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东莞可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东莞可园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

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

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

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

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

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

我叫他带我去看看。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督,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
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

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

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

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

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

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

”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

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

用了给她好好洗洗。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包扎所作为任务活动的重要场景,它有些荒凉、简陋,却承载了丰厚的东西。

B. “乡干部”是一位次要的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了民众的热情与奉献精神。

C. 新媳妇对被子先不出借后出借,这原因应是嫌通讯员不会说话、态度不好。

D. “傻乎乎”的通讯员能让“我”爱,根本上在于他的质朴、纯真、憨厚。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新媳妇开朗、俏皮的一面。

B. 各自借被子时,对“我”是略写,对通讯员是暗写,这为后面详写新娘借被做了张本。

C. 选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来写人物,但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

D. 小说借助小事来表现军民美好的人情、人性,虽然写的仍是战争,却显得清新、俊逸。

3. “我”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那“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

4. 对新媳妇借被子一事,通讯员的情感态度前后富有变化,请问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需要开发建设,同时也不能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进行开发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并不一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情况下是未能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致,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自身,在于人们能否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发展消耗资源,发展也可以带来资源。

也就是说,发展过程也可以是资源反复利用并持续产生效益的过程。

实现这样的良性增长,需要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勘探、开采、利用、生产等方面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保护的难点不是保护某些种类的动物或物,而是保护生态系统,使其保持自然平衡,免受人类不当活动的干扰。

这就要求提升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

一些草原、山地和荒漠化地区是生态退化风险较大的区域。

但这种生态退化可能并非经济发展导致的,相反,有时是经济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经济运行效率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成效有很大影响。

在很多时候,经济运行效率越高,发展过程中就越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运行效率越低,发展过程中向自然索取就越多,排放也越高。

在发展过程中,依靠更多更普遍的创新创造,让生产过程更加绿色,让劳动者拥有更高技能,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从空间利用角度看,人口与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有着重要生态含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就会有更多空间用于生态涵养。

因此,城市群的培育为区域经济发展
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有助于形成发展与保护互相促进的局面。

从实际情况看,生态比较脆弱、需要特别注重保护的地区往往位于乡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紧迫任务。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需要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处理好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应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工业”“生态+现代农业”和“生态+现代服务业”等,通过合适的项目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遏制损害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普及环境友好技术,需要减少小而散的生产方式,以利于规模化治理污染,从整体上优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还要全面开展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让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人民群众。

(摘编自戴星翼《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既消耗资源也带来资源,因此发展过程就是资源反复利用并持续产生效益的过程。

B. 只有不断提升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保护的难题。

C. 城镇化进程越快,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就越向城市集中,也就越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

D. 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项目,推动了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不仅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还引述权威文件,来论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B. 文章在肯定发展的必要性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C. 文章在论及保护时,不只是一味强调保护,而是着眼于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D. 文章不仅分析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重要性,还指出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论证较全面。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的看法并不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关键在于人自身。

B. 经济运行效率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经济运行效率越高往往就越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 生态比较脆弱、亟需保护的地区多在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发展。

D. 全面开展污染防治,从整体上优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助于普及环境友好技术,减少不良生产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传统文学中,乡土文学曾是百年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但近年来出现了弱化的迹象,城市文学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
革。

当作家的生活经验主要是在城市中生成时,文学书写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从乡到城的转变。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不过一百多年,但农耕文明史却有数千年,因此,虽然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但乡村依旧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寓寄之所和心灵故园。

尤其是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迎来新机遇。

安土重迁、心系家乡、不忘故园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如同福克纳一直在书写他那个“邮票般大小的故乡”,很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也萦绕着一份难解的乡愁情结。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通俗文学身份使其具有都市文化特征,这使得网络乡村题材作品相对小众化。

尽管如此,乡村书写也并未在网络文学中缺席,而且由于作家是在虚拟空间中建立故事,这个虚拟空间要能为人物角色提供停泊身体和精神的港湾,作品因此更能凸显出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

一些网络小说的作者从家乡的历史和现实时空中取材,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反映生活变迁,彰显出网络文学也要为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赋形的历史使命。

紧扣时代脉搏,描写改革开放前后家乡乃至中国乡村的整体性变化,展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脱贫致富的创业实践,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时代精神的新内涵,是当下网络乡村题材写作中的“现象级”主题。

从写作者自己的家乡到整体上的乡村,网络小说在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叙事空间中展开对故乡的书写。

而在一些幻想类作品中,作者已不满足于将某个具体的乡村作为故乡的所在,而是将地球本身甚至太阳系当作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的家园和生命的故乡,将人类的乡愁带入新的境界。

中国人牢固的故乡观念是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土地要经过耕耘才能变成适宜种植的熟地,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农民耕作土地会消耗很大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

久而久之就强化了故乡意识,乡愁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

体现在文学中,就是乡土叙事和乡村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主导地位。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发展起来,人疏远了自然和土地。

到了信息时代,网络又成了人类精神的新领地。

但由乡土浸润而成的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则被带到了新的叙事空间中,继续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摘编自桫椤《故乡意识在网络文学中并未缺席》,2020年8月19日)材料二
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

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三
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

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语体杂糅。

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

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

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

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

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

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

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

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

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作家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因为创作的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去适应时代。

B.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从熟悉的家乡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就无法反映社会生活变迁。

C.网络文学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D.网络小说语言存在直观化倾向,重在展现人物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9.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发展导致乡土文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使得乡土文学出现了弱化的迹象。

B.当今一些科幻类作品中,地球甚至太阳系也开始寄寓人类的乡愁,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

C.虽然城市化生活发展起来了,但故乡意识和乡愁情结依然发挥着感动读者的强大能力。

D.文学网站采用的“女频”“男频”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

10.根据材料三,下列不能体现网络文学“互文性”特点的一项是()
A.不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

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

C.文本间的复杂互动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

11.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12.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论语·子罕》)
13.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儒者形象?
14.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翻译“何有于我哉”,并回答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

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6.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写江水和夜景,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5)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与从弟(堂弟)在花前月下开怀痛饮,同赏良辰美景,共叙天伦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要求上联尾字为三四声的仄声字,下联尾字为一二声的平声字,也就是所谓的仄起平收,同时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副对联。

(1)
上联:聚沙成塔做学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联:授学业传承师道无关年龄。

(韩愈《师说》)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根据语言环境,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要求: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

材料:莫言,男,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系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散文、小说等著作等身,尤以写小说见长。

小说《红高梁》《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作品(曾被多国翻译出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学校邀请莫言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说: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0年高考,江苏淮安淮阴中学的考生白湘菱以430分(语数外三科,满分480分)的成绩成为江苏省文科第一名。

但因其选修测试科目历史成绩为B+,按照江苏现行高考政策,白湘菱无缘清华北大。

根据2020年《江苏招生考试》,各地高校除了有高考总分要求外,也对考生的选修测试做了相关要求。

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均要求A和A+,复旦大学要求双A。

高考状元无法上最优秀的大学的事情,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有人认为北大清华等高校入学条件都有一些过于苛刻,历史是B,并不排除这个学生的优秀。

也有人同情考生,希望能为该考生破例,认为江苏第一名上不了清华,北大,有点不公平。

但也有网友认为,录取有明确的标准,破格录取需要一个很强的理由,那位学生只是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总分的第一名,并没有达到让清华北大认为必须破格录取的地步。

这对其他没有放弃选修科目的复习考试的同学未必公平。

更有人认为,这显示出这两所大学的某种观念,就是肯定中学教育仍然需要全方位的发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与思考,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C.“不会说话、态度不好”是“我”的判断,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那是她刚结婚时的唯一的新嫁妆。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不准确,应为主要是运用对话描写,最感人或较感人的是细节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