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像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纵观古今,无论是以技术革新推动时代发展的科学家,还是以精神内涵引领社会进步的文学家、艺术家,神奇的想像都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青少年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世界在孩子的想像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要借助于想像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是他们的天性。

孩子们的想像世界是那样瑰丽神奇,我们如果能让其以合理化的创新成果展现在我们眼前,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那么他們就会拥有想像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为他们会从自己想像的成果中再次走向实践的成功。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从课文中引发想象
入选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其选材构思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材料。

如《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对葫芦的欣赏天赋遭到自以为是的大人们的愚昧压制后,他选择了退出。

读到这里,我们除了对大人们的无知很愤怒外,还对清兵卫天才的被埋没深表惋惜。

到这里故事已结束,作者却在文末有这样的一句话:“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我引导学生想象下去:“故事接下来又会如何呢?”学生们的想象力一下子被激发了,有的说:“清兵卫痴迷于绘画,每天眼中所见的全是各种色彩的组合,他画出来的画总是千奇百怪的,明明是牛,却长了一双翅膀,蚂蚁成了探险先锋,而南瓜竟长到了树上……长辈们都批评他的画是在浪费纸张。

父亲粗暴地撕毁了他所有的作品,而侥幸提前寄出的一幅画却获得了‘世界儿童绘画大赛一等奖’。

”有的说:“清兵卫痴迷于绘画,画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刚开始他的父亲反对他画画,可是他的葫芦卖出了天价的事不胫而走,让父亲看到了他的才智,从而鼓励他继续画下去,最终他出名了。

”还有的说:“清兵卫尽管致力于画画,但终于没有画出像样的画儿。

原来,一个人的天赋是有限的,在这方面是天才,在别的方面却终究难以崭露头角。

清兵卫在欣赏葫芦方面是天才,画画却不行,他天才的陨没令人扼腕痛惜。

”让学生把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想象形成文字,再加以润色,必是立意新颖、文辞皆美的好文章。

二、从大自然中感悟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苍白的,没有理性的文章是肤浅的。

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

如布置学生写关于桂花树的作文,学生很容易把桂花树的外形写出来,而忽略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思考。

树本无情,它的精神是观察者通过自身的体验赋予它的,就像白杨树本身只是树,而茅盾却赋予了它坚强不屈、力争上游、勇于抗争的精神;常春藤本身只是藤,而陆蠡却赋予它为追求光明而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在观察、写作桂花树的时候,
我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桂花树的内在精神:由叶片的四季常青想到它旺盛的生命力,再联想到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由叶片在春季换叶想到它那坚守岗位、乐于让贤、“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再由树形想到它时时保持自己优雅形象的君子之风……这样,学生笔下的桂花树就不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某一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如此一来,作文中心突出、立意高远,体现了文章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主旨。

三、引发学生想象的迁移
作文要求内容真实,不能杜撰,要有真情实感。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个真实是相对的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

作文的真实可以在事件、人物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

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在作文时的想象才能打开,思路才不会堵塞,才会产生创作的激情。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荷叶、湖水的描绘细腻传神,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据资料查证,当时朱自清面对的荷塘其实已风光不再:塘里水已干涸,荷叶已枯萎,满眼一派颓唐之景。

为何他却能写下动人的篇章?那是因为他作文时眼前虽然没有那个美景,但他见过,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他巧妙地把“类似之景”移植过来了。

四、利用集体力量丰富想象
看法和感受的多寡决定了想象的外延。

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素材,个人的看法和感受是趋于片面的,而众人的看法和感受则有聚沙成塔的作用。

这个时候,充分利用众人的力量,可以使想象插上神奇的翅膀。

如上《月光下的遐思》作文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月光下你会有哪些遐思?”据笔者在课堂上检测,12%的学生约有5种遐思,80%的学生约有3种遐思,8%的学生则不能引起遐思。

很明显,班级整体学生的想象是不够丰富的,这直接制约着此次作文的质量。

于是,我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让组员把“遐思”记录在卡片上,再派组长到其他多个组“取经”,并将其记录到卡片上,回到组内进行讨论。

这样,每组的“遐思”约达10个之多。

面广了,他们有了很多可以讨论的东西,学生的想象之路向四面延伸,在交流中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碰撞,达到了共鸣,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只想一吐为快。

此时再让他们作文,已经不是难事。

“想像,它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实、丰富,它是一种生动的审美再创造,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作文教学要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放在首位,依据写作规律和青少年的特点去寻求培育作文创新能力的科学途径。

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想像力第一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