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讲 简单的议论文阅读综合训练课后练习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简单的议论文阅读综合训练
题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

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

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

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

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题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人人皆可为国王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

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

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

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

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

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

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
题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

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

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

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

学习是急不来的。

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

比方学游泳。

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

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

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

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

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

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

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

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

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

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

“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

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

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

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

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
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

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

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为例,论证了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答:。

题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发现自己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

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

直到40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

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

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

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

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

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

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

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
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

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干,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第②自然段在全文的论述中主要有什么作用?
(2)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3、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
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

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第15讲简单的议论文阅读综合训练
题一:
1、示例:诚实是一缕春风,吹散人们心头的阴霾(逻辑关系合理)。

2、示例一:道理论证。

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二:比喻论证。

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真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演员。

这样就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

示例三:对比论证。

把两种人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诚实的可贵。

3、示例:北宋词人晏殊,聪慧过人。

14岁被推荐给朝廷,正赶上真宗皇帝御试进士。

真宗皇帝让他把考题做一遍,他看了看考题,对真宗说:“我10天前就做过这个题目,请陛下另外出题吧。

”真宗见他这样诚实,很高兴,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解析:
1、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句子的仿写。

注意仿写的内容要符合文章整体的感觉,逻辑关系要合理。

2、考查论证方法的识别及其作用。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答题时一定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要偏离,另外,事例典型才能拿到满分。

题二:
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

2、举例论证;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4、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
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

解析:
1、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本文题目即是论点。

2、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考查个别段落的内容。

4、补充事实论据,要典型,尽量举众所周知的名人。

并做简要分析。

5、本文可以给自卑者以鼓励,使骄傲者更清晰的认清客观事实。

题三:
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答成“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也可得满分)
2、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学游泳;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3、强调了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功夫。

(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

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苦恼。

解析:
1、考查议论文中心论点。

2、考查文章论证思路。

3、考查个别语句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联系文章内容。

4、联系实际,可举一好习惯,也可举一坏习惯,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题四:
1、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意思对即可)
2、(1)总结上文,揭示原因。

为下文“如何发现自己”作铺垫。

(2)用该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尝试各种发展道路,并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3、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解析:
1、考查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结尾总结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2、(1)考查文章具体语句的作用。

(2)考查事实论据的作用。

3、主观性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