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何乔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历史】何乔远
何乔远(1558~1631),字?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明?晋江人,是杰出的
方志史学家。

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何乔远宅在泉州郡城东街莱巷。

何乔远一家是我国少见的方志家族。

其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
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

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
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潭阳文献》。

父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
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闽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时代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稍长,读书过目成诵,厌塾师句读,赠公独教之。

年十四五,即攻古文词,有志圣贤之学,未肯俯首举子业以希
急售。

年十九,与兄大理乔迁同领乡书。

时与杨文恪道宾、庄户部履明、李左相梦麟、山人黄克晦结社,称‘五子’。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稍长,奇伟不凡。

父炯置膝,曰:‘必亢吾宗!’
五、六岁,工楷书。

八岁,父试以骈语曰:‘乍雨乍晴天未定。

’即对曰:‘有麟有凤国将兴。

’知为国桢。

命破题,题为‘冉有某句不称贤者,而门人之父曰误矣。

’曰:‘聚敛附益,乌得贤!’一生清白,已见其概。

携笔入学舍,仲父措笔命破题,应声曰:‘观孺子之妙手,
察良工之苦心。

’又知其必以作者名世。

就塾,藏诗几中,塾师命弃去,即厌归。

独遵父教,博综经、史、子、集,《文选》、《唐诗》过目成诵。

十四五,即工古文词,复锐志举业。

父炯摩其顶曰:‘今词林惟荆石王公(王锡爵)为闻人,儿当拜其门下!’而督学胡公二溪拔乔远应儒士荐,时年十九,与兄乔迁同登万
历丙子(万历四年,1576年)乡榜。

丁丑(万历五年,1577年),归娶。

与兄乔迁、杨文恪(杨道宾)、陈及卿、李世祯、山人黄克晦(《泉州人名录?杨道宾、黄克晦》)结社赋诗,有‘温陵五子’之称。


早年事迹
刑部云南司主事、礼部精膳司员外、礼部仪制司郎中
《明史?何乔远》:“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历礼部仪制郎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万历十四年成进士,
除刑部主事,历仪制司郎中。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壬午(万历十年,1582年),赴公车。

父炯殁于家,痛泣几绝,赋《攀木篇》;于巾轴中得裹父齿,作《泣齿文》。

服阙,矢志奉母,不赴春宫;母以贫故,累趣之。

万历丙戌(万历十四年,1586年),成进士,果出荆石王公锡爵手拔;而母林氏已先于正月即世,闻讣殒地复苏,徒跣奔归。

襄事竣,释服谒选。

过苏(苏州),贽诗文于王?州(王世贞,号?州山人),大加引重。

冬,至京,顿城外,不受入觐官帕金。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四月,选授刑部云南司主事。

西曹多暇,与戴亨融、袁君学、吴文仲、王惟允过从论诗,为《刻烛吟》。

擢礼部精膳司员外、仪制司郎中。


疏谏“三王并封”
《明史?何乔远》:“神宗欲封皇长子为王,乔远力争不可。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时光宗为皇第一子,
十二龄未册立。

神宗传谕礼部将三皇子并封,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乔远上疏,
以祖训无待嫡之条,请行册立。

于是并封议寝。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时有‘三王并封’之旨,上疏言:‘恭绎祖训,震
器不可以久虚,国本不可以徐定。

’其议始寝。


疏救同官陈泰来等
《明史?何乔远》:“同官陈泰来等言事被谪,抗疏救之。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考功郎赵南星被斥,
陈泰来、顾允成等俱论救,镌秩。

乔远抗疏极言之。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考功郎赵南星被斥,陈泰来、贾岩、薛敷教、顾允成、张纳陛、于孔兼等论救,镌秩。

乔远极言不宜为宰执报复。


上言阻日本封贡事
《明史?何乔远》:“石星主封倭,而朝鲜使臣金?泣言李如松、沈惟敬之误,致国人
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

乔远即以闻,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帝颇心动。

而星坚持己说,疏竟
不行。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倭攻朝鲜急,大司马
石星?懦,至为请封贡。

乔远疏言‘其以和欺主’,因进累朝驭倭故事力阻之。

而星坚持
已说,疏竟不行。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万历二十年,1592 年)倭(日本)攻朝鲜急(朝鲜王京陷落。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提督李如松率兵援朝,先胜后败,形势紧急)。

兵部尚书石星?懦,为(日本)请封贡;而朝鲜使臣金?泣言:‘李如松、沈惟敬之误,致国人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


乔远上言兵部失策,而一再上王荆石(王锡爵)书:‘不当徇私人,听封贡。


其后东事(日、朝战事)数年始解,石星(因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丧失国格)毙狱,人
愈服其胆识。


力主京考、首发宗室入仕之法、强精吏事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甲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科臣议欲典衡,乔远力主京考为是。

而宗室入仕之法,亦乔远首发之。

会肃藩王薨,其子请袭,贿中贵得封。

乔远力言藩府宜终三年丧,拒所请。

中贵无以
难也,然挟恨刺骨矣。

郑世子载?辞爵,议封其子翊锡,以成其让。

晋藩新?、新牛?(“牛?”合一字)当封,为猾胥所抑,冒给月饷,立覆故牒,笞吏,还其封。

其强精吏事,人?服,不能欺。

浙生王某中顺天乡试,以冒籍革;复中于浙及应天,均以坐革之案难之。

乔远曰:
“有才如此,岂他籍、本籍禁锢之耶!”为复之。

儋贡生范时化牒殁于水,路远不能归取牒,赴部诉于乔远,即准入试。

十五年后,范
令永春,通刺称‘门生’,骇之,范缕述,始知。


坐累谪广西布政司经历、假归
《明史?何乔远》:“坐累谪广西布政使经历,以事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坐累谪广西布政司经历,以事假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属有宗室名封之事,本尾误遗乔远衔名,主事洪桂渚对读不及详,坐‘奏牍不恭’例罚俸;中贵吹求,六改旨,谪添注广西布政司经历(职掌出
纳文书)。

吏请委罪于洪,叱去之;洪亦作疏愿自受,亟止之。

不数日,洪改吏部,叹曰:‘我误何长官,敢就职耶?’即告归。

乔远赴粤,慷慨夷犹,无迁谪意。

以元配温氏不禄(病亡),假归;赋《悼亡》诸篇。


何乔远谪广西时,翰林院检讨区大相题五言律《送何仪部稚孝谪桂林》一首(见于清?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持赠:“长沙非不远,南去更萧森。

谪宦楚山尽,独
行湘永深。

乡书同雁少,官舍共猿吟。

今夕怀人梦,随君到桂林。


〖注〗区大相:字用孺,号海目,广南高明(今广东高鹤县)人,为文有奇气,下笔
千言立就,万历己丑(1589年)进士,官翰林检讨,历赞善中允,掌制浩,居词垣15年,工于诗,持律既严,铸词必炼,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有《太史集》、《图南集》、《濠
上集》等。

长沙:指汉?贾生谪长沙事。

里居二十余年
《明史?何乔远》:“里居二十余年,中外交荐,不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思北山先墓在焉,且
为赠公手植荔园,遂之镜石结土椽,世传镜山是也。

里居二十年,中外交荐,不起。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父旧居推任兄子,自寄居友人郭翁右舍二岁。

郡守程萝阳公重其风节,为构丙房一区,代刻其父《清源文献》、《王梅溪(王十朋)、真西山(真德秀)二公留墨》于郡邸。

(《泉州人名录?王十朋、真德秀》)
而窦淮南公来代守,益相契。

每事造庐问教,毫无所干;而为邑人条利病,不少靳。

开泉雅社,诸士问业云集,日与缙绅游士唱酬清适。

既而念词赋末技,无益身心;黾
勉不休,思绍先圣道脉,匾其父炯所居之东曰‘寡过斋’。

念北山(清源山)先墓在焉,为父手植荔园。

遂之镜石(位于赐恩岩西南麓与五台峰
东南麓交界处的醉月岩),结土屋数椽,名其斋曰‘自誓’。

割麦、掘番薯为饭;客至,
沽村白与醉。

时从田父泥饮,不厌也。

(《泉州山川?赐恩岩?醉月岩》)
【是为“镜山书院”,故学者称乔远为“镜山先生”。

(《泉州书院?镜山书院》)
“自誓斋”西面有清泉一泓,脉脉往下流注,何乔远题“枕泉”两字。

又在醉月岩下
特建一亭,纪念李邴,取名“镜亭”,并于岩侧题字“宋?李邴结庐,明?何乔远构亭”。

(《泉州人名录?李邴》)】
每与许敬庵、李见罗、徐匡狱、范?阳、洪桂渚诸公论学,不分列门户,不支离心性,惟欲于庸德庸行步步绳尺,庶不负终岁请书求友之意。

《报许甸南书》,大略谓:‘《大学》一书,尽之‘诚意’。

所谓‘致知格物’,谓
必明于本末之物,穷至其理;然后知吾一念之微,可通天下国家之大。

而无敢有不诚其意,以明此德。

此‘精一’旨也,何必泥在一字一句之文!且如切如磋者,道学也;一语已尽,又不待补亡也。

’其于《六经》,多发前人所未发。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永春颜廷渠(《泉州人名录?颜廷渠》)以86岁高龄慕名到镜山探访,题下“不厌”二字,石刻今存,上款“万历甲辰年”,下款“左史八十六
翁桃源颜廷渠为稚孝先生书”。


戊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子九转殁,一孙亦殇;子妇王承静自经以殉。

椎楚之余,为之穿穴聚甓,庶几延陵之达焉。

(何乔远精神受到严重打击。

痛定之后,将精
力倾注在著作《闽书》和地方教育事业上。


先,丁未岁(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泉州府太守)程公萝阳复来观察,访之山中,为构阁曰‘天听’,己酉(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成。

乔远悬孔子像并图诸名贤,朔望拜焉。

【在“不厌”石以北又建一亭,是何乔远著述起居之处。

何氏逝世后,中丞苏家宏题“何南宫著书处”。


郡守姜同节入觐,越格疏荐。

少司农吕天池按粤西,括俸金为成祠宇,置祀田。

癸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门人林欲楫入都,谒叶向高;问:‘稚孝何如人?’楫曰:‘何师不讲道学,乃真道学。

生平得力,惟‘自誓寡过’,不求人知。


叶文忠(叶向高)叹曰:‘粹然君子也!’(《泉州人名录?林欲楫、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1612年)请郡守蔡五狱公(蔡继善)修罗一峰书院(《泉州书院?一峰书院》)。

因痛发先生所以取重者,只缘参透‘无为不为、无欲不欲’一章,书与郑孩如、唐见梅、韦衷芹、黄季◇(上‘山’下“弓攵”)、张元中率诸门人(在一峰书院)
集讲,以‘耻躬’名社。

尝题联座右曰:‘人心中无私便圣,天理内行事最乐。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后,求学者多,并求留宿)复于镜山下买田家数椽,为休山书院,匾曰‘耻躬堂’。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大学士叶向高(《泉州人名录?叶向高》)与南安
洪有声,晋江黄国、郭梦詹等四人到“镜山书院”访问,也留题刻石,至今尚存。


乔远家食几三十年,久无仕进意。

海内以乔远与邹南皋(东林书院首领邹元标)、冯
仲如(御史冯从吾)、赵鹤侪(考功郎赵南星),并称‘四君子’。

屡推汝宁通判、钦州
知州、光禄大理少卿,皆为中官奏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所著《闽书》脱稿。


晚年仕途
起光禄少卿
《明史?何乔远》:“光宗立,召为光禄少卿,移太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光宗即位,即召为光
禄少卿。

乔远以为大行而得迁,非臣子所忍言。

九月光宗崩,熹宗即位,叶文忠(叶向高
谥文忠)、邹忠介(邹元标谥忠介)二公先后以书道出处之义,天启元年(1621年)始赴阙。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登极八日,即起光禄少卿。

时邹南皋(邹元标)同起抵京,握手曰:‘吾道之硕果也!’
神庙(神宗)遗诏,仅起诖误诸臣;光庙(光宗)遗诏,所指仅国本诸臣。

乔远投谒
部院,请推广诏书论叙殁者,时议韪之。

七月,有山西典试之命。

阅卷详加评订,遂拔宗生二人;试录典雅剀切,南北群推。


太仆少卿
《明史?何乔远》:“移太仆。

王化贞驻兵广宁,主战。

乔远画守御策,力言不宜轻举。

无何,广宁竟弃。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移太仆。

王化贞驻兵
广宁,主战。

乔远画守御策,力言不宜轻举。

无何广宁竟弃,经、抚继逃,合疏请并逮治,时传为‘五少卿疏’。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还朝,晋添注太仆少卿。

时大清已取辽阳,朝中锐意恢复(巡抚王化贞驻兵广宁卫[今辽宁省北镇县]备战),
乔远疏‘且严守广宁’,人以为迂。

及广宁再陷,始服其先见。

(京师人心惶惶)每念神京单危,无人分忧。

其冬,谢绝入觐馈遗。

经臣熊廷弼、抚
臣王化贞先后逃(王化贞弃城逃跑,6万大军溃败),乔远属稿,与(大理寺少卿)冯从吾、(太常少卿)董应举、朱一桂、许维新等疏请逮治以正典刑,时传‘五少卿疏’。


左通政
《明史?何乔远》:“天启二年进左通政。

邹元标建‘首善书院’,朱童蒙等劾之。

乔远言:‘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

’语侵童蒙。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初,乔远与邹元标、
冯从吾皆于林居考德为事,而汪应蛟、杨东明、高攀龙、曹于汴一时同志并起废籍,因城
南建‘首善书院’。

科臣朱童蒙劾之,乔远言:‘书院上梁文实出臣手,义当并罢。

’再
疏不允。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天启二年,1622年)晋添注左通政。

(天启二年,1622年,五月)山东妖贼(白莲教)数万攻陷城邑(十月被镇压),疏言:‘赤子无知,请乘大捷之后,招抚赦宥。

’从之。

时朝士欲声李可灼红丸弑逆之罪,乔远引孝宗定李孜省、穆宗定金仿等罪为议,人谓
其识大体。

科臣朱童蒙劾邹元标建首善书院讲学。

疏言:‘书院上梁之文,实出臣手,当并黜。

’再疏,不报。


光禄卿、通政使、户部右侍郎、致仕
《明史?何乔远》:“进光禄卿、通政使。

五疏引疾,以户部右侍郎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仍用为光禄卿。

上荐举疏,举同县李光缙、永春李开芳、同安黄文照、海澄丁玉明、龙溪张燮及华亭
陈继儒,有旨议覆。

盖荐举久已不行,乔远复倡发之。

会旧病作,方志乞归,旋有银台(通政史)之命,言者谓其‘因病得升’。

乔远闻之,即日出国门,方上辞疏。

熹宗以乔远旧学清修,起用未久,不许。

再坚辞,疏凡五上,乃
晋户部右侍郎以归。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冬,进光禄卿。

洗手剔蠹,宿弊尽销。

以积劳成疾,乞归,不许。

(天启三年,1623年)仍擢通政史,言者谓‘因病得升’。

即日出都,抗疏力辞。

加户部右侍郎以归,橐中不满一金。


起南京工部右侍郎、兼署户、工二部、乞归
《明史?何乔远》:“崇祯二年,起南京工部右侍郎。

给事中卢兆龙劾其衰庸,自引去。

”古称工部首长为司徒,故时人称之为何司徒。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崇祯二年(1629年),台省交荐,特起南京工部右侍郎,具疏引年,甚切。

属有边警,慨然曰:‘此岂臣子高卧时也。

’立就道。

甫入都(留都南京),即上疏言:‘敌盘踞内地,须日夜挠乱之,毋以塘报为了事、截杀为虚名。

请开镇
江之练湖(南湖)以通运道。

’怀宗嘉其老成体国,署户、工二部。

署事二月,乃乞
骸归。

怀宗以清名慰留,再力请,乃许。

犹复上《开海禁》一疏。


归途入闽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入闽,至建阳,遍拜
考亭(朱熹)诸儒祠墓。

崇化里有横渠子孙在焉,为书《祠记》,以《西铭》一篇,括尽
仁体,而要以完天所生为主,无常变死生,一以顺受天命、还秉天则,发程(程颢、程颢)、朱(朱熹)之旨。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入闽,遍谒紫阳(朱熹)、蔡西山、九峰刘屏山、
云庄黄勉斋诸祠墓。

崇化里有张横渠子孙,为书《祠记》。

舟入将乐,谒杨龟山祠,游
玉洞,探奇而还。


身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崇祯四年(1631年)卒,年七十四。


“壬申(崇祯五年,1632年)七月,福建巡抚邹维琏以大学士史继偕等公举理学名臣,题请特祠,祀于学宫之左隅。

赠工部尚书,予谥。

(崇祯)九年(1636年),兴泉道曾樱为建‘理学名臣’坊。

十六年赐祭葬。

子九云。

……后未得谥。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未逾年,(崇祯四年,1631年,十二月二十日)卒,年七十四。

先夕,地震如雷,有巨星闪闪自地腾上。

赠工部尚书,予祭葬。

(福建)巡抚为请建特祠于学宫。

子九云,崇祯癸未(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庶常(编修);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年)后,归隐◇◇◇◇◇。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李自成入京,明亡。

何九云因父死未葬,忍辱投降李
自成,心情十分矛盾。

清初,勉强南归,葬父毕,杜门不出。

匾其轩曰“东湖闲史”,自
附于龚生、范子之后,未几卒。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明?少司空何乔远墓在三十二都金地院(紫帽山南麓)。

”(《泉州山川?紫帽山?古墓葬》)
著述
《明史?何乔远》:“乔远博览,好著书。

尝辑明十三朝遗事为《名山藏》,又纂
《闽书》百五十卷,颇行于世,然援据多舛云。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所著有《释大学》、《释武城》、释《大诰》、《召诰》、《洛诰》。

他纂述之作,在刑曹有《狱志》,在礼曹有《膳志》,而大者,辑明十三代遗事为
《名山藏》,集一代贤士大夫所论著、择其雅驯、兼收众体为《皇明文徵》,又纂《闽书》百五十卷。

自著诗文百余卷,有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集。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
“在官、在家,著书不辍:刑曹有《狱志》、礼曹有《膳志》、在粤有《西征集》、
假归有《泉州府志》。

其最著者,。

一代贤士大夫所论,著为《皇明文徵》。

纂《闽书》一百五十卷,皆有功艺苑,足资后来修史考订。

其自著诗歌、古文辞,。

家乘,计百数十卷,不可殚举。

学者称为镜山先生。


还编纂《安溪县志》,辑南安先贤诗文事略的《武荣全集》,写《东湖浚湖记》、
《同安海丰埭记》、《顺济桥记》等。

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荟萃八闽郡邑各志并参考前代载记
而成的《闽书》22门154卷和辑明十三朝遗事的《名山藏》100 卷。

(《泉南著述?名山藏、闽书》)
《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徵》收存入目。

何乔远的著作影响深远,而清政府
对他的著述似乎很不放心。

《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对《闽书》横加挑剔,认为“有乖志例”,《名山藏》则被打入《禁书总目》。

评价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乔远终始四朝,后先一节,安贫乐道,鞠躬厉行,平生德容冲粹,与人交洞见肺腑。

自少励志前修,既立朝,以文章气节自砥。

里居多年,益加意学问,因人设教诱迪,以躬行语默之常。

匾其斋曰‘寡过。

’又曰
‘自誓’,取古人誓墓之义。

命其堂曰‘耻躬’。

每与许敬庵、李见萝、范?阳、洪桂渚诸公论学,不分别门户,不支离心性,惟欲于
庸德庸行中步步绳尺,庶不负终岁读书求友之意。

大学士叶文忠向高问林宗伯欲楫曰:‘何?孝何如人也?’答曰:‘文章气节,人皆
知之;其深于道学,人未必知也。

’叶曰:‘?孝吾未尝见其讲学。

’林曰:‘惟不讲学,乃真道学耳。

’因具述其平生得力惟‘自誓’、‘寡过’,不求人知。

文忠以是序《闽书》,称其平生笃学真修,无愧宋儒云。


清?乾隆《泉州府志?何乔远》:“乔远和平乐易,与人交,洞见肺腑;奖掖后进不倦。

田夫野老,接以至诚,每岁时伏腊,招饮尽欢,数百杯不乱。

当典试山西还朝时,一榜诸
生聚饯于郊,每人为酌三巨觥,至今传为佳话。


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由于何乔远"立
朝持正敢言",因而屡遭权贵排挤。

后因痛恨昏暗的官场,被弹劾,只好"自引去",回归
故里专心著书立说。

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

《四库
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征》收存人目,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闽书》问世几百年来,
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
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竞相引用
《闽书》的资料为证。

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