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阳区第五中学、惠阳叶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
月月考政治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基本依据是( )
A.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发生转变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发生变化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其中,主要矛盾是( )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②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大历史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前提
C.决定因素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D.两大历史任务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4.近代以来多种救国方案轮番上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这意味着( )
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第一次有了领导者
③中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鸦片战争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我们最伟大的梦想。

在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唯一正确选择。

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方案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最先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其他社会各阶级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红军长征时期,3位女共产党员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她们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 )
①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②心中只有人民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③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情系百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面漫画中,某地市委把“群众是否满意”当作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

这一做法( )
①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③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④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雷锋同志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②说明共产党员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③表明中国共产党员要不断强化执政意识
④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某校为了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要求各班举办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主题班会。

下面是学生自拟的班会主题,你认为较为适合的是( )
①不改初衷,甘守清贫
②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③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④同心向党,奔赴远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党的领导下,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些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始终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
①传承了党鲜明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作风
②是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重要组织保证
③改变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
④体现了党时刻保持解决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

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

”这启示我们要( )
A.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心铸魂
B.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C.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D.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地方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
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能保障高质量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有力前进
③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再上新台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习近平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同意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这说明( )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将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作为执政的基本方式
③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④深化机构改革应确保党和国家机构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百年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首要经验。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②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中国共产党履行国家职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这是因为党的自我革命是( )
①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制胜法宝
②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
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伟大事业
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党已经走过百年的奋斗历程。

这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

结合材料,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联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概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源代码”。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

二十大报告对于乡村振兴的论述,内容全面、言简意赅,既论述了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又全面部署了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紧落实的各项主要任务,为各行各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做出贡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

(1)结合材料,运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学校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活动,准备选拔学生宣讲员,请你模拟一名青年党员企业家的身份,以“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为主题,写一份宣讲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正确,逻辑清晰。

②学科语言使用准确、规范。

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符合题意。

A、B均不是依据,排除。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错误。

2.答案:D
解析:②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④正确。

①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不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①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A: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排除A。

B: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B排除。

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C正确。

D:两大历史任务开始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D。

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这说明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说明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和希望,①④符合题意。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革命一直都有不同的领导者,②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③错误。

故选B 项。

5.答案:B
解析:①④: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并相继提出自己的方案,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方案让人民群众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其他社会各阶层没有广泛发动
人民群众,①④应选。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的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

③:“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③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6.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时期,3位女共产党员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她们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

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情系百姓,故①④项正确;中国共产党个人有个人合法利益,故②项错误;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故③项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②③:根据题干漫画,某地市委把“群众是否满意”当作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

这一做法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②③符合题意。

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说法过于绝对,①排除。

④: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答案:B
解析:①④:雷锋同志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①④正确。

②:材料只是说明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不能说明共产党员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②排除。

③: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问题,③排除。

故本题选B。

9.答案:D
解析:①:题目要求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①选项主要是从党员干部角度,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而不是青年学生,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题目要求在青年学生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
感,所以较为适合的是③④选项,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答案:C
解析:②④:在党的领导下,2022年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等,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②④正确。

①: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①排除。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①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了党时刻保持解决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传承了党鲜明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作风,①④正确。

②: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利于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重要组织保证”夸大了其作用,②排除。

③: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题干表述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2.答案:D
解析:D:题干意思为:我认为将者应当能屈能伸,可柔可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

不动时如巍巍山岳,如同阴阳变幻那般难以预测,如天地般广袤无穷,粮食充足的就像太仓一样。

如四海般浩渺无尽,如同日月般光芒夺目。

能预知干旱洪涝的天气,辨别地理上的平坦崎岖,察觉战场上的时机,揣摩敌人的强弱之处,强调了为将者的重要,故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建设一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D应选。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A错误。

BC:题干强调的是为将者的重要,选项说法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C不选。

故本题选D。

13.答案:D
解析: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①排除。

②: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保障高质量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有力前进,题干的说法过于绝对,②排除。

③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水平再上新台阶,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着重要意义,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答案:B
解析:①③: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①③正确。

②: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②排除。

④: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权力,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5.答案:A
解析:①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①②正确。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③排除。

④: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6.答案:A
解析:①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是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①②入选。

③: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③不选。

④: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7.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④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

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要求联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知识,概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考生可结合材料联系教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实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等角度组织答案。

关键词①: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可联系教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关键词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可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关键词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关键词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联系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8.答案:①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党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要求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要求其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9.答案:①坚持真理(强调指导思想,可具化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理想(强调理想信念,可具化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

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
④广大党员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共产党员始终秉持先锋队意识和忠诚为党、为民的高尚情怀)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实质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考生概括推动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源代码”(原因)。

需要调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根据图示,对接教材知识,进行概括总结。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可联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保持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②:我们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可联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关键词③: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在于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可联系党的作风建设,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

关键词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可联系广大党员坚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在全面乡村振兴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紧落实的各项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