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饲养生产学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后备猪:5月龄—配种前留种的猪
(五)签定公母猪:参加配种后到产仔断奶 阶段的公母猪(1—1.5)通过对后代鉴定,确 认是否可进入基础群。
(六)种猪:经过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公 母猪。
(七)生长育肥猪(肉猪、商品猪) 不做种用,专门用来生产猪肉的猪只。
第二章、猪的品种与杂交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
3、回交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长白(或大白)♂ ↓
F2:商品猪
2、杂种优势
杂种一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杂种优势一
般用杂种优势率来
表示:H%=F1代均值-双
亲该性状均值/双亲均值
如A品种日增重800g,B品种700g,F1代日增重825g 则日增重杂种优势率为10%
(二)杂交的方法
1、二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 猪饲养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猪的外形与毛色评定
一、外形评定
(一)熟悉猪体表各部位名称 (二)外形要求
1、整体结构 2、分体鉴定
二、毛色
白色对有色呈完全显性
第三节、猪的经济类型和生产类群 划分
一、猪的经济类型
(一)瘦肉型(肉用型、 腌肉型)
1、外形:头小,体躯长浅,中躯长,体长>胸围15cm以上,四肢高, 腿臀丰满,肌肉发达。 2、肉脂比:瘦肉率≧55%,最高65%或更多,背腺厚3.5cm以下
3、生产性能:生长快,5月齡左右达90kg以上,饲料转化率高,2.5:1 左右。 4、代表猪种:L、Y、D、三江白、苏太及标准二元、三元猪
(二)脂肪型
1、外形:头重颈粗,体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宽、深、圆、矮、肥。呈圆 桶形,体长与胸围差不多或胸围>体长2—3cm。
2、肉脂比:瘦肉率45%以下,膘厚5—7cm
3、生产性能:生长慢8—10月齡出栏,料肉比5—6:1.利 用能量转化为脂肪能力强。
总之,国外品种的优点表现为“两高一 快”。即饲料利用率高(2.2左右:1),瘦 肉率高(达到65%左右),生长速度快( 每日1000克左右)。缺点是要求的饲养管 理、营养及环境条件高,肉质较差。
二、我国主要优良地方品种(脂肪型)
优点:繁殖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强,肉 质好,性情温顺,母性好。 缺点:生长慢,瘦肉率低。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 长大(或大长)
2、三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母猪,选 留其中优秀个体,再与第三品种公猪杂交 所生产的二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猪饲养的 一种方式。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 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杜洛 克♂
↓
F2:杜长大(或杜大长)
③选择适合猪只口味的饲料,提高采食量 ④猪舍建造坚固
3、听觉、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生产中的应用:
①寄养及并窝 ②防止母猪压踩子猪(因视觉差) ③安静的环境 ④用假台畜采精 ⑤通过各种条件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4、对温湿度敏感
在生产中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和夏季的降温工作
5、群体位次明显,爱清洁
①猪群的规模要适宜,每圈15—20头,大小要均匀。 ②不要频繁调群合圈 ③要固定乳头 ④加强训练,形成三点定位。
产于南阳内乡,淅川和邓州,原名师岗猪,又名宛西八眉猪,83年定 为南阳黑猪
特点
额部有八字形皱褶 毛黑
5、淮南猪和确山黑猪
三、我国主要培育品种(兼用型或 瘦肉型)
1、泛农花猪
产于周口西华县黄泛区农场,1953到1983年经历了30年培育出了此品种。 特点:毛色为黑白花,黑多白少。
2、三江白猪
产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1973—1983年 经历了10年的培育,是我国培育出来的第 一个瘦肉型猪。 外貌与长白猪近似。 生长速度为666g/日, 料肉比为3.5:1以下 瘦肉率为58.6%以上
4、代表:大部分地方品种属此类型。陆川、内江、宁 乡、太湖等。
(三)兼用型
介于二者之间 体长>胸围5cm左右
二、生产类群划分
(一)哺乳仔猪: 超早期断奶:1周—3周 早期断奶:3—5周 传统断奶:6周以后
(二)保育猪: 断奶—70日齡左右(25—30kg
) 哺乳期+保育期=70日齡
(三)育成猪:70日齡—4月龄留种的猪
猪的品种
一、国外引入品种 1、长白猪(L)
我国地方品种
国外引进品种
我国培育品种
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猪
特点:
毛白 体长 耳大 前倾
面直
2、大约克夏猪(Y)
产于英国、又称大白猪 特点
面凹 竖立 耳小 毛白
3、杜洛克猪(D)
产于美国
特
毛红
点
深浅不一
4、皮特兰猪(P)
产于比利时
5、汉普夏猪(H)
产于美国
3、湖北白猪
产于武汉市,1986年培育成功的第二个瘦 肉型猪。
4、苏太猪
产于苏州市,1999年培育成功。
特点
毛黑 产仔多(经产14.5头) 食谱广,耐粗饲 生产性能好:日增重623g,料肉比3.18,瘦肉率56%
第二节、猪的选种
第三节:杂种优势利用
(一)杂交与杂种优势概念
1、杂交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交配
1、太湖猪
产于太湖流域,由七种类型组成。
特点
产仔多(15—16头) 泌乳力强
母性好
2、金华猪(二头乌猪)
产于浙江金华市
早熟易肥
特点
皮薄骨细 是加工火腿
的优质原料
肉质好
3、香猪
产于贵州和广西,是微型猪的一种
特点
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 肉质香嫩
小猪宰杀食用无奶腥味
是烤乳猪的原料 是人类医学的实验动物
4、南阳黑猪
猪饲养生产学知识
第一章、猪的外貌与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
性成熟及初配年龄早 多胎(2—2.5胎) 多仔(10—12头,高达42头)
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根据它的特点,在生产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广开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②确定不同阶段猪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30公斤以下幼猪,<4% 30公斤以上生长育肥猪<6—8%,成年公母猪<10—12%
(五)签定公母猪:参加配种后到产仔断奶 阶段的公母猪(1—1.5)通过对后代鉴定,确 认是否可进入基础群。
(六)种猪:经过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公 母猪。
(七)生长育肥猪(肉猪、商品猪) 不做种用,专门用来生产猪肉的猪只。
第二章、猪的品种与杂交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
3、回交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长白(或大白)♂ ↓
F2:商品猪
2、杂种优势
杂种一代(F1)与纯合亲代均值间的差数。杂种优势一
般用杂种优势率来
表示:H%=F1代均值-双
亲该性状均值/双亲均值
如A品种日增重800g,B品种700g,F1代日增重825g 则日增重杂种优势率为10%
(二)杂交的方法
1、二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 猪饲养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猪的外形与毛色评定
一、外形评定
(一)熟悉猪体表各部位名称 (二)外形要求
1、整体结构 2、分体鉴定
二、毛色
白色对有色呈完全显性
第三节、猪的经济类型和生产类群 划分
一、猪的经济类型
(一)瘦肉型(肉用型、 腌肉型)
1、外形:头小,体躯长浅,中躯长,体长>胸围15cm以上,四肢高, 腿臀丰满,肌肉发达。 2、肉脂比:瘦肉率≧55%,最高65%或更多,背腺厚3.5cm以下
3、生产性能:生长快,5月齡左右达90kg以上,饲料转化率高,2.5:1 左右。 4、代表猪种:L、Y、D、三江白、苏太及标准二元、三元猪
(二)脂肪型
1、外形:头重颈粗,体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宽、深、圆、矮、肥。呈圆 桶形,体长与胸围差不多或胸围>体长2—3cm。
2、肉脂比:瘦肉率45%以下,膘厚5—7cm
3、生产性能:生长慢8—10月齡出栏,料肉比5—6:1.利 用能量转化为脂肪能力强。
总之,国外品种的优点表现为“两高一 快”。即饲料利用率高(2.2左右:1),瘦 肉率高(达到65%左右),生长速度快( 每日1000克左右)。缺点是要求的饲养管 理、营养及环境条件高,肉质较差。
二、我国主要优良地方品种(脂肪型)
优点:繁殖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强,肉 质好,性情温顺,母性好。 缺点:生长慢,瘦肉率低。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长白)♀ ↓
F1: 长大(或大长)
2、三元杂交
是指两品种杂交所生产的一代杂种母猪,选 留其中优秀个体,再与第三品种公猪杂交 所生产的二代杂种猪全部作为肉猪饲养的 一种方式。
长白(或大白)♂×大白(或 长白)♀
↓
F1:长大(或大长)♀ ×杜洛 克♂
↓
F2:杜长大(或杜大长)
③选择适合猪只口味的饲料,提高采食量 ④猪舍建造坚固
3、听觉、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生产中的应用:
①寄养及并窝 ②防止母猪压踩子猪(因视觉差) ③安静的环境 ④用假台畜采精 ⑤通过各种条件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4、对温湿度敏感
在生产中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和夏季的降温工作
5、群体位次明显,爱清洁
①猪群的规模要适宜,每圈15—20头,大小要均匀。 ②不要频繁调群合圈 ③要固定乳头 ④加强训练,形成三点定位。
产于南阳内乡,淅川和邓州,原名师岗猪,又名宛西八眉猪,83年定 为南阳黑猪
特点
额部有八字形皱褶 毛黑
5、淮南猪和确山黑猪
三、我国主要培育品种(兼用型或 瘦肉型)
1、泛农花猪
产于周口西华县黄泛区农场,1953到1983年经历了30年培育出了此品种。 特点:毛色为黑白花,黑多白少。
2、三江白猪
产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1973—1983年 经历了10年的培育,是我国培育出来的第 一个瘦肉型猪。 外貌与长白猪近似。 生长速度为666g/日, 料肉比为3.5:1以下 瘦肉率为58.6%以上
4、代表:大部分地方品种属此类型。陆川、内江、宁 乡、太湖等。
(三)兼用型
介于二者之间 体长>胸围5cm左右
二、生产类群划分
(一)哺乳仔猪: 超早期断奶:1周—3周 早期断奶:3—5周 传统断奶:6周以后
(二)保育猪: 断奶—70日齡左右(25—30kg
) 哺乳期+保育期=70日齡
(三)育成猪:70日齡—4月龄留种的猪
猪的品种
一、国外引入品种 1、长白猪(L)
我国地方品种
国外引进品种
我国培育品种
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猪
特点:
毛白 体长 耳大 前倾
面直
2、大约克夏猪(Y)
产于英国、又称大白猪 特点
面凹 竖立 耳小 毛白
3、杜洛克猪(D)
产于美国
特
毛红
点
深浅不一
4、皮特兰猪(P)
产于比利时
5、汉普夏猪(H)
产于美国
3、湖北白猪
产于武汉市,1986年培育成功的第二个瘦 肉型猪。
4、苏太猪
产于苏州市,1999年培育成功。
特点
毛黑 产仔多(经产14.5头) 食谱广,耐粗饲 生产性能好:日增重623g,料肉比3.18,瘦肉率56%
第二节、猪的选种
第三节:杂种优势利用
(一)杂交与杂种优势概念
1、杂交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交配
1、太湖猪
产于太湖流域,由七种类型组成。
特点
产仔多(15—16头) 泌乳力强
母性好
2、金华猪(二头乌猪)
产于浙江金华市
早熟易肥
特点
皮薄骨细 是加工火腿
的优质原料
肉质好
3、香猪
产于贵州和广西,是微型猪的一种
特点
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 肉质香嫩
小猪宰杀食用无奶腥味
是烤乳猪的原料 是人类医学的实验动物
4、南阳黑猪
猪饲养生产学知识
第一章、猪的外貌与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繁殖率高
性成熟及初配年龄早 多胎(2—2.5胎) 多仔(10—12头,高达42头)
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根据它的特点,在生产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广开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②确定不同阶段猪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30公斤以下幼猪,<4% 30公斤以上生长育肥猪<6—8%,成年公母猪<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