……”
⑯“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⑰“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

”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⑱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

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⑲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有删改) 1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
考上初中,父遇车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管巡查,母亲受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18.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拂过,也闻不到稻花的香甜”的作用是什么?(3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
艰难成长的历程
C.小说善用对比来凸显人物形象。

例如,“他”开始不情愿在城市打工,而后来却主动去找擦鞋人,体现了“他”在来到城市之后心智不断成熟。

D.小说中的“他”和母亲是进城务工人员的缩影,小说通过他们在城市的“冷暖”遭遇,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的生存状况。

20.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塑造的主人公“他”的形象。

(3分)
21.请谈谈你对“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的理解。

(4分)
三、写作(50分)
22.父母的关怀,师长的鼓励,书香的浸润,自然的启迪……都会给予我们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成长。

请以《谢谢你让我懂得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答案
一、1. C提示:A.“侍”应读作“shì”,“忘”应写作“望”;B.“徊”应读
作“huái”,“复”应写作“覆”;D.“岐”应写作“歧”,“霎”应读作“shà”。

2. C提示:“自己”是代词。

3. A
4. B提示:史铁生的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小说《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等。

5. C提示:回忆吃福橘往事的作品是《阿长与〈山海经〉》。

6. (1)百草丰茂
(2)遥怜故园菊
(3)歌以咏志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断肠人在天涯
二、(一)7. C提示:《旅宿》颈联虚实结合,写乡关遥远,家书难得。

(二)8. D提示: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元方;B.白:陈述,说/白色;
C.乃:于是/才;
D.与:和/和。

9. (1)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

(2)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

10. 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11. 才华横溢大义凛然
【乙参考译文】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

谢道韫叫婢女告诉王献之:“想替小郎解围。

”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的行动如常,不久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反贼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

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反贼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

”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动容,于是没有杀刘涛。

(三)12. 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忍着思念之痛并隐瞒家里的不幸情况全力支持
“我”完成学业的事,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为下文“我”为了弥补母亲而精心给母亲做饭做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13.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烛光的惨白,烘托了父亲和“我”因母亲离世
的忧伤。

14. 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母亲对“我”要到外地学习的理解,
以及对“我”的担心和不舍。

15. 这两段交代了28张存折的来历以及“我”的身世,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突出中心,照应标题。

(四)16. 积攒学费,县城谋生买药缺钱,店主资助
17. 示例: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清冷。

凄凉的氛围,表现了母子俩内心的痛苦、
失落、无助。

18. 运用环境描写,展现了一个闷热艰苦的环境,暗示他们生活的无助与艰辛,
以及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为后文表现母子俩生活的贫穷艰苦做铺垫。

19. C
20. ①成熟懂事,内心坚韧。

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商议辍学;来到城市后,尽
管不愿意为人擦鞋,但为了读书的梦想一直坚持。

②孝顺母亲。

在母亲被烫伤后,尽管母亲拒绝买药膏,但他感到不能失去母亲,连夜去买药。

③顽强不屈,积极乐观。

他努力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含泪奔跑”。

21. 生活中有挫折,也有他人的帮助,面对挫折、冷漠或是他人的热心帮助,不
能只是哭泣、懊恼或是感动,而是要在铭记生活的冷暖中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活出精彩的人生。

(意思相近即可)
22.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