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的临床效果
梁超;李静
【摘要】目的探究利巴韦林(RB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RBV+重组人干扰素,给予观察组RBV+PEG-IFNα-2a,治疗时间为6个月.统计两组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VR、ETVR、EVR、RVR获得率高于对照组,AST、D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接受RBV与PEG-IFNα-2 a联合治疗,可提高抗病毒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7)014
【总页数】2页(P2559-2560)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作者】梁超;李静
【作者单位】济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济源 459000;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河南济源 4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主要是由HCV所致,感染HCV 后,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随时间不断推移,约80%HCV感染演变为CHC,20%演变为肝硬化[1]。
针对CHC患者,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抗病毒为主。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是当前CHC抗病毒治疗首选方案,其
中RBV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多种RNA、DNA病毒均存在抑制作用,干扰素
则可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发挥抗病毒作用[2]。
重组人干扰素分子量小、半衰期短,进入机体24 h后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治疗效果较差。
相对而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 injection,PEG-IFNα-2a)由蛋白修饰剂聚乙二醇与干扰素合成,分子量增大同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更加稳定。
本研究旨在探讨RBV联合PEG-IFNα-2a治疗CHC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CH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4.87±1
2.23)岁;病程1~13 a,平均(7.81±2.94)a。
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2~69岁,平均(45.09±12.58)岁;病程2~14 a,平均(8.27±2.34)a。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济源市
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选取标准①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8版诊断标准[3]:感染时间>6个月,丙肝病毒RNA、丙肝病毒抗体呈阳性,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
查结果证实为CHC;年龄>18岁;②排除标准:以往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其他肝脏疾病者;不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肌苷、维生素B等基础治疗。
给予对照组RBV(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72)+重组人干扰素(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口服RBV,0.15 g/次,3次/d,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500 万IU/次,3次/周。
给予观察组RBV+PEG-IFNα-
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40038),RBV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对于体质量≤65 kg者,40 μg/次;对于体质量>65 kg者,45 μg/次,均为皮下注射,1次/周。
两组治疗时间为6个月。
1.4 检测方法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3 000 r/min),保存于-70 ℃环境中待测。
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测定DBIL、AST、ALT水平。
试剂盒购于合肥莱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观察指标①两组病毒学应答情况,包含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NR)。
②治疗前后两组DBIL、AST、ALT水平变化。
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毒学应答情况观察组SVR、ETVR、EVR、RVR获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n(%)]组别nSVRETVREVRRVR对照组
3818(47.36)20(52.63)20(52.63)19(50.00)观察组
3829(76.31)a30(78.94)a31(81.57)a28(73.68)a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肝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观察组AST、D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组别nDBIL/(μmol/L)AST/(U/L)ALT/(U/L)对照组38 治疗前11.82±3.2758.89±10.0863.33±8.76 治疗后
7.17±1.78c45.41±8.14c40.42±6.73c观察组38 治疗前
11.63±3.6659.01±9.9262.47±9.25 治疗后
5.61±1.12bc40.13±7.85bc32.05±5.21bc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P<0.05。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头痛2例,流感1例;对
照组为18.42%(7/38),腹泻2例,头痛3例,流感2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2,P=0.174<0.05)。
3 讨论
CHC是引起终末期肝病的危险因素,是现阶段严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CHC防治工作主要集中于HCV感染控制上。
研究指出,控制体内HCV感染,利于减轻肝损害,抑制CHC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同时可降低肝脏相关疾病死亡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抗病毒治疗是CHC治疗主要环节[4]。
RBV是一种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快速磷酸化,生成
病毒合成酶竞争性抑制剂,抑制流感病毒mRNA鸟苷转移酶、RNA多聚酶,减
少鸟苷三磷酸含量,干扰病毒蛋白、RNA生成,阻碍病毒传播与复制。
研究证实,RBV可降低CHC复发风险,提高SVR率[5]。
PEG-IFNα-2a为CHC患者常用药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广谱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相比于普通干扰素,
分子量大,可形成分支状聚乙二醇多聚物,提高生物活性,减少蛋白酶水解,延长半衰期,加以其呈持续性释放,血药浓度较为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VR、ETVR、EVR、RVR获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
结果说明两者联合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促进CHC患者预后改善。
机制可能为PEG-IFNα-2a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特异性细胞膜受体发挥作用,结合RBV可介导酶表达,于体内、体外发挥病毒抵抗作用,加以半衰期较长,可最大程度维持抗病毒活性,提高病毒学应答率。
此外,两者联合可阻碍病毒蛋白转配、病毒核酸翻译,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改善,且可通过阻碍肝星状细胞增殖,促使激活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肝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促使肝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等途径,抑制肝纤维化,促进肝慢性损伤恢复,改善肝功能。
AST、DBIL、ALT均为判断肝脏损伤严重程
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抗病毒治疗对CHC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AST、DBIL、ALT水平低于
对照组(P<0.05),可见两者联合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体内HCV-RNA负荷,
促使肝功能恢复。
综上,RBV联合PEG-IFNα-2a治疗CHC患者,可提高抗病毒效果,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卞成蓉,刘佳,陈霖,等.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
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4):451-453.
[2] 黄团新,吴淑坤,桂文甲,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
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2):830-832.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2-413.
[4] 王宏利,阚洪敏,闫瑞蕊,等.不同亚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分析[J].北京医学,2016,38(7):691-693.
[5] 朱芳,周付成,费媛媛,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江苏医药,2018,44(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