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高素质需求,作为大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及共同成才愿望基础上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高校学生社团得到迅猛发展。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学生社团良性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和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标签:高校社团管理机制创新
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时代进步的变革力量。

大学生利用自身优势以社团模式参与到公共活动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群众团体和参与模式。

在高校中,学生社团是由一群具有相同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逐渐成为了全面拓展大学生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但是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社团发展状况面临着一些问题,急需要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长效运行。

一、社团运行现状
(1)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近年来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2)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但相关体制仍不完善。

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尽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但是高校社团是一个依内在兴趣组建而缺乏外在约束的松散组织,学生社团组而不建,导致组织结构不健全、社团宗旨片面化、部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情况。

(3)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向科研型并重转变的趋势,但缺乏创建传统品牌的意识。

过去的学生社团较多的注重人文知识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于人文氛围的营造。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社团干部提到活动就想以校级活动命名,对社团实力定位不清晰,不能脚踏实地的以服务本社团成员、树立社团形象的宗旨去创造属于自己社团的传统品牌活动。

(4)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此来解决社团经费资助上的明显不足。

每个社团虽然有自己的挂靠单位,但同一单位名下的社团往往不止一个,
本来高校资源有限,这样一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于是,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

通过这种方式,既锻炼了社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又激活滋养了社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已经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

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此来解决社团经费资助上的明显不足。

(5)社团发展稳定化要求和学生社团人才流动化的矛盾明显且普遍存在。

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各高校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以低年级同学为主。

优秀社团活动管理人员的缺乏也是社团发展遇到的一大问题,很多同学刚刚在岗位上做出了成绩就要升入高年级,无暇顾及社团管理工作。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学生情愿去读培训学校努力考证,而不愿意留在学生社团组织中锻炼。

长期以来,社团负责人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认同感。

担任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经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现在社团负责人的工作没有相应的约束和奖励,同其他学生干部可以获得的很多肯定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相比较,社团负责人的工作缺乏吸引力,由于趋利心理的存在,很多優秀的社团人才流失到其他学生队伍中,长此以往,对社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
(1)社团领导机制。

创新领导机制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的关键所在。

领导机制包括外部领导机制和内部领导机制两个方面。

高校各级党政组织首先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帮助,真正把社团组织作为高校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角度扶持社团发展。

要加强学校党委对社团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党组织对于社团机构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对于社团工作的指导体制,积极鼓励社团联合会按照自己的章程开展工作。

(2)社团保障机制。

切实加强社团制度建设、经费投入、阵地建设和战略规划是搞好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保障。

新时期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艰巨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凸显,对保障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团的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创新。

社团的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制度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更要狠抓制度的落实。

(3)社团服务机制。

面对飞速发展的学生社团,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员,如何切实为社团服务,如何切实为广大社员服务,对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和社团自身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也是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

应牢固树立“学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社团应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管理原则,既要控制,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各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社团工作新局面。

(4)社团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机制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建立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社团工作开展带有明显的引导示范功效。

创新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尽可能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化,并与评价对象的行为联系起来。

(5)社团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仅仅是为构建评价机制打下了基础,评价机制的最终形成,关键在于确立一种动力效应,这种动力效应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

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特别是要完善落实目标管理、项目化运作和考核评优等制度,应重点从目标激励、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等方面着手,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模式的创新:一是由注重物质激励到注重精神激励;二是由注重组织激励到注重自我激励;三是由事后激励到事前激励。

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社团长效运行的意义、存在问题并充分发挥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旨在通过大学生社团运行现状开展研究,分析大学生社团的具体特征。

结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社团关于此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努力建立一套较为详细的运行方案,以便对大学生社团运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将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杨宝忠.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发展职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9.
[3]赵峰峰.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引导与激励机制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2).
[4]丁秋怡.大学生社团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