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重点高中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重点高中四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
题(地理)
(答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1~2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港口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核电站建设
3.如图所示若A、B国人口按现在趋势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儿童占有较高人口百分比的是A国②B国就业人口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工作③若干年后B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就业困难④20年后,A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均资源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读图回答4—6题
4.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C.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D.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5.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6.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从大城市迁向小城镇,主要原因是()
A.生活水平
B.交通条件
C.环境条件
D.就业条件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

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

读图完成7~9题。

7.一般情况下,当曲线①的峰谷出现时会引起()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增长率加快
C.人口增长率减慢
D.人口素质提高
8.若图中曲线①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
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
是()
A.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不同性别的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9.若②表示俄罗斯,则该国50年代性别比低的原因主要
是 ( )
A.疾病
B.移民
C.战争
D.国家政策
10.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印刷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 ( ) ①②
11.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B. 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读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图(变动前,四城市人口相等),回答12~14题。

12.该年,四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13.四城市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区域人口增长的主要指标为 ①出生人口数②死亡人口数③人口自然增长数④人口机械增长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某某道(如下图所示)是日本重要的农业地区。

据图,回答15~16题。

15.关于某某道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农业种植主要集中于该岛中部
+1500 ﹣1800
+4000 ﹣3000
+1200 ﹣1000
① ② +2000
﹣2000 ③ ④
+出生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移民人数
4000
1000 1500
100 2500
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C.气候的大陆性强,利于农业发展
D.该岛的渔业不发达
16.为了预防和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某某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
A.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
B.限制农业的发展
C.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下表为我国两类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表。

回答17~18题
17.按主导因素考虑,甲工业属于( )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动力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市场导向型工业
18.决定乙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原料因素
B.技术因素
C.环境因素
D.劳动力因素
19.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据此回答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有( )
①某某②某某③某某④株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某某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回答20~21题
20.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人口密度小
21.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市),回答以下22~23题。

降水量(mm) 径流总
量(mm)
地表径
流(mm)
地下径
流(mm)
蒸发量
(mm)
城市中心区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644.5 267 96 171 377
22.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降水量减少
D.蒸发量减少
23.要减少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推广使用渗水砖
D.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X围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5.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X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X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读右图,完成以下26~27题。

26.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7.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出行期望线是连接起点和终点的直线,宽度表示出行期望量的大小,圆圈的大小表示区域内出行产生的吸引能力。

读图,回答28~29题。

28.出行期望量( )
A.与聚落的规模呈正相关性
B.与聚落之间的距离没有相关性
C.与聚落的规模呈负相关性
D.与聚落之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29.实际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是( )
A.按照出行期望量
B.按照人口多少的需要
C.按照聚落规模的大小
D.按照聚落之间的远近
30.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②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非选择题(共40分)
3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分)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写出该区域中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两个省区、。

(2分)(写简称)
(2)分析图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
(3)该区域内人口承载系数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系数将
(变大或变小)。

(1分)试分析其原因。

(2分)
32.读“某某市1928年(左)和1950年(右)城市地价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1928年~1950年,某某市商业区的空间演变特点是①;
②。

(2分)
(2)1928年~1950年,某某市用地基本上是沿L1、L2两条轴线分别向和
方拓展。

(2分)
(3)右图中L1、L2两条轴线及其两侧地价变化特点分别是①;②。

影响其地价变化的经济因素是(3分)
(4)综合环境需要、付租能力因素考虑,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沿L3线箭头指向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___、、(3分)
33.读欧洲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A、B两国农业均以业为主,这主
要是因为两国均属于气候。

(2分)
(2)C国的葡萄酒公司要建设一个大型的
葡萄酒生产基地,1、2两地中较适合的是
地,理由是,。

(2分)
(3)D是半岛,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形成该地酸雨的污染物,多来自西欧国家的工业区,其传送的载体是。

(4分)
(4)近年来,A国的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些钢铁公司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其最主要目的是()(2分)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
B.就近获得从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出口产
D.减少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汽配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分布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日本三大汽车集团分别落户黄埔、番禺、花都,投资建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的好处是什么?(3分)
(3)分析该地区私人汽车的迅猛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4)针对该地区私人汽车迅猛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影响程度。

(3分)
2011~2012(下期)某某市重点高中四校第一次联考
高一地理答案
31.
(1)湘赣
(2)①地区间收入差距(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③户籍制度的改革
(3)变小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人口承载密度较大)
②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

32.
(1)①中心商务区由南向北迁移②商业区的X围越来越大(商业用地规模扩大)
(2)西北东
(3)沿轴线地价从中心向外递减地价从轴线向两侧降低
word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的高低
(4)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3.
(1)畜牧业温带海洋性(2) 2 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
(3)斯堪的纳维亚西风带(4)B
34.
(1)①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②土地租金低③劳动力廉价④制造业基础好
(2)集中分布于三大汽车整车厂周边城市。

便于整车厂与汽配厂的联系与协作,降低运
- 11 -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