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溶液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学案
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学习目标】知识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定。

2.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导电能力的强弱的判定。

3.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判定。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5.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能力点:1.观察能力2.分析思维能力
小结:溶液导电性不同−
−→
−→
−是由于电解质
−是由于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
的电离程度不同−
−是由于电解质有强弱之分,这与电解质的化学键有密切关系。

−→。

电离平衡的表示——电离方程式
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不完全的,因此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电离过程时是可逆的。

一元弱酸、弱碱一步电离,如:HAc H+ + Ac-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如:
H2CO3H+ + HCO3-(主)
HCO3-H+ + CO32-(次)
多元弱碱的电离过程比较复杂,通常一步写出,如:
Fe(OH)3Fe3+ + 3OH-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回忆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阅读课本P32页有关内容,解释氢氧化铝为什么显两性,简单总结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例7.能正确表明0.1mol/L醋酸用水稀释的图象是下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氢离子浓度) ( ) 能表明纯醋酸加水电离的图象是(横坐标表示加水量,纵坐标表示电离程度) ( )
【达标练习与作业】
一、课本P32~33页习题1~6题
二、补充练习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稀硫酸(2)碳酸氢钠溶液
(3)氯酸钾溶液(4)硫酸铁溶液
(5)氢氧化铁溶液(6)硫化氢水溶液
(7)氨水(8)硫酸钡溶液
2.某固体化合物R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中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为非电解质B.R为强电解质
C.R为弱电解质D.R为离子晶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只由它的浓度决定
B.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没有本质的区别
C.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人20mL 4mol/L的醋酸和20mL4mol/L的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再试验,则( ) 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B.灯光变暗
C.灯光变亮D.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能溶于水的电解质,在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
B.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过程都是离子键被破坏的过程.
D.氯化氢是电解质,因此盐酸和液态氯化氢都能导电
6.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酸:盐酸、硫酸、磷酸,当它们体积均为10mL 时,溶液中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盐酸、硫酸、磷酸B.硫酸、盐酸、磷酸
C.磷酸、硫酸、盐酸D.磷酸、盐酸、硫酸
7.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HAc H+ + Ac-,
若使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醋酸钠晶体B.0.1mol/L的盐酸.
C.氯化钠晶体D.通人氨气
8.等质量的锌粉,分别放人下列各溶液中:①1mol/L的盐酸(室温) ①1mol/L 的醋酸(室温) ③1mol/L的盐酸中加入少量食盐(室温) ④1mol/L的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室温) ⑤1mol/L的盐酸(40℃)各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可表示为( )
A.⑤>③=①>②>④B.③>⑤>①>④>②
C.⑤>①>③>②>④D.⑤>③>①>④>②
9.H+离子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

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③④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⑤
第二节电离度
【学习目标】知识点:1.电离度的定义及表达式;2.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3.有关电离度的计算。

能力点:归纳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电离度的定义及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电离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有关电离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设计】
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有关知识,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是部分电离的,从而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及其衡量方法。

阅读课文P34~35页内容归纳:
一、电离度的定义及表达式
1.定义:。

2.表达式:。

理解:①电离度的概念只适用于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的弱电解质。

②表达式中原有分子总数是指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分子数的总和。

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

二、电离度的影响因素
1.内因:由弱电解质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来决定。

一般说来,。

2.外因:与溶液的浓度、温度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①浓度:对于同一弱电解质来说,溶液越稀,其电离度越大,这是由于。

②温度:温度越高,电离度,这是由于。

③酸碱性:由于我们讨论的弱电解质大多是弱酸、弱碱,因此,溶液的酸碱性对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有很大的影响。

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会促使醋酸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而加入浓盐酸会抑制醋酸的电离。

怎样理解?
注意:①比较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时必须注明浓度、温度(不注明温度时通常指25℃)。

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大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一定增大。

例1.下列一水合氨溶液中电离度最小的是( )
A.20℃0.1mol/L B.30℃0.01mol/L
C.20℃0.01mol/L D.30℃0.1mol/L
例2.将一定体积的0.1mol/L醋酸溶液蒸发掉1/2体积的水(假设CH3COOH 没有挥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H+)减小B.电离度减小C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D.中和此溶液所需0.Im01/L NaOH溶液的体积减小
例3.H+离子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

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③④⑥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⑤
三、有关电离度的计算
根据电离度的定义可知,电离度相当于化学平衡反应中的转化率,故其计算模式与化学平衡的计算相似。

同时注意:对于一元弱酸HA,若其溶液浓度为C 酸,电离度为α,则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为:
[H+]=C酸α。

对于一元弱碱,则[OH-] =C碱α。

例4.在1L浓度为c mol/L的弱酸HA溶液中, 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 mol,则HA的电离度是()
A. n×100%.
B. n/2
C. (n –1) ×100%
D. n%
【达标练习与作业】
一、课本P35~36页习题1~5题
二、补充练习
1. 足量镁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
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MgO B.H2O C.K2CO3D.CH3COONa
2.若0.01lmol/LHF 的电离度为α,则在1L 该溶液中,H +、F -、HF 分
子的总数是 ( )
A .0.02α
B .(1+2α) ×6.02×1021
C .0.01+α
D .(1+α) ×6.02×1021
3.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A. O H NH C OH
]
[⋅- B. ][23-⋅OH C O H NH
(
(892一级和二级电离:
H 2A H + + HA —, HA — H ++
A 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度α(H 2A) >α(HA —),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 .0.01mol/L 的H 2A 溶液
B .0.01mol/L 的NaHA 溶液
C.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mol/L的NaOH与0.02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选择填空(填代号):
(1) c(H+)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 c(H2A)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 c(A2-)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第三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学习目标】知识点:1.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
2.溶液的酸碱性及判断;
3.溶液的pH值及其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4.有关pH值的计算;
5.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6.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能力点: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溶液的pH值及其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学习难点】有关pH值的计算
【学习过程设计】
一、水的电离
阅读课本P36~37页内容,明确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电离的过程是可逆的吸热过程。

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其电离度增大。

得出水的离子积的定义:。

常温(25℃)时,纯水中Kw= 。

【强调】:1.常温下Kw=[H+] [OH-] =1×10-14不仅适用于纯水,还适用于稀的水溶液(包括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在任何情况下,[H+]或[OH-]都不会等于零,所以在任何水溶液中H+和OH-总是同时存在,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2.由于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H+]=[OH-] >10-7mol/L,Kw=[H+] [OH-] >1×10-14;如100℃时Kw=[H+] [OH-]=1×10-12。

3.在不同溶液中,[H+]和[OH-]不一定相等,但任何溶液中由H2O 电离出的[H+]和[OH-]总是相等。

4.Kw=[H+] [OH-]式中[H+]和[OH-]均只表示整个溶液中的[H+]、[OH-]的总物质的量浓度,不代表其他浓度。

要辨析清楚酸溶液中[H+]和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碱溶液中[OH-]和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

例如:0.1mol/LHCl中[H+]的浓度等于HCl电离出来的[H+] = 0.1mol/L和水电离出来的[H+]之和,由于水电离出来的[H+]很小而忽略不计,故溶液[H+] = 0.1mol/L,由Kw=[H+] [OH-]得,[OH-]=Kw/[H+] =1×10-13mol/L,则由水电离出来的[H+] = [OH-]=1×10-13mol/L
例1.把1ml 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的溶液,则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接近于()
A. 1.0×10-4mol/L
B. 1.0×10-8mol/L
C. 1.0×10-11mol/L
D. 1.0×10-10mol/L
二、溶液的酸碱性
通过对水的离子积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任何水溶液(通常讨论的是稀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且它们的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都是一个定值(常数)那么怎样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呢?
阅读课本P37~38页内容,总结:
例3.将pH =4的盐酸与pH=2的盐酸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 2.0
B. 2.3
C. 3.5
D. 7.0
例4. 将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小结:有关pH计算的类型
⑪强酸、强碱
⑫弱酸、弱碱
⑬强酸与强酸混合
⑭强碱与强碱混合
1
C.氢离子浓度变小D.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小
4.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为11,则由NaOH电离出的OH-离子浓度和水电离的OH-离子浓度之比为( )
A.1010:1 D.5.0×109:1 C.108:l D.1:1
5.pH=12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二者的pH的关系是( )
A.氨水的pH大于氢氧化钠的pH
B.氨水的PH小于氢氧化钠的pH
C.都比原来的小
D.氨水比原来的大,氢氧化钠比原来的小
6.将0.1mol/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在稀释过程中( )
A.溶液中CH3COO—个数增多,CH3COO—的浓度也随之增大
B.溶液中H+个数增多,pH增大
C.溶液中H+个数减少.pH减小
D.溶液中CH3COOH的分子数减少,CH3COOH的浓度减小
7.关于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醋酸中CH3COO—浓度等于盐酸中的H+浓度
B.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它们恰能中和等质量的氢氧化钠
D.同等程度稀释时,CH3COOH溶液的pH上升较多
8.使10mL硫酸溶液的pH由1变为2的方法是( )
A.加10mL0.01mol/LNaOH溶液
B.加10mL水稀释
C.加入45mL0.01mol/LlNaOH溶液
D.加90mL水稀释
9.分别在pH=2的酸和pH =12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H2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其原因可能是( )
A.两溶液体积相等,酸是多元强酸
B.两种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
C.酸溶液的体积大于碱溶液的体积
D.酸是强酸,浓度比氢氧化钠溶液大
10.下列各种酸溶液的PH相同,其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CH3COOH B.HCI C.H2SO4D.H3PO4
11.现有室温下A、B、C三种溶液,其中A溶液的pH = 4,B溶液的[OH-] =10-12mol/L,C溶液是浓度为0.1mol/L、电离度为1.3%的一元弱酸溶液,则A、B,、C三种溶液的酸性从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B>C>A D.B>A>C C.C>B>A D.C>A>B
12.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
AG =lg[H+]/[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性溶液的AG=0
B.酸性溶液的AG<0
C.常温下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常温下0.1mol/L盐酸溶液的AG=12
13.已知某种浓度氨水的pH=11,它的电离度刚好与pH=3、浓度为Amol/L 的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相等。

则该氨水的浓度为
mol/L,在50m1这种氨水中,需溶于mol NaOH,方能使混合溶液
的pH变为约13(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并解释其理由。

第四节盐类的水解
【学习目标】知识点: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实质
2.盐类水解的规律及盐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方法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5.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盐类的水解规律
盐类的水解跟生成这种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课本P44~46页有关内容,了解盐类的水解过程,及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然后归纳总结:
盐类的水解规律小结: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弱相对定。

注意:①弱酸的酸式盐中的酸式酸根离子既可以水解,也可以电离,如果水解的程度大,则显碱性,如果电离的程度大,则显酸性。

如:NaHCO3溶液显碱性;NaH2PO4溶液显酸性;Na2HPO4溶液显碱性。

②弱酸弱碱盐可发生双水解,双水解一般情况下较剧烈,可以进行到底,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它们水解的相对强弱。

如CH3COONH4溶液显中性;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找出盐类组成中会发生水解的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直接写出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②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

在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NH3·H2O、H2CO3)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因为Na2CO3、Al2(SO4)3、Na2S等盐溶于水时无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的实验现象。

③盐类的水解是可逆反应,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中一般不写等号而写可逆符号。

④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第一步比较容易发生,第二步比第一步难。

水解时以第一步为主。

对于多元弱碱由于其分步水解过程较复杂,一般直接表示其过程。

⑤弱酸弱碱盐发生的双水解反应,如果有沉淀或气体生成,则可以进行到底,之间用“=”表示,同时沉淀、气体分别用“↓”“↑”等符号表示。

例1.写出下列盐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⑪NaHCO3溶液⑫(NH4)2SO4溶液⑬K3PO4溶液⑭Mg(NO3)2溶液⑮Al2S3溶于水⑯CH3COONH4溶液⑰AgNO3溶液⑱C6H5ONa溶液
二、盐类的水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 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形成过程:。

2. 水解平衡的特点:。

3. 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⑪本性,由盐本身的结构、性质来决定。

即越弱越水解
⑫温度:由于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故:。

⑬溶液的浓度: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样,稀释可以促进水解。

⑭溶液的酸碱性:H+可以抑制阳离子的水解,促进阴离子的水解;OH-能抑制阴离子的水解,促进阳离子的水解。

例2.已知,FeCl3溶液存在如下水解平衡:
Fe3+ +3H2O Fe(OH)3 + 3H+ - Q 根据条件填写下表空白:
例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 HY HZ HX
3.比较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
例6.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H4+]>[Cl-]>[H+]>[OH-] (B)[NH4+]>[Cl-]>[OH-]>[H+]
(C)[Cl-]>[NH4+]>[H+]>[OH-] (D)[Cl-]>[NH4+]>[OH-]>[H+]
4.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例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有( )
A.在pH=7的溶液中:Al3+、NH4+、SO42-、AlO2-
B.在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2-、S2O32-、SO32-、SO42-
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Fe2+、I -、NO3-、ClO-
,

1.将滴有甲基橙的醋酸钠饱和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 )
(A)黄色不变(B)黄色变橙色
(C)黄色变红色(D)橙色不变
2.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mol/L与Bmol/L,则A与B的关系为( )
(A) A>B (B) A=10-4B (C)B=10-4A (D)A=B
3.CH3COOH 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的稀溶液,其pH值为
4.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的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4.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碱过量(B)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生成的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5.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A)适量的HCl (B)适量的氨水
(C)适量的NaCl (D)适量的NaOH
6.将0.2mol/LCH3COOK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H3COO-]=[Cl-]=[H+]>[CH3COOH]
(B)[CH3COO-]=[Cl-]>[CH3COOH]>[H+]
(C)[CH3COO-]>[Cl-]>[H+]>[CH3COOH]
(D)[CH3COO-]>[Cl-]>[CH3COOH]>[H+]
7.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则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Ac-]>[Na+] (B) [HAc]>[Ac-]
(C)2[H+]=[Ac-]-[HAc] (D)[HAc]+[Ac-]=0.01mol/L
8.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够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Cl-、SO42-(B)Na+、AlO2-、NO3-、CO32-
(C)Na+、H+、NO3-、SO42-(D)Na+、SO42-、S2-、Cl-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Na+ Ba2+ Cl-SO42-
B.K + AlO2-NO3-OH-
C.H + NH4+ Al3+SO42-
D.H + Cl-CH3COO-NO3-
10.为除去Zn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2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某些试剂设法将Fe2+转化为Fe(OH)3沉淀,然后过滤.为此,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哪些试剂( )
A.NaOH
B.ZnO
C.Cl2
D.氨水
1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 ①(NH4)2SO4, ②NH4HSO4, ③NH4Cl , ④(NH4)2CO3, ⑤NH4HCO3, ⑥(NH4)2Fe(SO4)2, ⑦NH3·H2O 按[NH4+]由大到小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12.实验室配制下列溶液时,常加入相应的某种试剂,请指出其作用:
(1)配制FeCl2溶液时,既要加少量的稀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又要加少
量的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NH4)2S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_。

(3)配制碘水时,常加入少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配制即用的KMnO4溶液时,常加入稀_________,其作用是___ _ 。

13.填空:⑪碳酸钾的水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原因
磷酸跟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
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找出酸和碱两溶液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

2.关系:当m元酸和n元碱恰好中和时
若是一元酸与一元碱反应则:
很显然如果已知四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

例1.中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25.00ml,需加入0.2000mol/L的盐酸溶液
12.5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酸碱中和滴定的定义:。

4.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阅读课本P51页内容明确其关键为
⑪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溶液的体积测量体积一般用滴定管,了解滴定管的类型、结构、刻度及精确度、特点(见后面)。

⑫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甲基橙等。

注意:①中和滴定不选用石蕊指示剂;②已知浓度强酸滴定未知浓度强碱一般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③已知浓度强碱滴定未知浓度强酸一般选用酚酞指示剂。

为什么?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用已知浓度的0.2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

1.仪器和药品:
了解中和滴定管所用仪器的名称、特点、异同点和使用的正确方法。

Ⅰ.酸式滴定管(常用有25mL和50mL两种):
(1)构造特点:①下端为磨口活塞;②有“25℃,25mL”的仪器规格标志;③“0”刻度在管的靠上端部位;“25”mL在管的靠下端部位,从0到25最多可以准确量25mL溶液,全部盛满溶液时体积多于25mL。

④最小刻度为0.1mL,允许估计至0.01(有时可以为0.02mL),因此读数的精确度为0.01mL。

(2)使用范围:因为碱腐蚀磨口玻璃塞,不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碱或碱性(如纯碱)溶液,可以准确量取酸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3)检漏:滴定管中装适量水,旋转活塞,进行检查.若漏水,可在活塞两端均匀涂上适量的凡士林。

(4)洗涤:要经过三洗过程:水洗、蒸馏水洗、再用少量所要量取的溶液(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2~3次后备用。

(5)操作:使用时左手控制活塞,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后,无名指和小指弯向掌心,转动活塞,动作轻缓自然,协调,注意不要把活塞拉出。

(6)排除气泡的方法:快速放液体法,慢速放液体法,倾斜滴定管快或慢放液体法。

Ⅱ.碱式滴定管(常用有25mL和50mL两种):
(1)构造特点:与酸式滴定不同的只是下端为带光滑玻璃小圆珠的橡胶管;其它特点与酸式滴定管相同。

(2)使用范围:因为酸腐蚀橡胶,不能碱式滴定管量取酸或酸性(如NaHSO4)溶液的体积,也不能量取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橡胶)溶液的体积;可以准确量取碱或碱性溶液的体积。

(3)检漏:加水试,若漏水则需换较小的橡胶管。

(4)洗涤:同酸式滴定管。

(5)操作: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稍向一侧挤压橡胶管,不能用大力向中心挤压,这样挤不出液体,也不能向上或向下挤压,这样会把小玻璃珠挤向上或向下,堵住液体的下流。

(6)排气泡:将胶头横向或稍向上轻轻挤压,使液体流出。

2.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⑪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⑫检查滴定管;⑬用标准液润洗碱式滴定管;⑭取标准氢氧化钠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⑮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读刻度时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等。

⑫引起测定结果偏低的操作: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未用待测液进行润洗;滴定时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未充满液体;读数时先仰后俯;滴定中锥形瓶里的液体摇出瓶外和判断终点过早等。

⑬不引起误差的操作: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就直接用来盛放待测液;为了较好地观察终点,滴定前,有时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待测液稀释。

例3.试分析下列中和滴定操作错误引起的误差为什么是括号内的结果:
A.偏高
B.偏低
C.不影响
D.无法确定
⑪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A )
⑫滴定过程中摇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液体摇出瓶外( B )
⑬滴定前滴定管液面略低于0刻度,记下其读数( C )
⑭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A )
⑮量待测液的滴定管开始时有气泡,后来气泡消失( B )
⑯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终点时溶液红色消失后又变红色( B )
⑰读标准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B )
⑱用滴定管量待测液体积,调零时读数仰视,最后读数平视( A )
【达标练习和作业】
一、课本P54页习题
二、补充练习:
⒈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流下排出,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40.0mL
B.40.0mL
C.小于40.0mL
D.10mL
⒉准确量取25.00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⒊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⑤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
A.⑤①②③④
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⒋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石蕊,由蓝变红
B.甲基橙,由橙变黄
C.酚酞,红色褪去
D.甲基橙,由黄变橙
⒌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0.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为( )
A.6.9~7.1
B.3.3~10.7
C.4.3~9.7
D.6~8
⒍中和相等体积、相同pH值的Ba(OH)2、NaOH、NH3·H2O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三者的关系为( )
A.V3 >V2 >V1
B.V3 =V2 > V1
C.V3 >V2= V1
D.V1 =V2 >V3
⒎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可能造成结果可能偏高的操作是( )
A.滴定管未洗干净,滴定终点时管内壁挂有液珠
B.装有待测液的锥形瓶未洗干净,内壁上有水珠
C.滴定过程中活塞处出现液滴
D.摇动锥形瓶时不慎有液滴溅出
⒏将Na2CO3样品溶于水并定容后,取出一定体积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Na2CO3溶液的浓度,继而求出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当样品溶液中含有下列某种杂质时,所测定的结果偏高的是( )
A.NaOH
B.NaCl
C.NaHCO3
D.K2CO3
⒐在10mL0.20mol/L的HxROn的酸性溶液中,滴入16mL0.25mol/L的M(OH)y 的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x与y的比值是( )
A.1:2
B.2:1
C.1:3
D.3:1
10.⑪右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A为4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mL
⑫右图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液面处的
⑫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
⑬锌片的质量将有什么变化?
⑭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分析两极各发生了什么反应?
⑮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来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小结]
⑪原电池的定义:
⑫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⑬原电池的原理:
[讨论]原电池反应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异同?
[应用]
⑪制作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家庭小制作]根据原电池原理,利用家中现有材料,动手制作一个小电池,并考虑如何进行改进。

了解干电池的材料、成分、制作原理及特点。

⑫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⑬判断金属腐蚀的快慢。

例1.下图中的装置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例2.把金属M放入盐N(NO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N2+ =M2+ +N,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M和N都不跟水反应
B. M和N用导线连接放人稀H2SO4中,一定构成原电池,且N 极上有H2放出
C. M和N用导线连接并平行放入N(NO3)2溶液中,一定构成原电池
D.由M和N构成的原电池,M一定是负极,且N上一定产生H2
例3.根据下列实验事实(1)X+Y2+=X2++Y;(2)Z+2H2O =Z(OH)2+H2;(3)Z2+离子的氧化性比X2+弱;(4)由Y、W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 ,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X>Z>Y>W B.Z>W>X>Y
C.Z>X>Y>W D.Z>Y>X>W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阅读课本P56~61页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金属腐蚀的类别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