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踩影子
B.铅笔弯折了
C.照镜子
D.日食
2.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成语对应的光学原理不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一光的直线传播B.镜花水月一光的反射
C.凿壁偷光一光的反射D.鱼翔浅底一光的折射
3.如图所示,将激光笔沿入射点旋转一定角度可以照射到墙壁上的A点,关于这个现象,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减小
B.入射光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增大
C.光被墙壁反射均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D.入射光应该顺时针旋转才能照到A点
4.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5.夏天我们在树荫下有时会看到一些亮斑,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请问“亮斑”是什么样的形状?()
A.树叶的形状B.树叶缝隙的形状C.倒立的火苗状D.圆形
6.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在瓶胆中加水和不加水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7.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
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 .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8.同学们在科普节目上了解到,遇到地震时,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了( ) A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且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 .敲击固体发出的声音响度更大
D .敲击固体发出的超声波使人听得更清楚
9.如图所示,下列应用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医生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超声波清洗机
10.A 、B 两物体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设A 物体前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v ;B 物体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1v ',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2v ',则A 、B 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分别用1v 、2v 及1v '、2v '表示)( )
A .A 物体:12v v +
B .B 物体:12122()
v v v v ''
''+
C .A 物体:12()
2
+v v
D .B 物体:1211v v +''
11.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 ,2.36cm ,2.36cm ,2.45cm 。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 .2.4cm
B .2.357cm
C .2.38cm
D .2.36cm
12.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mm B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cm C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1min内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是70次
二、填空题
13.唐诗《山亭夏日》中的“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从物理学的角度判断,“楼台倒影”是水中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当水鸟从远处飞向湖面,其水中倒影的大小会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屏幕发生______反射(填“镜面”或“漫”),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彩色电影的画面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1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很远。

如果让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实验,会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更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______有关。

这种将不易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变为可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叫______法。

16.如图所示,示波器上显示声音的波形图,其中响度大的是 ______ ,音调高的是
______ 。

(均选填“a”或“b”)
17.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冰山、鱼群;医生利用超声波诊断病人的病情等,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利用声波还能测距,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若某人看到闪电5秒后听到打雷声,则打雷处到此人的距离是______米。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8.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过”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过6km用了20min,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合______m/s。

19.某同学测得某物的长度为2.612d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_____;测量的精确值为_____;估计值为_____。

20.下列四个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①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有“白雾”冒出;
②在衣柜里上放置一些樟脑球,过段时间樟脑球消失不见;③夏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变干;④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发黑。

其中物理现象①和④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_;物理现象②和③的物态变化过程中要______。

(填写“吸热”或“放热”)。

三、解答题
21.请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凹面镜
凹面镜是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甲所示,平行光照于其反射面上时,通过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F上,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其应用: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手电筒的反光罩。

小明找来一只手电筒,仔细观察了小灯泡的所在位置以及反光罩(即凹面镜),如图乙所示,经过思考,他认为手电筒的小灯泡应该安置在凹面镜的F位置,这是因为______。

请你在图丙上画出小灯泡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的大致光路图______(至少画两束入射光)。

22.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老师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

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好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的清清楚楚。

玻璃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照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

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一处出现科学性错误,请把错误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或危害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若将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信号,经过6秒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4.9月18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在广东湛江以东某海域,组织实施实际使用武器演练。

如图是广州舰发射火箭深弹,发射后经过0.8秒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
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3秒才听到爆炸声,试问:广州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声速340m/s)
25.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具也很有讲究。

小明家有一个质量为156g的茶壶,如图所示,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壶的材料的密度。

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57.6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4.4g。

(1)请你计算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多少?
(3)若用保鲜膜将茶壶封严,用排水法测得整个空茶壶的体积为539cm3(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然后去掉保鲜膜,在茶壶中装满茶水后的总质量为676g,则所装茶水的密度为多少?
26.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踩影子,影子的形成仅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选项错误;
B.铅笔弯折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
C.照镜子是平面镜反射形成的,故C选项错误;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C
解析:C
A.立竿见影是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D
ABD.要使反射光线照射到A点,则反射光线要向上移动,那么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变小,则入射角应变小,所以入射光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若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反射角应增大,故AB错误,D正确;
C.光被墙壁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故选D。

4.B
解析:B
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B。

5.D
解析:D
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太阳的实像,像和太阳的形状是一样的,是圆形,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

6.C
解析:C
A.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需要一个真空的瓶胆和一个漏气的瓶胆,不能将一个瓶胆加水一个瓶胆不加水,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相等,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故该项符合题意;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C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将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即梳齿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B
解析:B
A .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 不符合题意;
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在气体介质中要好,且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被困在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周围的固体向外求救,故B 符合题意;
C .声音的响度只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C 不符合题意;
D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 ,人耳听不见,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9.D
解析:D
A .蝙蝠靠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发现昆虫,故A 不符合题意;
B .倒车雷达靠超声波传递信息来判断车后障碍物情况,故B 不符合题意;
C .医生利用B 超传递信息,来查看胎儿发育情况,故C 不符合题意;
D .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物体上的污垢,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10.B
解析:BC
AC .设A 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2t t ,由s
v t
=
可得A 物体前半段时间所走的路程 11s v t =
后半段时间所走路程
22s v t =
则A 物体的平均速度
A 121212
A 2222
s s s v t v t v v v t t t +++=
=== 故A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BD .设B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2s ,由s
v t
=
可得:B 物体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11s t v '=
'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2s t v '=
'
则总时间
()
12B 121212v v s s s t t t v v v v ''+=+=+=
''''
所以,整个路程中B 物体的平均速度
()
12B B 121212222v v s s
v t v v v v s v v ''===
''''++''
故B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

11.D
解析:D
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 、2.36cm 、2.36cm 、2.45cm ,其中2.45cm 的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是错误数据,测量结果应记为2.35cm+2.36cm+2.36cm
2.36cm 3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2.D
解析:D
A .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 左右,试卷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μm =0.075mm 左右,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 左右,故B 不符合题意;
C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 不符合题意;
D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1min 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二、填空题
13.虚像不变
解析:虚像 不变
[1]水中的是“楼台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水鸟从远处飞向湖面,其水中倒影的大小不变。

14.音色绿
解析:音色 绿
[1]电影屏幕发生了漫反射,为了方便各个方向的 都能看到电影。

[2]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5.振幅转换
解析:振幅 转换
[1]乒乓球会被音叉弹开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发生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音叉的振幅有关。

[2]正在发声的音叉,其振动幅度很小,眼睛不容易观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振动,使振动幅度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物理量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16.bb
解析:b b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b 中振幅较大,故图b 响度较大。

[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图b 中频率较快,故图b 音调高。

17.信息1700不能
解析:信息 1700 不能
[1]医生利用超声波诊断病人的病情等,可以得到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闪电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打雷处到此人的距离即为5秒中声音的传播距离,即
340m/s 5s 1700m s vt ==⨯=
[3]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故不能用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8.小明自己(或自行车)185
解析:小明自己(或自行车) 18 5
[1]他以自己(或自行车)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2][3]已知路程s =6km ,时间
1
20min h 3
t ==
故他骑车的平均速度为
6km 18km/h 5m/s 1h 3
s v t =
=== 19.1mm261dm0002dm
解析:1mm 2.61dm 0.002dm
[1]数据的倒数第二位“1”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 ,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 。

[2][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12dm ,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2.61cm ,估计值为0.002dm 。

20.液化凝华吸热
解析:液化 凝华 吸热
[1][2][3]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有“白雾”冒出,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在衣柜里上放置一些樟脑球,过段时间樟脑球消失不见,这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需要吸热;夏天,晾在院子里的湿衣服变干,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会发黑,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三、解答题
21.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故小灯泡应安置在凹面镜的焦点位置。

[2]根据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作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22.凹形建筑物是凹面镜不是凹透镜房间就被强烈的反照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低楼层,用窗帘……
【解析】
(1)文中:“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中凹透镜是错误的,应该凹面镜。

(2)从上文可知,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了不便或危害:
玻璃墙好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的清清楚楚,不利于保护隐私; 晴天,强烈的反射光线,使人无法正常休息;
凹形建筑物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3)预防光污染,合理化建议:
尽量少使用镜面的玻璃装饰外墙;
在室内使用窗帘,减小光污染的影响和危害等。

23.4350m
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m /s ,超声波单程所用的时间:
1632s s t =
⨯= 由s v t
=可得海深: s =vt =1450m/s ×3s=4350m
答:海洋的深度是4350m .
24.748m ;935m/s
【分析】
(1)已知火箭从发射到弹击中目标和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广州舰到目标之间的距离;
(2)知道广州舰与目标的距离、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火箭弹飞行的速度。

(1)由题知,火箭弹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为0.8s ,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3s ,所以火箭弹爆炸发出到声音传广州舰的时间
t 1=3s ﹣0.8s =2.2s 由s v t
=可得广州舰与目标的距离 s =v 声t 1=340m/s×2.2s =748m
(2)火箭弹的速度
v 弹=2s t =748m 0.8s
=935m/s 答:广州舰距爆炸目标748m ,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935m/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认真审题,确定从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从发射到火箭弹击中目标的时间,从而得到爆炸声传到广州舰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4g/cm 3;(2)39cm 3;(3)1.04g/cm 3
解:(1)由m V
ρ=可知,溢出水的体积,即茶壶盖的体积 3314.4g ==14.4cm 1g/cm m V V ρ==
水水盖水
材料的密度 3357.6g ==4g/cm 14.4cm m V ρ=
盖盖 (2)由m V
ρ=可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33156g =39cm 4g/cm
m V ρ=
=材料 (3)茶的体积 333=539cm 39cm =500cm V V V =茶材料﹣﹣
装满茶水的质量
676g -156g=520g m m m ==总壶茶﹣
茶水的密度
33
520g ==1.04g/cm 500cm m V ρ=茶茶茶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4g/cm 3;
(2)该紫砂壶所用材料的体积是39cm 3;
(3)所装茶水的密度是1.04g/cm 3。

26.水蒸气会液化
擦不干,从冰箱中取出的金属块温度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块,就会液化成水,咐着在金属块上,擦干后,马上又有水蒸汽液化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