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漪湖——360百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漪湖——360百科
南漪湖,古称南碕湖,简称南湖、漪湖。
在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市宣州区和郎溪县境,为两县区共管。
系新构造断陷洼地经泥沙长期封淤积水而成的滞积湖--古丹阳湖分化而成。
1999年版的安徽省志载面积210 平方公里(其它资料有:148.4、189、205等多种说法)。
南漪湖东北受郎川河、以及水阳江支流诸水,由西南隅马山埠出口,于新河庄汇入水阳江直达长江。
具蓄洪、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
系长江下游南岸外流淡水湖,皖南第一大湖泊,是调节水阳江水量的主要湖泊之一。
岸线曲折,有"九嘴十三湾、港汉似珠网"。
南漪湖风光秀丽,而且盛产淡水鱼类,尤其是南湖银鱼、螃蟹以及菱、藕久享盛名。
名称由来
南漪湖,原名"南碕湖"。
又名"南湖、漪湖",后称南漪湖。
《元丰九域志》卷6:建平县有南碕湖。
《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南漪湖"在建平,即桐水下流"。
《读史方舆纪要》:"南漪湖府东北四十里。
"郞溪县古诗文中也有"平湖"之称。
而在宣城一带,一般称"南湖"。
位置境域
南漪湖,中心座标为东经118°56′,北纬31°05′,东岸为郎溪县境,余岸均为宣城县东北部境。
全湖水域面积205平方公里,属宣州区(原宣城县)辖境为135平方公里,郎溪县占70平方公里。
郞溪北山深入湖中2公里,将湖面一分为二,南名"南湖";北名"北湖"(又名荡南湖)。
习惯上,将山棚-毛竹园一线以东称东湖,以西称西湖,东南角一部称南上湖的。
南漪湖的面积,1999年版的《安徽省志·地理志》记为210平方公里(12.61米水位) ,而同时期的《郎溪县志》则记为205平方公里。
其它资料还有:148.4、189等多种说法,21世纪初的各种媒体多记为189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南漪湖,集水面积998平方公里,湖底高程5至6米,常年水深2-4米,最高水位12.5米,最低水位9米。
1983年7月6日最高水位13.81米。
1978年12月24日最低水位仅7.0米。
最低水位约7米左右,汛期水位常受长江倒灌影响。
当水位在8.5米时,蓄水总量3.5亿立方米;当水位12米时,湖面积为201.5平方公里,容积为9.88亿立方米。
当水位12.61米时,湖面210平方公里,可蓄水10.8亿立方米。
南漪湖湖水的化学性质,湖水的水质偏酸性,PH值一般为5.4-5.8,溶解氧最大达11.0毫克/升,最小6.4毫克/升,平均7.8毫克/升。
但其它化学成份东部湖区与西部湖区有所不同,除总碱度和氯化物,东部湖区含量略高于西部湖区外,其余各种化学成份的含量都是西部湖区高于东部湖区。
这是来自宣城的造纸厂、化肥厂、制药厂等每天排出的污水经武村河水排入西部湖区所造成的。
形成演变
南漪湖为古丹阳湖分化而成。
古丹阳湖系新构造断陷洼地经泥沙长期封淤积水而成的滞积湖。
丹阳湖,简称丹湖,因秦置丹阳县而得名。
先秦时为薮泽,古中江由泽所经,即沟通吴楚的"中江出(芜湖县)西南,东至阳羡(今江苏宜兴县南)入海"(《汉书·地理志》)。
迨两汉时中江淤塞,湖泊才逐渐定型,最大湖面积3000平方公里,形成皖南山洪的汇集之区,长江西水东流入震泽的通道。
今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以及当涂、宣城、芜湖、溧水、高淳等县沿湖圩区,原均属古丹阳湖地。
因屡经围垦,使古丹阳湖成为丹阳、石臼、固城、南漪四湖。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南漪湖地区的气候,以郞溪县为代表,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全年气候温和,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为15.9℃,最高年分为16.8℃(1961年);最低年分为15.2℃(1980年)。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5℃,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2.9℃,平均年较差为25.6℃。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0.0℃(1966年8月9日),大多数年份均在36℃-39℃之间,一般出现在8月居多,7月次之;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16℃(1969年2月5日),大多数年份均在零下5℃-10℃之间,一般出现在2月居多,1月次之。
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2毫米,最多达1499.6毫米(1977年);最少仅697.4毫米(1978年)。
从1960-1980年降水资料中,降水量大于其平均值20%的年份只有1975年和1978年两年;小于其平均值20%的年份仅有1978年一年,可见大多年份都在平均值附近变动。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710.1毫米)为137天,最多167天(1970年);最少112天(1971、1978年)。
风。
年平均风速2.9米/秒,相当于2级风。
风速一年中有着明显季节变化,春季(3-5月)平均风速3.3米/秒,是最大的季节,夏季次之,为2.9米/秒;秋冬季各为2.7米/秒、2.8米/秒。
一年中以3、4两月最大,3.4米/秒;10月和12月最小,为2.6米/秒。
湿度。
9月相对湿度最大,达82%,5月最小,为76%,6-9月高于78%,其它各月低于或等于78%。
绝对湿度的变化特点是:1-7月逐月上升,7月份是全年最大值31.1毫巴,7-12月下降,元月份是全年最小值,为5.9毫巴。
蒸发。
县7月份蒸发量最大,为221.8毫米,1月最小,为50.8毫米,全年各季变化是:夏季最大,春大于秋,冬季最小。
地貌环境
湖南为天目山余脉,由广德西南境入于宣州区东境为麻姑山,主峰海拔606米。
这支山脉山势较低,高度在300-600米之间。
山体组成物质为泥质岩类石英岩和中性结晶岩类堆积物,下部为第四纪土。
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分布于洪林、棋盘、丁店、沈村等4个乡境内,合计面积约25平方公里。
冠之以名的岭、岗、山计9座,即:麻姑山之北为掉石岭,东为灵马山,南为双庙岗、云头山,西为碧泉山,稍北为牛矢岭,又东为石马山、华盖山、猗塾山,皆北趋南漪湖而止。
湖北属茅山余脉,由溧水南境、郎溪西境绕南漪湖之北入于宣州
区东北部,分布于南湖、狸桥、昝村、新河等四个乡境内。
合计面积约26平方公里。
冠之以名的山、岭、峰、冲计16座,即:大昆山、小昆山、凤凰山、又北为滚山、云山,西为大延岭,又西为北隅岭,又西为塞口山。
由北隅岭而北为长山,西为紫峰山,稍北为西窑冲。
云山而北为赣船山、为董谷山,东北为金山,由金山而东为九龙山(有五峰,北二峰属高淳,南三峰属宣城),又北为蒋山。
下瞰固城湖。
上述诸山,山势较低,高度为300-500米之间,植被稀疏,岩石裸露。
山体组成物质为泥质岩类、石英岩类和中性结晶岩类堆积物,下部为第四纪红土。
东北部山脉止于此。
宣州区南漪湖周边则为平原、圩区、河漫滩、阶地。
为第四纪以来,一直相对下沉,接受长江及其支流大量泥沙沉积而成,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和湖积物。
南漪湖东岸为郞溪县境内的湖积平原,东夏、幸福、飞鲤、毕桥等乡的西部,宽2-5公里,由湖滩地、湖积低阶地组成。
地面比降1∶2000,海拔8-10米,相对高5米以下,地势坦荡,向湖心微倾。
地下水埋深很浅,仅距地面1米左右。
组成物质有亚粘土、亚砂土和淤泥等,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沛,是郎溪县农业生产的基地之一。
水生环境
湖内浮游植物平均30.95万个/升,东湖区高于西湖区,优势种群是兰藻门,在湖中形成很大面积的湖靛,保持在4-5万亩水面,其位置随风向变化有所变迁。
生物量平均每升湿重0.680毫克/升,并不是很丰富的。
湖内浮游植物平均1785个/升,最高可达3300个/升,最低也有300个/升。
优势种群以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为主。
生物量平均每升湿重3.04毫克,是比较丰富的。
湖内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平均每平方米563公斤,优势种群为马来眼子菜、莕菜和苦草以及细果野菱,覆盖度30%。
生物量按20万亩计可产11.26万吨马来眼子菜、莕菜和苦草;1万亩的菱群按亩产2500公斤计,可产2.51万吨。
因此南漪湖每年总产高等水生植物的生物量是13.77万吨,平均亩产688.7公斤。
湖区底栖动物平均每平方米含量113.2个,湿重151.6克,全湖以20万亩水面计,存量为4038.2万斤,优势种类以圆田螺,三角蚌等为主。
鱼类以鲤、鲌、鳊、青、草、鲢、鳙等鱼为主。
自然灾害
1978年1-9月份,境内降雨量656毫米,少数地区仅有377毫米。
4月份已有部分地区出现旱象;6月,持续高温,日蒸发量高达17毫米;5-7月份蒸发量685毫米,超过1-7月份总雨量153毫米。
梅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持续干旱4个月;全县50多个中小型水库及19000多口塘坝干涸,水阳江、华阳河、周寒河等十几条河流断流,南漪湖见底;104个大队、695个生产队的7.69万人缺水,3388头大牲畜无水饮用。
1983年,发生百年一遇之特大洪灾。
自6月25日起,境内及水阳江、南漪湖的上游地区均普降特大暴雨,10天左右降雨550-800毫米(相当于正常年份年平均雨量的一半左右),特别是7月4日夜至5月凌晨的6个小时内本县降雨200-300毫米,其中新田、周王一带7月4日一天降雨达308毫米(又有记载:260.9毫米),为本县历史最高值。
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携石推沙、倾泻直下;据测算,7月4日至5日,水阳江和南漪湖上游7400平方公里有20多亿立方米洪水压向本县。
7月5日,宣城水位8小时内猛涨5米、16小时出现历史最高水位18.25米,新河庄水位13.51米,金宝圩管家渡水位13.08米;7月6日,南漪湖最高水位14.2米;7月7日水阳水位12.69米。
水阳江、南漪湖、固城湖沿岸先后遭到5次特大洪峰袭击,江河横溢,圩破堤溃。
主要支流
南漪湖的支流水系,北湖主要集江苏省高淳县来水;南湖纳郎川河、飞鲤河、红雨河、长溪河、永丰河、毕桥河、沙河等来水。
湖水从两湖口马山埠由东向西经汪联河于宣城新河庄汇入水阳江。
郎川河,郎川河源于广德县境内,为郎溪县最大河流,全长118.5公里,在郎溪境内为32.7公里,流域总面积2552平方公里,郎溪县
境内为55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约2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可达2400立方米/秒,一般年份洪峰通过量1600立方米/秒,年入南漪湖水量9亿立方米左右,相当于长江入海量的万分之7.8。
县内海拔20米以下,30多公里的落差仅7米。
水患甚频繁,1958年着手勘测,1970年动工,1976年完成,挖凿一条与原河相对平行的新郎川河,东起栗园口桐河,西止南漪湖,全长29.5公里,把原河水分两道入湖,是为新郎川河。
赤山溪,又称陶淋港,源于水鸣乡,汇南丰、城南红土岗地的余水,夏季雨后,河水赤浊,故有赤山溪水名。
其实,过去赤山溪与陶淋港是两段河流,上游称赤山溪,下游称陶淋港。
赤山溪为岗地切割水汇集的小河沟,陶淋港则为郎川河的古河道的河床。
唐、宋代以前,郎川河由陶淋港入南漪湖。
后在河道曲流发育中,河流改道从城南王家渡经松林、朱侯和东夏入湖,陶淋港逐渐成为单独小河,接纳赤山溪之水入湖。
解放后在改造河流、治理水患中,陶淋港不再具有水系的地理要素,成为圩内的灌排渠道,余水仍入郎川河。
飞鲤河,飞鲤河为盆地内单独注入南漪湖的小河流。
源头有两个:一个在水鸣乡宗汉岭,一个在水鸣乡的潘家冲,在水鸣乡筲箕湾附近汇合,流经水鸣桥、秀水村、飞鲤桥入湖。
该河原在戴阳村南侧入湖。
1974年建跃进圩,改由田家湾附近进入人工排洪河入湖。
飞鲤河属暴流性小河,夏涨冬涸,水质浑浊,但有灌溉之利。
飞鲤河水量不大,但流域区达122平方公里,全长17公里,包括水鸣、飞鲤两乡和十字镇北侧的部分岗地。
其最大支流为戴溪,集新安、井明、方家铺等地径流水经戴桥、桃园村入注飞鲤河。
长溪河,长溪河又称毕桥河,发源于姚村花岗岩山地。
源头有两个:北源在广德石鼓乡与西坡岭村交界处,南源在广德石鼓乡境,经陈梅村与北源汇入天子门水库。
出库后经十字、毕桥入南漪湖。
水库以下,两岸发育开阔的冲畈,是粮油生产的主要地区。
长溪河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140平方公里。
流域区包括姚村、十字、毕桥及飞鲤南侧的部分岗地,入湖口区有较大的滩涂,现已将滩涂开发建成团结圩,成为毕桥乡的粮、油、渔重要产地。
(4)永丰河,又称袁村溪、沙溪,
为一单独小流域。
上游有三个源头:东支源于姚村羊里冲,中支源于鸦山岭,两支汇于圹埂头水库,出水库后,汇西支于袁村,自此以下称袁村溪,北流入宣城境内经洪林桥注南漪湖。
它是郎溪县永丰造纸厂的唯一水源,再利用率高。
上游区很少农田,只有进入宣城境内才发育了平畈稻田区。
荡南湖,旧称"北湖",原由荆轲桥至朱村潭注入南湖(即南漪湖)。
来水面积99.43平方公里。
积江苏省高淳县之水,流经下湖乡施家、花园汇于荡南湖,注入南漪湖。
1958年建立3孔控制闸,从此,不经荆轲桥而经控制闸泄入南漪湖。
由于控制闸控制了水位,荡南湖水利得到充分利用,不仅灌溉了万亩良田,而且发展了水产养殖事业。
1961年南湖养殖场就建于此。
双桥河,位于本县东部,由双桥镇东南杨家嘴(水阳江流段)进口,经沈村乡武村湾注入南漪湖,全长21.2公里。
北山河,位于本县北部,自新河庄(水阳江流段)进口,于马山埠出口入南湖,全长7公里。
汪联河,是南漪湖的主要泄水通道,起于南漪湖西端马山埠,西流至新河庄,入水阳江,河长8公里。
水产资源
资源
南漪湖与长江相通,沿岸线迂回曲折,水深流缓,滩涂、沟汊众多,淤泥厚、水质肥,天然饵料丰富;适宜温水性鱼类洄游、栖息、越冬、生长、繁殖以及多种水生生物的生存。
据1981年春调查,境内所产鱼类约有62种。
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青、草、鲢、鳙、鳊、鲂、鲴、鲶、鲌、鳡、鳜、乌鳢、刀鲚、鳗鲡、黄鳝、银鱼等。
鱼类区系主要包括3个组成部分:一是来自长江的洄游性鱼类,如青、草、鲢、鳙、刀鲚、鳗鲡、河鲀等;二是江湖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鲌、鳜、乌鳢、黄、银鱼、短颌鲚、鲶等;三是山溪鱼类,如月鳢等。
浮游动物约有39种,平均每升水体中含湿重3.0345克,主要种类有晶囊轮虫、叶轮虫、秀体蚤、象鼻蚤、单眼蚤、裸腹蚤等。
浮游植物约有53种,平均每升水体含湿重0.68025克,主要种类
有兰藻、甲藻、金藻、团藻等。
高等水生植物约有38种,年产约14万吨,主要种类有菱、芡实、莲、茭瓜、芦苇、席草、蒲草、苫草、聚草等。
水生底栖软体动物约有22种,平均每平方米含湿重151.56克,主要种类有螺、蚌、蛤、蚬等。
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床升高,鱼类的栖息和越冬场所逐渐缩小,大型鱼类难以藏身。
据测算,建国后至1982年,南漪湖水域输沙总量为330万立方米,湖床平均升高0.7-1米。
围湖造田,缩小了水生生物的生活范围,使草食性鱼类的食场和部分定居性鱼类的产卵场受到破坏。
1970年代末,由于南漪湖通向长江河道的马山埠硫铁矿开采污染,几乎完全切断了长江和南漪湖的鱼群洄游通道。
因此,湖内和流向湖内的河流里的原属洄游性鱼类已无法再到长江去产卵繁殖后代。
不论性成熟与否,它们都已逐渐习惯于常年生活在内陆水域,演变为定居性鱼类。
特产
南湖银鱼。
银鱼古称"脍残鱼"、"白小",俗称"面条鱼"。
南漪湖银鱼鱼身细小,大者长6厘米,小者3厘米,光滑透明,洁白无鳞,柔若无刺,味鲜可口。
晒干可久藏致远,是筵席上之珍品。
家常食用,一般做银鱼汤、银鱼炒蛋、银鱼烧豆腐。
《广德州志》记栽:"银鱼,〈通志〉云:出建平,细白鲜美。
今案:眼大而突,较他产稍异,食之觉有微翅。
" 宣城清人章孺觉有《南湖银鱼》诗曰:"锦浪银鱼二寸纤,柳阴缯歇午风炎。
明朝解网城中市,但换帛刀不换缣"。
解放以后,年产量宣城境内最高达400吨,郎溪县每年出产约30吨,大部分加工成银鱼干外销。
宣州螃蟹。
南漪湖所产螃蟹,具有个体大、蟹黄多、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保鲜时间长、体质好、死亡率低诸优点,是宴席上的珍品。
《广德州志》记载:"蟹,出南湖溪泽之间,有小者,亦佳,但黄肉少耳。
"宣城每年产量约20吨,郞溪县年产量达10吨以上。
大多被贩运至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
南湖野鸭。
南湖野鸭以对鸭为多,个体肥大,每只约1-1.5公斤。
南漪湖虾。
郎溪南漪湖出产的主要是大青虾。
大虾壳薄透明、肉嫩鲜美,为席上珍品,可烹制多种佳肴,蒸晒后可制成虾米。
畅销宁、沪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