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树 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崖边的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结合诗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落实方式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3分钟)
我们每次上下学都会看到路旁或繁荣茂盛,或秋叶满街等各种各样风姿的树,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在悬崖边上的树呢?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见过吧?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悬崖峭壁上傲然耸立着一棵树,那是什么感觉?有谁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引导)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各自都描绘出了自己心中悬崖上的树,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诗人是怎样描绘悬崖上的树的。
二、研读目标(2分钟)
请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
感受,教师适时引导与总结。
板书课题和作者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
齐读,老师解读。
学生回答他们了解的部
分,教师补充,在幻灯片上予
以展示。
白板展示字词音义,全班
核对,朗读,加深记忆。
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先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
流讨论以下问题,请学生展
示,其他组补充,最后在教师
引导下得出结论。
引起学生的思
考,间接引入本课
课题。
明确本课学习
目标。
培养学生对作
者的系统性认识,
积累文学常识。
培
养学生的独立学
习,归纳总结,搜
集信息和积累材料
的能力。
整体感知这首
诗。
培养学生合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一)检查预习情况,包括作者、背景和字词。
(二)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中给出的意象是什么?
2.树的生长地点在哪里?
3.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它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听读配乐朗诵。
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
2.组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检查听读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要求学生读出孤独、寂寞、自信、乐观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20分钟)
(一)三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二)小组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中“奇异的风”指的是什么风?
2.风本来就没有形状,为什么诗中提到:“在树的弯曲的身体里,留下了风的形状”,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
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喧哗()寂寞()
倔强()()飞翔()
2.默写诗的第3节。
3.这首诗运用了()
的手法表现主题,()是作
品的主体形象,它承载了诗人
的人生感受和思考。
小组总结本课重要内容,
教师纠正补充,并评选最优小
组与课堂明星。
悬崖边的树曾卓
象征、托物言志
树的生长环境——险恶
树的内心——渴望自由、
和平
树的性格——无畏、顽
强、执着、自信。
树的形体——弯曲
树的追求——顽强意志、
重新出发。
作,交流的能力,
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检查学生对本
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情况。
评价学生本节
课表现,树立学生
学习的信心和兴
趣。
巩固所学知
识,为下节课学习
做准备。
表现树的品质的?
五、当堂检测(3分钟)
完成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六、课堂小结(2分钟)
结语: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们会像这颗树一样走到悬崖边上,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立脚石,站稳脚跟.同时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这首歌里面唱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梦想在希望就在。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