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北师大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点聚焦
考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
考点2改革开放
考点3科技成就
考点4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5“一国两制”及港澳回归1. “一国两制”的构想
2.港、澳回归
(1)过程:①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1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②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港澳回归原因:①综合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一国两制”构想科学正确③港澳人民的支持
特别提示
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最突出的不同是社会制度不同
考点6海峡两岸的交往(台湾问题)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元朝时期设置澎湖巡检司。

2.台湾第一次与大陆分离回归:明末,荷兰侵略者入侵台湾,1662
年,郑成功打败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台湾第二次与大陆分离回归:1895年《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岛给日本,后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
4.台湾第三次与大陆分离:因为国共内战,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直到现在。

5.我国现在对台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考点7新中国民主法制历程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 “文化大革命
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刘少奇案”成为共和国最大一起冤案。

4. 1982 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

5. 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的法律。

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考点8
①l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

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考点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酝酿)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
3.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发展)
4.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善)
5.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确定)
特别提示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内容),他
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是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第二次是农业合作化,它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3)第三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提高了公有化程度和扩大了公有制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第四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