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例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情况,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干预措施依据。

方法: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所有死亡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011年新生儿死亡65例,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61.3%。

65例死亡新生儿中,早产低体重儿占36.9%,先天异常占20.0%,新生儿窒息占18.5%,其他占24.6%。

结论:加强围产期管理,预防早产及严重畸形儿的出生,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提高早产几成活率,减少窒息,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标签:新生儿;死亡率;早产儿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新生儿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死亡率非常高,约占婴儿死亡的三分之二。

因此,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对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对本院2011年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本地区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干预措施依据。

1.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所有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死亡的新生儿死亡原因。

所有死亡新生儿均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CM)确定死因,填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的为妊娠满28周,28d内死亡的新生儿(包括本市及非本市户口居住者)。

2.结果
2.1新生儿死亡概况
2011年全院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10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65例,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61.3%。

其中男30例(46.2%,30/65),女35例(53.8%,35/65)。

出生后24h内死亡21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32.3%;出生后1~7d死亡29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44.6%;出生后8~28d死亡15例,占新生儿死亡总数的23.1%。

2.2新生儿死亡原因及构成比
65例死亡新生儿中,早产低体重儿24例(36.9%),先天异常(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无脑儿等畸形)13例(20.0%),新生儿窒息12例(18.5%),其他16例(24.6%)。

3.讨论
由于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经济环境等不同,新生儿死亡率、死亡原因等均存在地域性差异。

目前全球新生儿死亡人数较过去有显著下降,但新生儿死亡占儿童死亡比例却在升高,1990~2009年全球新生儿死亡数从每年460万人减少到330万人,而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比例则从37%上升至41%。

2011年柳州市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84‰,新生儿死亡率为3.36‰,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比例为57.5%。

本院2011年全院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10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65例,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61.3%,本院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超过一半,与李菊香等报道的69%及2011年柳州市区新生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比例相接近,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本资料显示,本院新生儿的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低体重儿(36.9%)、先天异常(20.0%)和新生儿窒息(18.5%)。

早产低体重儿占第一位,与李菊香等报道新生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致。

避免早产、降低早产的发生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发生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窒息、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早产的原因很多,有产妇因素、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儿因素等,因此,需提高孕期保健质量;做好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做好自身防护;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对高危孕产妇、高危胎儿、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有早产先兆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肺功能成熟,产、儿科加强合作,积极推广新法接生及窒息复苏技术,提高新生儿科抢救能力,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先天异常在死亡原因中排第二,而在刘伟所报道的新生儿死亡原因排名中先天异常排第三。

避免新生儿出现先天异常,产前预防及保健至关重要。

先天异常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肠闭锁、无脑儿等先天畸形,是指新生儿在出生时机体就已经存在的畸形及缺陷。

为避免先天异常的出现,孕产妇应选择最佳婚孕年龄,做好孕期保健,怀孕前后3个月添加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预防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遗传倾向的做好遗传咨询及遗传病筛查,预防遗传代谢病,配合彩超筛查器官发育情况以及完善系统的产前检查,及早终止异常儿妊娠,避免缺陷儿进入围生期,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目的。

新生儿窒息亦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别文琴等报道新生儿死亡的第一原因为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缺氧可导致全身多器官损伤,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呼吸衰竭、肺出血、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出现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因此,提高新法接生,减少窒息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又一重要措施。

随着本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数量已经较过去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数量也明显降低,但各地区复苏技术不均衡,特别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新生儿窒息,以及由于窒息导致的死亡,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和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

总之,本院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与刘伟等报道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根据本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预防早产及严重畸形儿的出生,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儿科医疗质量,减少窒息的发生,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加强新
生儿早期保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