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 他们遭受着纳粹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 这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带走了,再也没有 回来。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 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 否能活到第二天。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 为什么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 不回答时,就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 回来。
面对面交流
假如现在站在你面前有这样的三 类人:纳粹集中营受害者、德国纳粹 党和当代青年,你会对他们分别说些 什么?
请结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篇课文的学后感,以“纳粹集中营 受害者/德国纳粹党/当代青年,我想对 你说……”为开头,书写自己想对他/她 说的话,字数在150字左右。
忘记屠杀, 便是第二次屠杀!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 1945年1月,当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 中营时,在这里他们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 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和5000双女鞋…… 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这里成为了犹 太人永远的“噩梦”,这里成为了全人类永远 无法愈合的伤口……
自主品读
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文章6-15段 的内容,讲述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 室、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 室参观及参观感受。
作者说,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
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 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读完本文,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
些什么,那也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 们。
你最想告诫自己或别人的是什么? 请用最简洁的一两句话来表达。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请求你 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 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拓展思考
二战德国的忏悔和日本的忏悔比较
德国二战后深刻反
省错误,德国国内永远 禁止任何纳粹物品的出 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 纳粹教育,在教科书了 写进这段历史,并且在 每年的圣诞节向所有受 到德军迫害的犹太人或 他们的亲属提供各种礼 品。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 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 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 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 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 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 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 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 曾经是人间地狱。
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 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 念碑献上花圈。
日本方面
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 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 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 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 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 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 士之碑”。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忍地推下 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 要将她推进深坑里时,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 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 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 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 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 的呼喊……
文章6-15段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难 以磨灭的印象?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一边。
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四组反差,并说说其 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差一:曾经的奥斯维辛是灰暗沉闷的;
而如今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儿童在追逐游 戏。(第1、2段)
原文:“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有阳光明 媚温暖”、“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 光明媚,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 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纳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民族社 会主义工人党,是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最反动 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940年4月)于波兰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 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 最大的“杀人工厂”。每天都有许多人被运 送到这里作为实验品或是屠杀(以犹太人居 多),然后被投进焚尸炉焚毁简直惨绝人寰!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
把世界还给人, 把人归还自己!!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列宁
人类是需要废墟的,没有皱纹的老祖 母是可怕的;同样,人类也是需要奥斯 维辛的,没有伤疤的历史只会催生新的 罪恶产生新的苦难。让我们谨以这样的 思考纪念400万在奥斯维辛被无情摧残的 生命。
----余秋雨
与大家共勉
1.每一个晨曦的到来,都预示着这又 是美好的一天,我们都需且行且珍 惜。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炽热的情感。
2.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暴罪行,培养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哪些段落写了奥 斯维辛的历史,哪些段落写奥斯维辛的现 状,并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一、导语(第1-3段) 总写奥斯维辛的现状。 二、背景(第4-5段) 介绍集中营可怕的历史。 三、主体(第6-15段) 点出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具体描写参观者 的动作、神态,以此控诉法西斯暴行。 四、 结语(第16段) 再次点出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呼应开头。
情感:这里曾经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儿童是天真 的,他们不知道历史的沉重,而美景容易让人忘记过 去,所以才“可怕”,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忘记历史惨 痛教训的隐忧。
反差二:(第8段)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 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 退时炸毁的布热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 雏菊花在怒放。
情感分析:“毒气室和焚尸炉”是纳粹屠杀 生命的见证,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 在怒放”表明生命不息。
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每一代青年人都应清 楚肩上肩负的责任,家庭的责任, 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并为之 风雨兼程。
一位做了中学校长的集中营幸存者如是说——
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见到的情
景。毒气室是由学有所成的科学家建造的,儿童被学识渊 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枪杀……
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 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 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 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 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大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 早就挖好了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埋,死亡如此真实地逼 近着每一个生命……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主题思想
本文以作者参观奥斯维辛的过程为 顺序,对奥斯维辛这一人间地狱作了简 要的介绍,文章充满了作者对死难者的 哀悼、对法西斯的憎恨,唤起了世人对 和平与自由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希望 人们不要因为现在的和平与幸福而忘记 了惨痛的历史。
颁 奖 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 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 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 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 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 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 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 的名篇。
反差四: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可作者却写下了文章这样的一则新闻。
你怎样理解这里的“没有什么新闻”, 但作者为什么还是要写?
“作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 使命感来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 使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 对战争的拒绝,对和平的向往。
作者想通过本文,让沉痛的历史昭示人们 尊重生命,珍惜和平。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使命: ①对受害者的哀悼,呼唤人们不
忘历史 ②呼唤世人对自由和和平(光明)
的向往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 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 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 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 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 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 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
作者想告诉我们:无论多么残暴的力 量都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 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花,人性与生命 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
反差三:(第13段)他们表情都是木然的, 唯有一个年轻的姑娘是微笑着的。
情感分析:“木然”象征着绝望,对生活的 绝望;“微笑”体现了镇定从容,超越死 亡威胁和生命的坚韧。 面对死亡的从容,对自由,对生活的 热爱,是邪恶和苦难永远无法战胜的。 作者告诉我们:即使是奥斯维辛,也 不能摧垮人性中的善与美。即使明天世界 毁灭,我们也在世间留下最美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