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溶血的反思日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采血溶血的反思日记
静脉采血是医院各临床科室护士的日常工作之一,近年来,二一五医院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标本污染,使用了真空静脉采血器采集标本,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溶血现象,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医院共采集血标本608000余份,其中溶血标本占528份。

溶血标本影响检验结果,复采标本加重病人痛苦。

因此,我们经多方面查找原因,并总结相应对策,现反思如下:
一、标本溶血原因:
1、操作不当: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如碘伏或酒精)未干即开始采血,可造成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确,针尖在静脉内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

2、穿刺抽血困难:危重症病人,由于血容量不足,静脉充盈不良;管腔塌陷、变细,使静脉压减小,血液流入负压管速度缓慢,采血时间延长造成溶血;或患者意识障碍,病患儿不予配合。

操作者往往长时间紧扎止血带,寻找穿刺点,并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从而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破坏体液和细胞间的平衡,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造成标本溶血。

如止血带扎在伤口、结痂、伤痕处也可造成溶血。

3、抽血器具不合格:真空静脉采血器为真空负压管,负压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溶血。

负压相对较大,血液流入负压管底速度过快过猛,造成红细胞相互撞击,导致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

如负压不够、
漏气或抗凝剂剂量不足,使回血缓慢,血流间断并混入气泡造成溶血。

吸入量不足管内仍存有真空而导致溶血。

4、采血管使用不当:抗凝管、血沉管抽入血液后放置过久;没有马上摇匀造成溶血。

如1人操作给患者采集数管标本时,若先采抗凝管,然后依次采血清管,待采血完毕,再来摇动抗凝管时,血中纤维蛋白原已凝固,用力摇动可造成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

5、其他:在标本混匀过程中,操作者用力过猛,血细胞破坏可致溶血;选择采血针头口径过小、血流不畅也易造成溶血。

二、采取对策
1、严格把握真空静脉采血器质量,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使用负压过大、负压不够漏气等不合格产品;减少溶血机会。

2、采血技巧:静脉穿刺困难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血时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穿刺部位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使血流加快减少抽血时间,防止溶血。

采血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

双向采血针尾部插入负压管后稍微倾斜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3 、局部热敷:对于静脉充盈不良者可采用局部热敷法,热敷穿刺部位,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4 、合理安排采血顺序:如1人操作时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后抽血沉、凝血项目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及时摇匀。

均匀摇动,
避免暴力振动引起溶血,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综上所述: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诸多原因是可以避免的,操作者端正态度,耐心细心、熟练技术、操作得当,即可收到满意效果,或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检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