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章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制造或服务过程中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管
理的方法和技术。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和期望,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良好品质,同时确保生产效率和工作
效率的提高。
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
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等。
随着市场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
能满足各种需求。
全面质量管理(TQM)应运而生,全面质量管
理是指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为手段,全面
推进管理与技术创新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思维
和方法上的变革,强调改变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现代企业管理
的主流之一。
本文将着重比较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两种管理方法和理念,以便于企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第二章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方法,通过尝试不断改进产品或服
务的质量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
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控制,以避免更多的代价和后果。
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质量计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
2.1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建立质量目标、标准和规程等。
质量计划目的是规定质量保证职责和要求,
并确定相应的程序和标准。
质量计划的重点在于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切实达到预期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和
期望。
2.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过程。
质量控制主要通过检测和监控产品或服务的制造过程和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对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质量控制是预防
和改进质量问题的主要途径。
2.3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对产品或服务
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标准,满足客
户需求和期望。
质量保证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或
超过预期目标,减少质量问题和不良后果。
2.4 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系统的过程。
质
量改进的目的是发现和消除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不断增加客户满意度。
质量改进需要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实验探索等,从而加强质量意识,改善工作效率。
第三章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思想和方法,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为手段,通过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一项系统性管理目标。
3.1 客户导向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策略是“以客户为中心”。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以此为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企业需要掌握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关键的客户要求和满足这些要求的企业要素等。
3.2 全员参与
全面质量管理鼓励全员参与,并且要求全员共同探讨问题、分析数据,提出改善方案并落实。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人员培训、教育、意识改变等都是重点。
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职责感是质量改进和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3.3 持续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认为,只有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才能保持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因此,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最核心的理念之一。
企业需要设立目标,通过量化分析等方法来驱动目标的达成,不断注重工作过程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3.4 管理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使用各种管理工具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常用的工具包括统计过程控制(SPC)、因果图、质量功能展开(QFD)、流程图、直观版控制图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比较
虽然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质量管理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如ISO、GB等。
全面质量管理则着重于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超越顾客的期望,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换言之,不仅注重质量,还注重关系、信用等因素的综合评价和考量。
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中强调企业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质量保证部门的质量,而是要考虑整个企业的情况,包括人才管理、生产流程管理、服务质量等因素,以建立综合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方法上,质量管理侧重解决的是问题,通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等工具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需要经常监控。
全面质量管理则注重持续改进,透过不断地经验积累、创新和改进,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和质量。
总体来说,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管理质量的方法和工具,它们在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