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若干策略-教育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若干策略
同伴冲突是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有语言的,也有肢体的。
冲突本身是不愉快的,甚至会给幼儿带来伤害,但冲突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一方面,由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加之社会经验有限,同伴冲突中,幼儿常常
采取强制或攻击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产生
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伤害。
另一方面,幼儿在冲突及冲突解决
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考虑同伴的感受和需要,逐渐学会谦让、协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同伴冲突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发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形态,
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结果有正向、中性和
消极三种情况。
Houserman(1972)研究表明,幼儿同伴冲突之后
的情感 16%是正向的, 83%是中性的,只有 1%是负向的
[1]。
由此可见,教师应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和干预幼儿的同伴冲突,使幼儿同伴冲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那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己解
决同伴冲突呢?
案例:红色电话之战 [2]
在戏剧表演区,两个4 岁的小女孩都想玩那部红色电话,她俩都紧紧地攥着话筒的一端。
这意味着她们俩靠得非常近,并用
力地相互推搡。
她们紧咬牙关,对视着,每人都嘟囔着“我要”、
“我要”。
我观察着,但是没动,只是等待着,看将如何发展,
我可以找到另一个电话,但是我等待着。
该局面持续着、持续着,她们的脸变红了,既没有流露出增加暴力的信号,又没有放弃的信号,时间慢慢流逝。
我必须控制自己不介入,但我知道她们能
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东西,我也很好奇会怎么结束。
最后,经过长
时间的僵持,一个幼儿放开了电话,转身离去。
另一个拿着电话
的幼儿(你猜她会),放下电话也转身离去。
案例中,我观察到幼儿之间发生冲突了,就密切关注、静待
时机,最终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了冲突。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
教师放任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恰恰体现出教育者的角色。
可见,
幼儿教师想引导幼儿很好地解决好同伴冲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基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认识而形成的一
系列基本观点和看法,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
正如波戴克所说:“当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他们要处理收集到的信息,他们会与已积累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联系起来考虑这种信息的
含义。
因而,教师的行为和课堂决策是由他们的观念支配的。
”即
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育行为。
如果教师在观念上对冲突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定位不明确,教师在自己干预同伴冲突中也
会有一定问题。
有些教师在同伴冲突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幼儿在吵闹、捣乱,产生的更多的是消极情绪。
当教师带着消极情绪介
入幼儿的同伴冲突时,教师介入的目的就是制止冲突,而没有更
多地思考这个冲突事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刘占兰所提倡的专业教师判断思考一个教育情境的三个要求,即第一,此情景可以发展幼儿的什么?―教育价值判断。
第二,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是什么?第三,课程和管理上应如何处理,是幼儿教师,是
专业的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时所应持有的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以同伴冲突解决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感情上理解和支持冲突中的幼儿,在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教师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冲突的办法,而重在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给幼儿以
情感支持,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解决冲突[3] 。
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冲突,实现教育者“教育”的神圣职责。
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可使儿童较少感到紧张和压力,通常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而对同伴冲突 [4] 。
为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冲突是幼儿的一种生活方式,冲突并不完全有害,要意识到幼儿冲突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意
义,要明确冲突干预的目标,利用冲突干预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
能力。
其次,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和程度。
教师应相信幼儿能
自己解决冲突,通过经验先静观其变,尽量由幼儿自己解决矛盾;
如果冲突双方通过自身努力并未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甚至导致冲突情况进一步恶化,那么教师必须对冲突做出干预,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2.培养幼儿社交技能
同伴冲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幼儿语言技巧的欠缺和
社交水平不高所致。
例如:小雪希望加入“过家家”的游戏。
她
提出了“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的请求,但是被以“人够了”的理由拒绝了。
如何加入游戏呢?如果有的幼儿采用硬闯的接
入方式,就会产生冲突,换句话说,介入游戏,避免冲突,是
需要一定的社交技巧的。
在小雪多次请求加入无果的时候,一个男孩以“煤气公司,送煤气的”游戏角色很自然地就融入了游戏里。
因此,为了减少幼儿的同伴冲突,利于幼儿自己解决同伴冲
突,要引导幼儿提高语言技巧和培养社交技能。
要重点培养的幼儿
社交技能有:①轮流,让幼儿学会等待,学会把握时机;②协调,
看看有没有两全的解决办法;③克服困难,实在不能达成,就引导
幼儿面对挫折。
在语言技巧方面,主要引导幼儿学会将自己的需
要和意思表达清楚,如:“我等了很久了,我很想玩下小汽车。
”
3.幼儿教师要提高积极干预的技能技巧水平
幼儿教师在同伴冲突的解决中要给幼儿自行思考、自行解决
的机会,建构冲突解决方案;也要适时向幼儿提供思路,引导幼
儿朝积极的方向处理冲突。
为此,要和幼儿一起澄清问题、分析
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以平静的态度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
受、想法和意愿,利用“移情”的原理让冲突双方彼此理解、体
谅对方的感受和行为。
之后,引导幼儿建构冲突的解决方案,教
师要尽量以幼儿自行思考为主,不越俎代庖、剥夺幼儿自主解决
的机会,可通过提示、诱导幼儿使用交往策略,比如协商、等待、
轮流、谦让等,引导幼儿尽可能多地提出冲突解决的设想,从中
择优选择;如果幼儿未能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
则幼儿教师可以征求意见的方式向双方提出建议,比如“你们看这样好不
好”。
教师要以“引”的方式,“导”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果”,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教师在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之后,要做善后工作,要关注后续事态发展,因为冲突双方会有一定的情绪体验。
如果冲突双方或者一方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则教师就要关注,并进行疏导。
如若不然,冲突就有可能影响后续的同伴关系。
同时,幼儿教师
应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对教师的冲突干预行为的反应,同时要求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尽量保持“家园一致”。
家长一方面是监督者,监督幼儿教师冲突干预行为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协助者,协助教师利用冲突事件对幼儿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