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发展新阶段恢复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业发展新阶段恢复消费者信心是关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7年第7期
6月16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备受媒体关注。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表示,中国奶业被三聚氰胺困扰的阶段已经结束,我国奶业的主
要矛盾也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而是发展问题。

奶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
高鸿宾认为,当前我国奶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而是发展问题,“中国奶业
被三聚氰胺困扰的阶段已经结束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奶业已经进入了层次更高、实
力更强、目标更远大、质量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当谈及辉山乳业遭浑水做空,今年3月在港交所股价暴跌事件时,高鸿宾指出,辉山事件
的问题并非出在质量安全或生产经营上,而是出在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

因此他警告,企业要
对资本市场的风险尤其警惕,还未上市的企业要谨慎选择上市,已经上市的要谨言慎行、遵纪
守法。

高鸿宾强调,奶业企业要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企业发展
压力较大,有成本压力,有销售压力,有环保压力,也有金融风险。

对于环保,要正确认识,
环保跟畜牧养殖不是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

要运用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强粪污综合治理,变废为宝。

面对压力,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乳品企业。

中国奶业发展平稳有较大增长空间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指出,当前我国奶业,生产能力总体保持稳定。

2016年,我国奶类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712万吨和2993万吨,乳品市场供应充足。


产方式加快转变,2016年,全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奶牛
平均单产达到6.4吨,比上年提高0.4吨。

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规模牧场生鲜乳的乳脂肪、乳蛋白等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生鲜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领先于食品安
全水平。

于康震强调,尽管中国奶业近年来平稳发展,但奶业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

2015年以来,
每年上半年都曾发生“卖奶难”的问题。

据调查,近期奶业主产省生鲜乳限收量约占总产量的10%,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50%。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要增加奶牛优质饲草供应能力、
提高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提高奶业一体化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奶类消费水平只有36.2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
达国家的1/15,因此有较大增长空间。

农业部、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奶业发展规
划(2016-2020年)》,明确了奶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提出了2020年奶类产量达到4100万吨,增幅近400万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乳业为了重塑消费者的信心,经历了非同寻常的艰辛。


如高鸿宾所说,中国奶业被三聚氰胺困扰的阶段的确已经结束。

在质量安全方面,三聚氰胺和
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8年保持在100%,乳蛋粉、乳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领先于食品安全市场。

多方努力提振乳制品消费信心
此前的6月2日,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17世界牛奶日·全国乳品营养周暨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针对目前我国乳业的发展情况,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当前,影响消费者信心的主要因素还是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是行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工作的焦点,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乳制品质量一直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势态,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司司长颜江瑛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以婴幼儿配方乳粉为代表的乳制品的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参照药品管理方式不断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力度,实现了“月月抽检,月月公开”,并对结果进行及时公布。

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表示,工信部作为乳品主管部门,近年来围绕产业规划和政策标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质量的追溯。

并且一直在组织开展“双提”行动,在提高乳粉质量水平的同时提振消费信心。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乳品行业增品种创品牌,向消费者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乳制品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消费者信心仍未恢复
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并未随着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程度的提高而同步恢复,消费者对进口奶源、原装进口的乳制品依然具有选择性偏好。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对进口乳品的选择范围也从单一的婴幼儿奶粉,扩展到包括液态奶在内的多个乳品领域。

有数据显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至2015年,我国乳粉(含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从120万吨增长至142万吨,七年间增幅仅为18.3%;而同期进口乳粉量(含婴幼儿配方乳粉)则从14万吨增长至72万吨,增长了四倍多。

其中,2013年、2014年进口量甚至分别达到97万吨和104万吨。

而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大量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跨境电商等方式从境外直接购买婴幼儿配方乳粉。

目前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还缺乏信心,导致乳制品进口量激增,我国乳制品新增消费的8 0%为进口产品所占。

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2015年进口量为17.6万吨,是2008年的4.8倍。

受此影响,国产乳制品消费增速放缓。

“十二五”期间乳制品产量年均增长5.2%,较“十一五”下降5.3个百分点。

2016年国产配方奶粉整体市场份额下降很大,只有40%左右,而外资品牌加上海淘(跨境购)市场份额占比60%。

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关于中国乳业消费者信心的恢复研究》显示:当前,中国乳业消费者信心的恢复程度大大落后于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提高程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由此导致消费者对生产者和监管部门的不信任程度加剧。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中国乳业完全重塑消费者的信心,还需砥砺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