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化工2021年第2期· 260 · 第48卷总第436期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展望
单晨啸,崔小兵,于生,柴川,文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不断壮大。

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部分,要为学校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持,应实现大型分析测试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要使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其适应科技发展形势,充分发挥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教学等多种功能。

本文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高校教育科研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中的问题,从建立测试基金、开放仪器使用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分析测试中心;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2-0260-02
Prospect of Analysis and Test Center Serv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han Chenxiao, Cui Xiaobing, Yu Sheng, Chai Chuan, Wen Hongmei
(Analytical and Testing Center, College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economy,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s of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grow.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chool'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he sharing of large-scale analysis and testing equipment resources should be realized.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bark on a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apt 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rious functions of the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ole of university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s in serv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s, and makes suggestion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esting funds and opening up the use of instruments.
Keywords: analytical and testing center;educ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的重要部分,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分析测试中心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一体化是高校探索实践模式,依托科研服务教学,充分发挥分析测试中心的效用,为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自80年代初世行贷款项目开始建立,最初大多吸取国外高校经验,提高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随着仪器设备的老化,中心管理方式单一,使得测试中心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我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经过多年发展,许多高校合并,分析测试中心数量不断增多。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引下,高校加大仪器设备购买力度,为仪器使用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中的问题,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分析服务中心在高校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80年代以来,为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国家教委利用世行大学发展项目贷款从国外引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许多高校建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

国家教委要求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精密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领用量。

高校在购置大型精密仪器进入分析测试中心同时,从各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充实队伍,逐步形成高中初级职称的合理梯队,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学校许多科研项目在分析测试中心完成。

随着高教改革深入,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模式逐渐完善,高教司关于高校大型仪器使用统计数据表明,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模式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呈现很大优势。

我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走过多年历程,全国分析测试中心已有500多个,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育科研重要基础,是决定教学科研能否跟上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1]。

分析测试中心成立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加大分析测试中心迅速发展,虽然各地分析测试中心发展不均衡,但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表明分析测试中心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教育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支撑科研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职能。

分析测试中心是大型仪器设备集合平台,通过中心整合各部门学科资源,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仪器集中管理可以帮助师生及时使用所需仪器,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基础,对学校科研水平提高,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仪器设备集中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

高校发展离不开科研,高校科研创新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保障[2]。

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科研成果加强学科建设。

分析测试中心整合学科仪器设备,对提高学科综合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2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分析测试中心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分析测试中心出现许多问题。

目前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存在很多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分析测试中心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少。

许多高校缺乏设定专项分析测试基金,高校青年教师无分析测试基金,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由于仪器操作技术等限制,分析测试中心仪器很少让学生操作,降低了仪器设备在教学实验中的作用。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顺畅,人员配备不合理,恩怨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制度需要完善,保障中心公共服务质量。

我国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2000万,部分仪器分散在学院实验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维护。

仪器利用率受到很大局限,通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数据发现,有的大型仪器使用较少,造成仪器长时间闲置资源浪费,导致管线堵塞,污垢沉积等问题出现。

需要使用仪器的师生无法操作仪器,形成分散使用不畅的局面,限制了仪器的使用,导致相关学科要求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管理力度加强,科学管理体系建立是中心管理的制度保障。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必须实行专业管理模式,每台仪器应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现代仪器精密复杂,专人负责非常必要。

许多高校测试中心大型仪器为教师管理,专业教师很少有精力投入仪器日常维护中,对仪器技术材料等难以全面了解,无法开展高水平的科研。

大型精密仪器结构复杂,仪器通常为进口,分析测试中心仪器设备维修成本高。

,造成维修效率低下[3]。

由于维修经费不足,设备不能正常保养,导致一些仪器长期闲置不能发挥正常功效。

一些大型仪器设备造价高,许多高级实验仪器设备空缺,紧靠分析测试中心自费采购仪器设备,经费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内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往往待遇低,认为仪器操作为简单劳动,对实验操作人员缺乏合理评价体系,造成实验操作技术人才
[收稿日期] 2020-12-15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20_1512)
[作者简介] 单晨啸(1986-),男,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主要从事中药分析。

2021年第2期广东化工
第48卷总第436期 · 261 ·
流失。

职称评定制定是实验室人员安心工作的前提,按照教师系列晋升升职,所上课程数目少导致评审困难。

按照工程类评审,实验室人员所得数据为平时工作部分,获奖评审等科研挂名与其无关,按照实验系列评审,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完成规定实验课时[4]。

高校合并发展中测试中心融合,教师无人愿意到分析测试中心任职,合并后测试中心仪器设备数量增加。

主要原因是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不平等,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否则许多仪器处于闲置状态增加维修成本。

学校对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效益评价仅从定性角度,忽视了测试中心经济效益的发挥评价。

3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使用管理对策
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为高校开展高质量教育科研提供物质保证,通过有效管理提升仪器使用效益是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面临的课题。

目前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强化管理运行模式,扩大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度等措施提升分析测试中心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要按照按需设岗、权责统一的思路,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对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事务优化,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评审政策,鼓励大家安心工作。

分析测试中心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包括资料档案管理、维护设备等。

资料档案管理包括购买到运行过程仪器相关资料,仪器使用制度包括仪器中心集中管理与对外开放,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测试,仪器开放使有关资质人员可以测试,增加仪器的使用效率[5]。

只有明确仪器维护办法才能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必须健全规章制度,使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最大效益。

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学科研规章对实验设备依赖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受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的制约,很多高校测试中心仪器处于兼管状态,根据学校人员编制安排,分析测试中心对小型仪器管理要求实行1人能熟练操作,对仪器达到熟练操作及日常维护测试。

每天仪器应不少于2名实验技术人员会操作,其他操作人员使用仪器设备必须经过专业管理人员同意,解决仪器闲置问题,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分析测试中心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分析测试中心负责大型仪器使用维护,要熟练掌握仪器的原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使得分析测试中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首要任务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中心可以设大型仪器实验技能课,对相关师生进行业务培训。

高校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很少做实验,应加强境内培训,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等具有重要作用。

要改变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使用效率低问题,必须以经济手段调控仪器设备有偿使用。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收费问题是影响仪器使用率的重要因素。

大型仪器设备购价昂贵,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设备很多为国外进口,分析测试中心实行服务收费非常必要。

通过有偿服务可以解决仪器日常维护开支,实验技术人员可以提取一定劳务报酬[6]。

参考文献
[1]高雅,赵茂俞.应用型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构建与创新[J].山东化工,2019,48(22):165-166.
[2]傅绪成,张舰,王广林.依托分析测试中心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24):168-170.
[3]范秀风,张利文,刘素霞,等.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管理与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24(06):53-54.
[4]岳文海,缪楚柯,恽怀顺.高等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建设模式的探讨[J]验技术与管理,1994,11(4):18
[5]陈仕云,赵茂俞.浅谈分析测试中心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J].山东化工,2017,46(4)132,134.
[6]柴川,崔小兵,文红梅,等.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实验教学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39-141.
(本文文献格式:单晨啸,崔小兵,于生,等.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高校教育和科研的展望[J].广东化工,2021,48(2):260-261)
(上接第264页)
3.2 磨屑的分析
把磨屑压实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台表面,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磨屑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中可见,磨屑的粒度大小相差较大,最小的在1~2 μm范围,大的0.5 mm。

由于磨屑压实的高度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光亮度而显示出亮暗不同。

由图中也可见,磨屑形状主要是片层状,边角较圆,这是由于合金硬度低,塑性较大,在对磨时被撕拉下来形成。

图2 磨屑形貌
Fig.2 Morphology of abrasion dust 4 结论
使用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BiSn低温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试样边缘磨擦划痕深度较大;距离试样边缘范围
0.7~1.2 mm的位置,表面磨损得较均匀,表面平整。

距离边缘>
1.2 mm,表面有很多磨屑被压在磨损表面。

磨屑的尺寸大小相差较大,最小的在1~2 μm范围,大的0.5 mm。

磨屑形状主要是片层状,边角较圆。

合金硬度低,塑性较大,是典型的塑性材料磨损。

参考文献
[1]李元元,程晓敏.低熔点合金传热储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3):189-198.
[2]李武科,叶贤强,阎宏涛.低熔点合金在微波器件电铸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9,45(4):59-61.
[2]赵天婵,欧阳忠.低熔点合金的成分及其熔点[J].现代制造工程,1996(8):21.
[3]方耀华,黄诗君,赖旭东.低熔点合金在复合材料注射成型工艺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2):49-51.
(本文文献格式:雷锦成,温立哲,黄元盛,等.BiSn低温合金耐磨损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2):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