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3打破隔离的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A、C两项与《美国悲剧》直接相关,D项属于海明威的创作手法。

2.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是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

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及内容可知,高尔斯华绥关注社会现实,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其盛极而衰的历史,这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相符合,故选C项。

3.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酷的社会现实令很多人的梦想都成为泡影。

以下作品对此有所体现的是( )
答案:B
解析:《美国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赛的作品,使人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故选B项。

《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戈拉》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著作;《太阳照样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

知识点二
用笔战斗的无产阶级勇士
4.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 ) A.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B.表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
C.歌颂劳动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D.描写人类受难的画面
答案:C
解析:无产阶级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歌颂劳动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特点,B 项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D项是现代主义荒诞剧的特点。

5.对鲁迅《狂人日记》的解读,错误的是( )
A.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其主题为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C.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D.意在唤醒一些麻木愚昧的民众奋起抗争
答案:D
解析:D项是《阿Q正传》的用意。

知识点三
音乐的变奏
6.有一位研究音乐史的老师发现,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擅长从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其作品《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并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从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

这部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音乐 B.表现主义音乐
C.印象主义音乐 D.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C
解析:根据“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对力度的纯熟使用……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感觉变幻莫测”可知,这与印象主义音乐朦胧、飘逸、空幻的意境相吻合,故选C项。

7.著名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浪子历程》( )
A.充满追求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
B.强烈要求摆脱外来文化的控制
C.具有朦胧、飘逸、空幻的意境
D.强调了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答案:D
解析:《浪子历程》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特征强调简约和自然。

知识点四
毕加索与立体派
8.某种流派的画家将零散的判断按照他们的感受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来一种给人以支离破碎感觉的画面,使绘画艺术走向抽象。

这些画家所属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立体主义
答案:D
解析:立体派绘画的特点是将自然形体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并且相互交错、重叠,或者在画面上同时表现事物的几个方面,所以画面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故选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所述绘画特点不符。

9.图一、图二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
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B
解析:图中作品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情感,典型地体现了立体派绘画的特点;A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C项属于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均不符合图片所体现的
绘画技法。

10.右图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画面布满了水平、垂直的线条和跳跃闪烁的小色块,没有一点具象的图形。

这体现了作者( )
A.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特点
B.注重表达人的主观感受
C.注重以景抒情
D.着重描绘客观事物
答案:B
解析:通过“布满了水平、垂直的线条和跳跃闪烁的小色块,没有一点具象的图形”可知,这符合立体派绘画的特征。

立体派绘画通过不同的几何图形表现客观事物,以此表达人的,主观感受,所以B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立体派绘画特点不符。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巴黎,德军将领参观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

毕加索发给每人一幅上图的复制品。

一德军官问他:这是您的作品吗?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作品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一美术流派?
(2)毕加索所说“你们的作品”指什么?反映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1)《格尼尔卡》;属于立体派。

(2)指的是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尼尔卡的罪行;这反映出毕加索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暴力,对法西斯极端厌恶和愤慨。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因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两次世界大战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首先从时间上判断五个选项是否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大范围。

因为发生在这一时间的历史事件都能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一定影响。

再要注意“世界文学”,即各国、各地区彼此联系的加强。

2.下列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文学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罗曼·罗兰——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B.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以幽默为主旋律
C.海明威——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D.《老人与海》——运用了被称为“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20世纪初德莱塞和海明威成为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而德莱塞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3.“它们几乎都是表现……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那种陌生、孤独、痛苦的情绪。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作品,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D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

故C项正确。

4.迈克尔·杰克逊在去阿拉巴马拜访他的祖父途中,在一个加油站停靠的时候,走进了一家店铺,随后却被老板诬陷偷了店中的糖条,继而遭到毒打,还不断骂他是“黑鬼”。

对这一现象批评最深刻的文学家应该是( )
A.马克·吐温 B.罗曼·罗兰
C.巴尔扎克 D.普希金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族歧视现象,而马克·吐温的作品正是反映这一现实。

5.著名作家泰戈尔与川端康成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20世纪亚洲伟大的作家②作品都以诗歌为主③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④作品都充满民族特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两者的作品并不是以诗歌为主。

6.“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这位音乐家是( ) A.贝多芬 B.德彪西
C.毕加索 D.莫奈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运动时的瞬间印象”,可知引文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7.“我希望为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因为音乐……是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

”德彪西这句话强调了音乐创作的( )
A.程式化 B.个性化
C.继承性 D.严肃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希望为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可知他强调的是音乐创作的个性化。

8.根据风格的不同,绘画可以分成很多流派。

与下图《画室》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有藤椅的静物》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答案:B
解析:从绘画作品的风格上看该作品是立体派绘画。

《有藤椅的静物》是毕加索的作品,属于立体派绘画,故B项符合题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现实主义绘画,A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C项错误;《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D项错误。

9.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指画家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有所概括、取舍、调节,强调主观感受,这与西方的立体派绘画的风格相类似,故C项正确。

10.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音乐美学家E·汉斯立克称赞他的音乐“没有早熟的伤感或故意的反常,而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快感”。

布索尼的音乐风格属于( )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表现主义 D.新古典主义
答案:D
解析:由“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只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快感”可知,布索尼的音乐风格与新古典主义音乐简约自然的风格一致,所以D项正确。

11. “他的音乐有如雾里看花,具有朦胧的意境,捕捉无定型的流动体(如云、风、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印象,把它们用绝妙的音色、和声等表现出来。

”下列哪部作品与此相符( ) A.《小夜曲》 B.《牧神午后》
C.《蓝色多瑙河》 D.《幻想曲》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其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体现了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与材料叙述的音乐特征不符。

12.20世纪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③与时俱进④社会主义现实
文学占主导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而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占主导地位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19世纪中叶起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分)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美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

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1)特点: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3)后一种说法更合理。

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等即可作答。

第(2)问,抓住“19世纪中叶起”这个时间,从经济方面概括原因。

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结合史实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13分)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材料二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材料三如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他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
(2)材料二“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是指怎样的社会状况?它给欧洲文坛带来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答案:(1)图三。

理由:图一、图二带有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画中的人物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图三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

(2)状况: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影响: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兴起。

(3)特点: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4)认识:一定时代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