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案
教学课题三个太阳
教学目的
1、重点难点理解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2、理解“南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南极风光的影视资料(图片)或地理课本中相关章节(七年级第十章)。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①词语积累。

②概括全文内容,作为标题新闻(如:探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③课文为什么以“三个太阳”为题?④四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主讨论过程中有不能明确的问题,暂可存疑)
3、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①女画家为什么要去南极?(提示:从全文看,还有完成先父遗愿的情愫)补叙有什么作用?②女画家投漂流瓶的动作和瓶内字条,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第二部分:①为什么写女画家“连续七天”“一直战斗在建设工地”?②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觉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
第三部分:①重点读7一10小段,体味描写的象征性、生动性。

②讨论、体会写“父亲”的相关内容的好处。

(安排巧妙,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合理可信)
第四部分:①划分层次,②重点阅读8-21小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a、画家为长城站作一幅画,为什么那么难以下笔?b.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过“南极精神”?c、为什么想起父亲,她会妙笔生花?d.你以为“南极精神”“三个太阳”的含义是什么?
4、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整体感悟:①选材独特,构思巧妙;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
③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5、拓展练习: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女画家胜利归来的消息作报道。

板书设计(引子)向往、南极
(发展)踏上、南极
(深入)审视南极、南极精神(高潮)用画表现、南极精神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
2、抄写生字词每个3遍
教学后记
对于南极精神的理解需要仔细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