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包括哪些内容?
脑卒中是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造成脑卒中的原因较复杂,有许多并发症都
可能导致脑卒中,例如: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除此之外,长期不良的
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脑卒中。
脑卒中如果没有及时抢救,很容易导致患者偏瘫;
发病后患者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康复护理工作,那么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哪些呢?本文将简单的为大家进行介绍,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
康复护理方法一:偏瘫肢体护理
在偏瘫早期,患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时,患者可以使用健康肢体,即没有病
的一侧手臂给偏瘫侧的手和脚进行向心性按摩,即从肢体远端向近心端按摩。
同
时被动活动关节,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也可以在健侧下肢
的帮助下,活动髋关节、膝关节等。
这些活动有利于改善四肢肌肉的血液循环,
同时有利于维持四肢关节的正常活动度,为下一步的康复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到
了后期,还可以借助器具如家用按摩棒或热水袋对肢体进行热敷。
但在使用器具
或热敷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用力要轻柔,避免暴力,拉扯关节,避免产生肌肉和
关节的损伤。
如果有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浅感觉减退的患者,
使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烫伤。
同时患者如果在服用抗凝药物,如服用阿
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等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皮下出血,一定要观察这些情
况,如果出现皮下淤青等,就要停止按摩、热敷活动。
康复护理方法二:排痰护理
需要协助患者拍背排痰(通过叩击胸背部对肺部产生震动使附着在肺、
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粘稠的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患者
咳嗽排出体外的手法),还应该鼓励其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动作。
拍背排痰法:
正确拍背和排痰,要把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其余四只手指,脘关节不要动,
利用肘关节来带动手掌,手掌平稳的下落。
患者呈侧卧位或俯卧位,手指屈曲,
手背隆起呈空心状由下至上,依次从背部、腋下开始拍。
例如右肺,让患者身体
左边靠床进行拍背排痰;左肺,则身体右边靠床进行拍背排痰。
在体位变动过程
中拍背排痰。
拍背排痰注意事项:拍打时用力要适中,拍的力度太轻,很多痰液
难以从气道中涌出,拍得太重,可造成痰中带血,甚至咯血和气胸的风险;拍背
时应避开心脏、脊柱等部位,拍背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以防出现窒息、休克等情况。
康复护理方法三:体位活动护理
建议每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偏瘫侧肢体要处于功能体位,也就是
良肢位的摆放,抬高患肢可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的情况发生。
双下肢尽量
不要输液,否则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还应该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
有计划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方法:①从发病开始,躺床上时
患者可以摆正确肢体姿势,叫良肢位摆放;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腕关节、肘关节、
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活动度维持。
③当出现肌肉抽动即痉挛出现
的时候,肢体能动以后可以使用各种康复器械、各种运动进行锻炼。
肢体功能康
复锻炼要循序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好多患者因为在训练过程急于求成,出现踝
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
所以康复过程要循序渐进,先从坐开始,在从坐到床上,然后能站起来,站起来以后能单腿负重,逐渐促进肢体康复。
康复护理方法四:饮食护理
如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吞咽功能正常,应供给患者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物,
满足患者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量的需要;多饮水,应常让患者吃半流质食物,
偏瘫病人常有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想法,这是不对的,偏瘫病人应有充足的
水分供应,患者清晨饮一至两杯温开水,可预防便秘;食物不可过于精细,注意
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胃肠蠕动,以预防便秘的发生;患者忌喝浓茶、酒、咖啡
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偏瘫患者,要保证每天吃300—500g的谷类食物,如米、面、杂粮等,从谷类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
等营养,并能获取身体所需的能量,每天大约吃蔬菜300g,一个至两个中等大小
的水果,从中获得维生素a、b、c等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如果患者本身就患
有糖尿病,还应该注意糖分摄入量。
对于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半流质糊状
饮食;中度或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留置胃管,采取鼻饲的方法。
康复护理方法五: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能够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能够预防压疮发生。
除此之外,还应该多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多鼓励其主动
配合护理,这样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