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0例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0例报告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患者均实施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患者术后存活110例(91.7%),发生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气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行性,但要求医师做好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工作。

标签: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发症
针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手术操作要求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替换手术同时进行,但由于时间长、操作复杂,患者心功能差,增加了手术风险。

术中如何保证有效的体外循环灌注,并保护心肌功能,成为了手术重难点。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4±2.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1.2±0.5)年。

心功能分级:Ⅱ级37例、Ⅲ级72例、Ⅳ级11例;病变类型:冠心病合并二尖瓣54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41例、其它25例;冠脉受累单支56例、双支38例、三支26例。

1.2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均满足《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操作。

(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肝脑肾功能不全患者。

1.3方法
1.3.1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选用咪唑安定5m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次静脉输注。

当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穿刺患者的颈静脉,监测血压指标。

手术过程中使用芬太尼、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
为维持肌肉松弛,静脉注射哌库溴铵。

1.3.2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升主动脉进行阻断操作,灌注冷停跳液(含血晶体)保护心脏。

然后根据不同病情对症处理:针对主动脉瓣病变、心脏停搏不佳患者,及时切开主动脉,通过冠状动脉灌注停搏液;针对二尖瓣病变患者,探查二尖瓣的具体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搭桥位置,然后在下肢大隐静脉近心端,对回旋支、对角支进行吻合操作;针对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替换患者,选用2-0线进行间断缝合,确保人造瓣固定牢靠,然后远端吻合左前降支旁路移植。

另外,阻断主动脉后,在主动脉壁上打孔,并使用6-0线连续缝合,确保主动脉和静脉桥在远心端完成吻合。

术毕充分排气、取出升主动脉钳夹,观察患者的心脏跳动恢复情况。

1.3.3体外循环:选用人工心肺机和膜肺,对全身血液进行中低温稀释,预充液按照30ml/kg计算,并加入乌司他丁1万U/kg、白蛋白20g。

使用肝素激活凝血时间,使其保持在480s以上,将灌注流量控制在60ml/kg,压力控制在70mmHg,血氧饱和度控制在65%以上。

当体外循环停止后,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3.4心肌保护:(1)血液降温操作:当患者的鼻咽部温度降至32℃,对升主动脉进行阻断,从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灌注停搏液,初始计量按照10~15ml/kg 计算,然后每30min灌注5~10ml/kg,可在心包内适当放置冰屑。

(2)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切开患者的右心房,放置逆灌注管,连接压力监测系统,将灌注流量控制在150~250ml/min,压力控制在30mmHg,灌注剂量按照5~10ml/kg 计算。

(3)冠状动脉桥灌注:患者病变血管和桥血管吻合后,连接桥血管和桥灌管,灌注流量控制在50~100ml/min,压力控制在40mmHg,剂量共100~500mL。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患者的手术和疗效,准确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2)对患者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以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为代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和疗效分析
1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早期死亡5例、心脏骤停死亡2例、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共计存活率为91.7%。

手术操作包括二尖瓣成形12例、二尖瓣置换60例、主动脉瓣置换41例、联合置换7例;同时移植旁路血管154支。

患者
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为(2.8±1.0)天,住院时间为(21.5±3.3)天。

2.2术后并发症分析
在并发症上,术后发生出血7例、心律失常3例、胸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气胸2例,共计发生率为12.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2.3随访结果分析
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l。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冠心病、瓣膜疾病发生率不断提升,危害身心健康。

中老年患者在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前,需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明确有无发生冠心病,作为术中同期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术后存活110例(9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个月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王宏山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行性,但要求医师做好体外循环灌注和心肌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